“天琴一號”所有技術指標超過國內同類最高水平

21日,國際學術期刊《經典和量子引力》(Classical Quantum Gravity)刊發“天琴一號”試驗衞星第一輪實驗結果。結果顯示,“天琴一號”在軌驗證的所有技術指標不僅超過任務預期目標,也超過中國國內同類技術的最高水平,部分技術指標比國內現有指標提高兩個量級及以上。

“天琴一號”所有技術指標超過國內同類最高水平

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空間引力波探測“天琴計劃”首席科學家羅俊説,“天琴一號”的核心任務是驗證空間慣性基準技術,這是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體系中的核心技術之一,包括高精度慣性傳感、微牛級連續可調微推進和無拖曳控制三大關鍵技術,以及高精度激光干涉測量技術、高穩定度温度控制技術和高精度質心控制技術。

中山大學天琴中心教授葉賢基介紹,“天琴一號”試驗衞星於2018年10月由國家航天局正式立項,於2019年12月20日在山西太原發射成功,承擔着“天琴計劃”六大技術的在軌驗證任務。

“天琴一號”所有技術指標超過國內同類最高水平

相關專家透露,“天琴一號”試驗衞星發射半年後,經過多方評估,“天琴一號”六大技術在軌驗證全部通過,每項技術指標均優於任務目標。

據介紹,《經典和量子引力》創刊於1984年,是引力和相對論領域中的國際知名期刊,主要涉及量子引力、修正引力理論及其實驗檢驗等研究方向。

“天琴一號”是天琴計劃“0123”技術路線圖的重要一環。天琴計劃的技術路線最大特色是:一方面各步驟任務有自己的科學產出或重大應用,另一方面又分階段推動我國空間引力波探測關鍵技術走向成熟,從而保障空間引力波探測任務的最終開展。

“天琴計劃”是我國關於空間引力波探測的重大科學計劃,由中國科學院院士羅俊於2014年3月提出,其科學目的是通過引力波探測進行天文學、宇宙學及基礎物理前沿研究。該計劃預計在2035年前後,約10萬公里高的地球軌道上,部署3顆全同衞星,構成邊長約為17萬公里的等邊三角形編隊,建成空間引力波探測天文台,開展空間基礎科學前沿研究。

【記者】鍾哲

【圖片】受訪者供圖

【作者】 鍾哲

廣東教育頭條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

【來源:南方plus客户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39 字。

轉載請註明: “天琴一號”所有技術指標超過國內同類最高水平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