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生態系統的意義,絕不是開源的模型或者大家能夠買到的GPU,這些東西我們負擔得起,數據的獲取成本、對行業的認知成本,搭建渠道銷售的成本,是一家AI企業最關心的因素。”
醫準智能的創始人兼CEO呂晨翀向雷鋒網説到。
2019年9月21日,GE醫療在首屆數字生態論壇上推出Edison Intelligence Platform(Edison數字醫療智能平台,簡稱:Edison平台),並與五家本土軟件開發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
基於Edison平台,GE醫療可以利用邊緣服務技術和雲服務,對臨牀合作伙伴的AI產品進行集成,利用平台提供的功能模塊與系統服務進行應用開發。
GE醫療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張軼昊表示:“中國醫療行業的根本挑戰,可以歸結為醫療資源短缺、分配不均衡和利用效率不高的三大核心問題。我們希望從需求出發,推動AI在設備端、運營端和臨牀端的全面融合,以此來實現精準醫療、高效管理和醫療資源下沉等目標。”
在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健康雲峯會召開之際,GE醫療中國首席創新官戴鷹與兩位合作伙伴接受了雷鋒網在內的媒體採訪,並透露了Edison平台的階段性成果。
GPS的數字化縮影在醫健AI掘金志去年的報道中曾寫到,對於GE醫療的合作伙伴來説,Edison就像是一個“工具箱”,給他們一系列進行快速開發的工具。
去年,GE醫療全球首席創新官Amit Phadnis説到,“我們發現,很多獨立軟件供應商特別希望能夠通過功能模塊組件,幫助他們很快推出自己的應用,所以我們在平台上有140多個不同的智能功能模塊組件,讓他們快速設計、開發、管理、保護和分發高級應用程序、服務和AI算法。”
在這次採訪中,醫健AI掘金志就“功能模塊”這一問題採訪戴鷹,戴鷹未透露模塊的增長數量。
他表示,開發模塊肯定會有提高,但是平台的價值還是在於有多少應用生產出來。
“打造真正的智慧醫院,需要設備、運營與臨牀三管齊下,提升醫院效率,幫助更多患者。我們在這三方面都有了成熟落地的智能應用。接下來,在診療全週期裏,我們要看還有哪一部分沒有被AI覆蓋,我們和合作夥伴一起關注的,也是我對團隊的要求。”
GE醫療與西門子醫療、飛利浦並稱為醫療器械的三巨頭。器械之家的一份報道中顯示,2019年,GE醫療以33.15%的市場份額佔據了國內CT市場,西門子為21.86%,飛利浦則是15.85%。三家累計的市場份額達到了70%以上。
即便有非常可觀的設備裝機量,但GPS三家近年來一直在大力推行“數字化”戰略:西門子醫療推出了數字化醫療平台teamplay,飛利浦則推出了星雲醫學影像人工智能平台。
以GE醫療所做的事情為例,戴鷹認為,GE醫療的傳統核心能力在於設備影像,例如CT、磁共振還有血管機。但是,在具體的疾病領域,GE醫療無法覆蓋所有的應用、解決所有的臨牀問題。
借用他去年一次溝通會上的話,那就是:外企永遠可以作為銷售辦公室,把全球資源拿過去賣,但真正想要在行業裏面解決問題,必須是在本土,完全理解本土問題和合作夥伴一起合作,最後提供全套解決方案。”
為什麼會與GE醫療合作?以心腦血管疾病為例,強聯智創創始人兼CEO秦嵐説到,腦卒中是中國第一大致死疾病,致死率遠高於癌症。對於這種疾病,預防和急救最為重要。
然而,這兩種場景都離不開介入手術的方式。在她看來,通過技術手段降低手術的難度,才能讓基層醫療有發展空間,而AI可以實現這個目標秦嵐表示,數字化平台本身就是一個設備大合體,在此基礎上有了創業公司的加入,可以形成“數字互聯互通”。
例如,在急救場景下,數據採集的同時運行算法,可以幫助醫生在最短時間內進行診斷;而在治療場景下,則是要形成規劃方案與醫生手術的實時反饋。
因此,從數據的共享層面來看,Edison平台就是一個有效的、集成各種各樣數據的整體平台,向用户提供統一應用選擇接口,在院內或雲端對應用實現集中生命週期管理與訪問。
在這個平台之上,醫院之間不同的科室可以共享信息,而不再是一個個信息孤島。因此,GE醫療、強聯智創從神經血管領域的動脈瘤精準診療和腦梗的急救取栓方面啓動合作。強聯智創的AI軟件接駁Edison平台,並在邊緣服務器上連接GE最新的IGS血管造影系統。
設備源頭產生的標準化數據將直接傳達至強聯智創的AI軟件,再由AI將分析結果傳回給設備,直接指導手術介入路徑。
據雷鋒網瞭解,在合作後期,強聯智創還將會與GE醫療合作,實現“智能化卒中中心的建設”。
另一家與Edison平台進行合作的是醫準智能。去年9月,醫準智能與GE醫療簽署了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
疫情期間,GE醫療聯合醫準智能基於64排及以下CT設備,定製化研發肺部影像AI輔診工具和算法模型。
基於GE醫療的這款CT設備和定製化的肺部影像AI輔診工具,系統可以幫助醫師進行肺炎檢測,可在8秒之內對300-500張片子進行智能檢測,為醫生提供病灶類型、病灶層面、病灶肺段位置等信息,對於新冠肺炎病灶檢測也適用,並在全國多家承擔疫情防控的醫院當中投入了測試。
在創辦醫準智能之前,呂晨翀曾在GE工作十一年。
他坦言,最初這個平台的認識並不深刻。“説實在的,一開始我認為他們做的事情,就是類似於開源框架tensorflow這樣的概念。”
但是呂晨翀表示,Edison平台的最大特點在於,是根植在GE Healthcare大的醫療土壤上生長的生態系統,它幫助企業解決了幾個問題:
首先是,產品規劃。很多企業費了很大力氣開發出產品,然而產品沒有生命力,客户不買單。但是Edison平台能收集實際的用户需求,相當於撒了一堆的需求給生態開發者,企業可以認領其中的模塊。
其次,病種確定後,AI企業如何獲取自己想要的數據?數據是醫療AI產品的發動機。但是現實情況是,在數據層面,創業公司完全不佔話語權。
醫準智能創始人兼CEO呂晨翀表示,在加入Edison平台之前,醫療AI公司都是單打獨鬥,沒有挑選數據的能力。“好不容易有一家客户願意提供數據,也許採集的質量不高,但是我們也只能去用。”
秦嵐也坦言,很多數據都是通過課題實現沉澱。沒有課題的支撐,創業公司很難一家家去收集數據。
5月初,GE醫療上市了一款64排CT新產品——Revolution Ace CT,醫準智能基於這台CT的1024圖像矩陣,優化了胸部CT智能檢測系統,在肺結節體積測量的精準度、肋骨骨折的檢出率都有進一步的提高。
呂晨翀表示,“Edison平台可以把CT的數據採集和重建矩陣調整到最適合AI的方式,這時候你建出來的模型在上面跑,無論是檢出假陽性還是其他功能,肯定是表現最好的。”
最後,開發完一個成熟的產品、通過Edison平台的審核後,GE醫療也可以幫助合作伙伴實現商業化。
Edison平台是中長期戰略投資從強聯智創與醫準智能這兩家公司以及Edison平台來看,創業公司和器械商的創新體現在不同層面:
平台方更多是在銷售渠道、資源調配和市場化的層面進行創新,而創業公司則在算法、算力和底層研發上進行創新。
2018年11月,GE醫療正式發佈Edison平台。此前,Edison平台主要供GE內部數字應用開發者,以及英偉達、英特爾和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等戰略合作伙伴使用。
在中國市場耗費精力地推出Edison平台,GE醫療是否從商業角度對這個平台進行衡量?
戴鷹向雷鋒網表示,Edison平台屬於一個以五年、十年為週期的中長期戰略投資,不容易計算出投資回報率。
“今後,我們會加速數字化轉型,希望攜手更多的戰略合作伙伴,不僅是應用層面的,還有大數據平台、基礎設施平台等,形成一個生態,大家一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