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數百萬年輕人迷“盲盒”,I Do推出“愛情盲盒”新玩法

由 烏雅竹雨 發佈於 科技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味道。”盲盒的存在就像這樣一盒巧克力,總有人想打開它,總有人對驚喜滿懷期盼。


前不久,一家叫泡泡瑪特的公司開啓了赴港IPO之路,一時間,不少人被“盲盒”二字鋪屏。究竟什麼是盲盒,盲盒生意有多好,為什麼那麼多年輕人迷它……一堆問題也像打開巧克力盒,隨之滾滾而來。

據泡泡瑪特招股書顯示,其利潤從2017年起,扭虧轉盈,且每年大幅提升。2017-2019年,營收分別為1.58億、5.14億、16.83億,淨利潤分別為156萬、9952萬、4.51億,毛利率從2017年的47.6%增至2019年的64.8%,堪比白酒。

天貓發佈的《95後玩家剁手力榜單》顯示,有近20萬消費者每年花費2萬餘元收集盲盒。2019年“雙十一”當天,泡泡瑪特銷售額8212萬元,超過迪士尼登頂玩具類榜首,55,000個LABUBU1代盲盒僅用9秒就被搶空。

閒魚數據顯示,盲盒交易已經是一個千萬級的市場,2018年,閒魚上有30萬盲盒玩家進行交易,每月發佈閒置盲盒數量較一年前增長320%。

將盲盒放到潮玩領域,數據更加驚人。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中國潮流玩市場增長迅猛, 2015年還只有63億元,到2019年已達207億元,預期2024年將增加至人民幣763億元。


簡單説,有人説要送你什麼禮物,除此之外還有意外驚喜。大家買盲盒,主要衝着意外驚喜去的。遊戲規則是,將造型各異的小玩具裝進一個盒子裏,一組系列一般12個基礎款,外加一個隱藏款,價格和基礎款一樣,但數量稀少,抽到的概率只有1\144。

可以説,是“驚喜 限購”,讓玩家們剁手不停。有玩家表示,“我雖然喜歡抽盲盒,因為會抽到稀有款或者不同款,一想到能抽到自己中意的款式,我就會心跳加速。”

盲盒玩法是一種營銷模式,起源於日本,經歷了福袋時代,扭蛋時代。扭蛋玩法在日本風靡了近半個世紀,現在還瘋狂,2017年時市場規模已達319億日元。近年來,國內有些商場中也能看到“扭蛋機”,泡泡瑪特學習的正是“扭蛋”玩法。

其實類似盲盒的玩法在中國已存在幾十年了,只是在不同的年代有不一樣的方式,比如集卡。在90後的童年回憶中,大概有為收集水滸英雄卡、笑傲江湖人物卡而大費心思編理由、騙父母的黑歷史。

水滸英雄卡對應108位英雄,雖然是隻是買買小浣熊乾脆面,收集齊卻需大費心力,靠運氣的同時還要四處找人交換。倒也是一種樂子和兒童社交,成年後的90後談起來也覺得有趣。

有盲盒玩家表示,生活乏味,需要驚喜感。成人的世界確實缺少驚喜,但我們需要驚喜,就像那句著名的電影台詞説的,“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味道。”

盲盒的存在就像這樣一盒巧克力,總有人想打開它,總有人對驚喜滿懷期盼。不確定和超預期都會帶給我們驚喜感,盲盒用“小確幸”確定款和“不確定”的隱藏款,勾起了年輕人的好奇心,獵奇心。

除了對驚喜感的期待,還因“物以稀為貴”。盲盒隱藏款獲得的幾率低,收集起來並不容易,有玩家當它藝術品來收藏。通過系列收藏,可以與其他玩家分享交流,也可以在二級市場買賣。在閒魚平台,泡泡瑪特的潘神聖誕隱藏款,原價59元,現已狂漲了39倍。

當然,也有玩家表示,“就是感覺盲盒裏的娃娃很可愛,很有意思。”這與近些年年輕人間流行的“二次元文化”有關。二次元文化也始於日本,大概指以漫畫、遊戲、動畫、輕小説等為核心,以及其周邊衍生品組成的文化圈。日本盲盒“扭蛋機”也集中在二次元領域出現,銷售的商品也大多是動漫IP、手辦、飾品掛件等。

在中國,二次元文化近幾年發展迅速,從小眾亞文化逐漸發展成了主流文化,在年輕人圈子裏流行起來,這也是盲盒潮玩市場爆發的背景之一。二次元文化中的虛擬人物通常非常可愛,泡泡馬特推出的第一組盲盒是綠眼金髮的小人Molly,也因其可愛的形象迅速擊中了年輕消費者的心,銷量蹭蹭上漲。僅2019年,Molly系列便賣出了4.56億。


總結起來

I Do 表示,“驚喜之於愛情更是必需,我們希望消費者打開盲盒的驚喜就像遇到愛情中的驚喜。‘盲盒’的營銷方式其深受95、00後年輕消費羣體喜愛,希望通過這樣的玩法,我們可以鏈接更多年輕消費者。”

當下,專門經營潮玩的品牌已有多家,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2019 年,按零售價值計,前五大品牌分別佔中國潮玩零售 市場份額的 8.5% 、 7.7% 、 3.3% 、 1.7% 及 1.6% 。而類似盲盒的 潮流玩法已遍佈多個行業 ,究其關鍵 原因就是 ,年輕人 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