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深入探索 DeFi 創意迷宮

由 習國防 發佈於 科技

免責聲明:本文旨在傳遞更多市場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火星財經官方立場。

小編:記得關注哦

來源:以太坊愛好者

原文標題:觀點 | 深入探索 DeFi 創意迷宮

作者: Sunny Aggarwal

翻譯&校對 : 閔敏 & 阿劍

幾年前,我的朋友 Jon Choi 寫了一篇名為 《走進密碼學貨幣迷宮》的博客文章。這篇文章是基於 “探索創意迷宮” 這一概念寫就的。這個概念通常用來分析某個 技術/行業 在發展道路上所面臨的曲折。

在本文中,Jon 闡述了關於密碼學貨幣的三種主要路線圖/敍事:健全貨幣(sound money)、Web 3.0 和開放式貨幣(open money),並解釋了為什麼不同的目標和需求會導致三者之間的分歧。

我強烈推薦各位讀者先閲讀一下 Jon 的文章,再隨着本文作進一步探索。在本文中,我將給出我自己對健全貨幣和開放式金融的一些看法,並提出另一個新的願景開放式法律(open law)。

健全貨幣

比特幣最初的設想是,可以建立一個完全不受任何中心化參與者,乃至政府或央行控制的貨幣系統。這一設想遠不止實現了付款的免審查性( 就其自身而言,有人會説這不過是 開放式金融 的一種 形式),更實現了貨幣政策的完全去中心化。現在,單就這個敍事而言,也有一個子迷宮可供我們探索。如果你有興趣的話,我個人推薦你閲讀 Nic Carter 和 Hasufly 所寫的這篇文章。

法幣辯護者

不可否認的是,正是在健全貨幣這一願景的吸引下,我在 2015 年進入了密碼學貨幣行業。但是自那以後,我想一切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方面,我個人總體上沒那麼自由主義了,但是我認為在不同的時期,密碼學貨幣的願景也發生了改變。那時,我天真地以為自己在如此簡單的視頻中看到了曙光,並且看透了腐敗的美聯儲系統。

但是在去年夏天,我在 Coursera 上學習了《貨幣和銀行經濟學》課程。這個課程徹底顛覆了我對貨幣系統的看法。我更加了解了現代貨幣系統的運作方式。不得不説,我已經成了一名法幣辯護者。我甚至認為,雖然美聯儲不那麼討人喜歡,但是它其實是個很棒的主意!我在 Conspiratus 第 8 集中深入探討了這一變化,因此我強烈建議你們聽一下。

簡而言之,我開始意識到,穩定性可能是 “良幣” 最重要的特性之一。為了實現穩定性,貨幣系統不能是一成不變的。它需要從外界獲得反饋迴路,因為貨幣供應量需要根據需求量進行相應調整。因此,你需要通過某種方式讓貨幣系統具備這種能力。

説句題外話:雖然比特幣圈子裏的 “固定上限硬通貨主義” 具有誤導性,但是這並不意味着區塊鏈對健全貨幣完全沒有用處。我認為央行數字貨幣的算法型貨幣政策是一個未經充分探索的領域,可以推動我們的貨幣政策系統 從基於自由裁量權向基於規則轉變。

凱撒的歸凱撒

此外,顛覆 “貨幣” 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

我非常推薦閲讀 Epsilon Theory 上的文章 《沒有最優對策,你會怎麼做?一封緻密碼學社區的公開信》。

“與貨幣有關的一切 —— 我説的就是一切,包括銀行和信貸,而不只是貨幣本身——都屬於凱撒。貨幣就是凱撒存在的意義……如果你在有關貨幣的事情上挑戰凱撒的權威……如果你沒有將顯然屬於凱撒的東西歸還給凱撒,你就會大難臨頭了。”

一旦政府發現自己對貨幣的控制權遭到威脅,它們就會竭力回擊。人們都説,比特幣可以抵擋政府的控制。但事實上,如果政府想要打擊比特幣,它們可以輕而易舉地將比特幣劃定為非法資產,並禁止比特幣交易。 過去幾年來,印度就是這麼做的。

事實上,在我看來,去中心化貨幣的未來並不在於創造新的貨幣,而是重新思考 “貨幣” 的定義。如果我們想實現健全貨幣,我們應該努力增強所有資產的貨幣屬性(即,付款方能夠使用自己想使用的貨幣來付款,收款方能夠收到自己想收到的貨幣),從而實現一個符合字典定義的記賬單位系統。

如果想了解更多詳細內容,可以看看我去年的演講 《貨幣性——沒有貨幣的未來》。

開放式金融

在 Jon Choi 的《走進密碼學迷宮》一文中,雖然他沒有明説,但是他顯然認為開放式金融是正確的發展方向。我同意這一點。

開放式金融(俗稱 DeFi )是發展最快的敍事,而且是有原因的。區塊鏈的優勢在於,可以管理財產所有權並強制執行財產轉移規則。但是在 DeFi 中, 我們面臨着一個遍佈可能性的迷宮 。

法幣至上

Jon 在他的文章中留下了一個開放式問題:

“將來,開放式金融可能會有密碼學貨幣原生和法幣原生之分。”

我認為,法幣原生的開放式金融可能是正確方向,具體原因我已經在本文的 “健全貨幣” 一節中解釋過了。法幣原生的開放式金融沒有試圖從核心部分(貨幣)改變整個金融系統,而是聚焦於對外圍部分(交易所、銀行、保險、支付等)進行改革,同時維持金融系統原有的基礎貨幣不變。隨着美元背書的穩定幣興起,我們正在目睹這一情況發生。

“論點:穩定幣基本上扼殺了所有智能合約平台大幅提升貨幣溢價的機會。”——Qiao Wang (@QWQiao) ,2019 年 12 月 26 日

免信任性

Jon 在他的文章中提出了另一個有趣的分論點:“貨幣與證券之爭”。他是這麼描述的:

“貨幣是一種特殊的不記名資產,它的價值只取決於一點:人們對貨幣發行方的信任……相比之下,記名證券(股票、信貸和房地產)的持有者不僅需要信任法律(發行方所屬司法轄區的產權法、證券法等),還需要信任交易對手方。”

我認為 DeFi 領域目前最主要的問題之一就是過度關注 “免信任性”。當前的 DeFi 生態系統將大部分關注點都放在瞭如何設計超額質押型 DeFi 上。對於面向小眾市場(主要是 ETH 投機者)的用例來説,這麼做無可厚非。但是,對於實現真正的使命(創建一個新的金融系統來取代傳統金融系統)來説,這似乎沒什麼用。如果我想籌集資金,我才不願意使用流動資產進行超額質押呢!之所以會有超額質押的要求,是為了創建一個不基於身份或聲譽的完全免信任型系統。

然而,如果能夠引入少許信任,我們就能設計出更加高效易用的系統。( 引入聲譽可以大幅降低系統的開發難度,Interledger 正是通過這種方式解決了閃電網絡的許多問題)。

但是,如果免信任性不再是設計目標,那 DeFi 的意義何在?我認為最主要的兩點是開放性和透明性。

開放性

開放性很重要,因為現行金融系統是碎片化的,而且會賦予那些有訪問權限的人特權。在全球許多地方,商業銀行服務的壁壘非常高,將很多人拒之門外。有了基於區塊鏈的銀行,用户只需要聯網即可享受服務。這種開放性可以推動金融服務的普及。

除了用户之外,提供商也可以享受開放性帶來的好處。傳統金融機構有太多黑幕。從本質上來説,現行監管制度會幫助大型金融機構鞏固其壟斷地位。過去 10 年來,美國幾乎沒有簽發新的銀行牌照。這種反競爭行為並不利於用户。我們應該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讓任何人都可以成立去中心化銀行,努力提供最好的服務,在競爭中勝出。一個開放式的金融系統可以讓所有人都參與進來,成為整個系統的一份子,並從中受益。

透明性

透明性同樣很重要。2008 年金融危機之所以會如此大規模爆發,一部分原因是金融系統的不透明性。沒人知道真正的抵押品是什麼。保險公司本應防範系統性風險,卻同樣持有 MBS(房貸支撐型證券) ,同時還在提供保險服務!整個金融生態系統深陷在這種複雜隱蔽的關係網中,一有風吹草動就掀起滔天巨浪。

從 根本上來説 ,我 相信 公開透明的系統 有助於避免系統性風險,因為在透明的系統中, 人們可以訪問數據,儘早發現問題並正確認識當前情況。透明的系統並不意味着我們要徹底放棄隱私性。通過巧妙利用零知識證明等技術,我們可以保留所有權等方面的隱私性,同時可以深入檢驗資產的其它屬性。如果我擁有一種金融資產,我希望能夠通過儘可能簡單的方式瞭解其內部結構和潛在依賴性,來決定是否繼續信任這個系統。

超額質押 -> 部分質押

我很高興看到 MakerDAO 上線了多擔保 Dai 系統,開始支持更多資產類型,甚至是 USDC 這樣的非原生密碼學貨幣。我認為,MakerDAO 下一步將支持以股票和房契(房屋所有權證明)作為擔保品的代幣化證券,最後擴展至債券、商業貸款等基於負債的資產。

我設計了一個協議,可以用來構建一個能夠發行基於聲譽的債券的鏈上信用評分系統。雖然我已經介紹過了這個協議,但是還沒有機會完整寫下來。如果有誰感興趣,願意幫我一起撰寫的話,請聯繫我!

開放式法律 —— 第四種敍事

我認為,開放式法律是密碼學貨幣行業冉冉升起的第四種敍事。有人可能將其視為開放式金融的子迷宮,但是我個人認為應該將開放式法律單獨拿出來討論。

最終來看, 法律合約未來將轉變為智能合約。“ DAO 復興” 就是一個標誌。相比簽署法律文件來創辦公司或基金會,創建 DAO 更加高效且低成本!如果説健全貨幣是 “貨幣即軟件”,DeFi 是“金融服務即軟件”,那麼開放式法律就是 “法律即軟件”。

我認為這將滿足我們對誠信的需求。例如,我通過在線法律服務網站 Rocket Lawyer 成立了一家名為 Sikka 的公司。可我這麼做了之後 ,在哪裏可以實現 Sikka 可視化?為什麼不能有個地方讓我可以看到這家公司的股權結構表,並向合夥人轉讓股份?為什麼不能像 Aragon 的控制面板那麼簡單??

可以看看我朋友 Chris Goes 發佈的文章 《分佈式賬本的比較優勢》。他在這篇文章中討論了區塊鏈可以為治理機制帶來哪些創新。我尤其喜歡門限承諾 (Threshold Commitments) 一節。我認為,這些都屬於開放式法律的範疇。

不過,我有一個觀點可能與 Chris 不同。就像我堅信 DeFi 會成功一樣,我認為區塊鏈原生系統最後會與傳統系統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例如,我最近在 Epicenter 上發佈了一期關於 Nexus Mutual 的採訪,得知他們實際上是一家位於英國的法律公司,在以太坊上發行了一種 ERC 20 代幣,作為代表公司所有權的不記名票據。是不是很酷!還有 OpenLaw (“開放式法律” 敍事就是借用了這家公司的名字)也在致力於為這類 DAO 制定一個名為 “ LAO(有限責任自治組織)”的框架。

從某種意義上來説,我認為智能合約將成為法律系統的 “前端”,最後一切問題都將在法律系統中得到解決,但是理想情況下,會通過編程的方式在鏈上執行。我認為 Accord、 Agreements Network 和 OpenLaw 之類的公司將成為中堅力量,因為它們正在構建可以讓用户生成智能合約和等效法律合約的平台。我非常看好這些項目的前景。

未來

雖然現在還不到最後階段,但是賽程已經過半。區塊鏈技術已發展十年有餘,我們真的需要開始認真思考如何實現大規模普及了。相信你已經看懂本文的大意了,我認為我們應該將區塊鏈技術整合到現有系統中。未來的密碼學系統將在現有系統的基礎上引入基於聲譽的法幣原生開放式金融以及開放式法律。我認為區塊鏈的改良意義大於革命意義。不過沒關係,區塊鏈還有很多方面有待發展,它確實能夠為所有人的生活帶來天翻地覆的變化。

你的看法是什麼?我們能否成功走到迷宮的中心?會不會在某個角落碰上 彌諾陶洛斯(希臘神話中的牛頭怪)?還有我沒考慮到的路線嗎?請告訴我!

附言:Web 3.0

這一節最開始是放在正文中的,但是我決定將它拿出來,因為我不確定自己的見解是否到位。考慮到有的人會感興趣,我把這段放到了正文之後:

不像其它兩個敍事那樣聚焦於 “經濟去中心化”,Web 3.0 敍事聚焦於 “技術去中心化”,尤其是與互聯網本身相關的。從帶有網狀網絡的硬件層一直到數據層都可以實現去中心化。

對於實現數據隱私性、言論自由和抗審查性來説,這一點尤為重要。

“使用這一代去中心化技術能夠有效抵禦專制制度嗎?” #IPFS#catalonia https://t.co/aU7wQCsf7Z—— Sunny Aggarwal (@sunnya97) ,2017 年 10 月 1 日

我認為 Web 3.0 領域比較酷的一些項目有:

  • IPFS(去中心化內容分發網絡)
  • SecureScuttlebutt、Mastodon、Steem(去中心化社交網絡)
  • Althea(網狀網絡)
  • Sia、LBRY、Storj(去中心化存儲市場)
  • Akash Network、Livepeer(去中心化計算市場)
  • Coil (網絡微支付)
  • Iden3 (開源身份)
  • Status、Signal(私信)
  • Mozilla、Brave(開源瀏覽器)
  • 等等

老實説,雖然這些項目都非常重要,但是我總感覺它們與區塊鏈不太搭。

例如,在我看來,上述產品其實本身並不需要區塊鏈。如果它們需要接受付款,可以接受密碼學貨幣,或者使用 Interledger ,但是我不會把它們稱為密碼學應用。

我認為真正需要使用區塊鏈的用例是 DNS (域名服務)和其它名稱服務。雖然這個用例是最顯而易見而且最簡單的,但是我不確定它是不是最有價值或最重要的。正如我之前向 Handshake 社區成員提過這樣一個問題:ICANN ( 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 )真的是對網絡最大的中心化威脅嗎?

(順帶一提,在 Web 3.0 領域,另一個有價值的區塊鏈用例就是 創建一個去中心化的 Github。)

我認為,去中心化網絡運動與密碼學貨幣運動是獨立並行的(二者之間有很多人和概念都存在交集)。雖然很多去中心化網絡應用選擇添加區塊鏈組件(通常是為了追趕潮流),但是我不確定這就是密碼學貨幣的未來。儘管如此,我還是要再強調一次,我很高興看到密碼學貨幣行業如此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