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世界級智能裝備產業集羣
本文轉自【經濟日報】;
廣州實施集羣強鏈、創新引領、融合賦能等舉措
進入被稱為數控機牀“心臟”的電主軸領域僅10餘年,昊志機電已替代了95%以上的進口產品;瑞松科技為廣汽豐田“量身定製”的自動化焊裝生產線,52秒下線一台車,10秒完成不同車型的切換……近日,記者走訪廣州市智能裝備產業上中下游多家企業,窺見了一個世界級智能裝備產業集羣的雛形。
沒有密佈的外資品牌競爭,坐擁廣闊的粵港澳大灣區應用市場,廣州智能裝備產業集羣有其鮮明特色——自主品牌在產業鏈全鏈條上蓬勃生長。
2020年,廣州市牽頭聯合深圳、佛山、東莞打造的智能裝備產業集羣,在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羣競賽決賽中勝出。“通過實施集羣強鏈、創新引領、融合賦能等舉措,廣州正與灣區城市緊密協同,培育世界級智能裝備產業集羣。”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總經濟師陳鍵華説。
克服“先天不足”
“先天不足、後天培育、滿天星斗、韌性極強,這是整個廣東裝備製造產業發展的特點。”廣東省廣深佛莞智能裝備產業集羣促進機構負責人吳智恆告訴記者,“改革開放前,廣東裝備產業規模和體量都很小;上世紀80年代,健力寶等食品飲料產業帶動了食品包裝機械的發展;上世紀90年代,電風扇等小家電產業帶動了塑料機械的發展。正是製造業的蓬勃發展,讓廣東裝備湧現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和單項冠軍企業,形成以自主品牌為特色的智能裝備產業鏈。廣東智能裝備集羣呈現出類似‘銀河系’的星羣結構特徵,帶動廣東裝備行業規模和體量發展在全國領先。”
集羣要邁向世界一流,如何克服產業鏈條的“先天不足”?陳鍵華説:“近年來,廣州市聚焦產業鏈強鏈補鏈,強化政策支撐,一方面加大骨幹企業培育力度,另一方面推動一批優質項目落地,逐步構築起了較為完整的智能裝備產業鏈,支撐和輻射着廣州2萬億元乃至廣東14萬億元工業生產體系。”
經過精心培育,廣州3000餘家智能裝備企業已形成齊全的產業鏈條,實現產值近1400億元。其中既不乏廣州數控等上游數控機牀與關鍵零部件領域的龍頭,又擁有巨輪等一大批中游工業機器人領域的自主品牌;在下游細分領域系統集成方面,更培育了明珞、瑞松等一批在焊接、裝配、噴塗等製造各環節具有突出技術優勢的企業。近期,廣州引入精雕、新松兩大龍頭企業,在數控機牀、工業機器人關鍵環節補鏈,進一步提升了產業鏈韌性。
培育產業鏈條
汽車是廣州三大支柱產業之一。走進廣州開發區內的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劉爾彬向記者介紹為汽車行業各大客户定製的智能製造生產線:為自主品牌廣汽乘用車打造的地板總成自動化生產線,首次實現了全生產線無人化生產;為廣汽新能源打造的車身柔性智能焊裝生產線,成功打破國際巨頭在該領域的技術封鎖……憑藉領先的汽車智能裝備技術實力,瑞松已接到廣汽豐田、廣汽本田、比亞迪等眾多知名品牌拋出的橄欖枝。
距離瑞松智能科技公司僅半小時車程的昊志機電股份有限公司,是瑞松上游核心零部件供應商之一。在企業展廳,記者看到很多高精密核心功能部件產品。“我們的電主軸產品是高端數控機牀的核心部件,目前產銷量全球第一;自主研發的高端機器人核心部件減速器同樣也替代進口產品,在珠三角地區汽車、3C電子等製造領域大顯身手。”昊志機電董事、執行副總裁雷羣説。
廣州智能裝備產業集羣,正是這樣深植於珠三角地區發達製造業的廣闊應用場景中,不斷生長、延伸着產業鏈條。
抓住機遇,“鏈”動未來。陳鍵華告訴記者,珠三角地區的智能裝備產業鏈已不可分割。廣州牽頭聯合深圳、佛山、東莞等市,正以產業鏈條構築為主線,協同打造廣深佛莞智能裝備萬億元級產業集羣。目前,四地上下游產業鏈高效協同、錯位發展效果顯著。
實現首台(套)突破
走訪集羣內每家企業,都有一些裝備的故事令記者讚歎。
2017年,美國一家塑料用品企業前往博創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考察後,很快訂購了一套“注塑無人化高速生產線”。這是我國塑料機械行業首次將此類生產線出口到美國佛羅里達州。這家壟斷沃爾瑪塑料收納箱的大客户換上該生產線後,減少了95%的工人,實現了多種容器的高速、柔性化生產。“原來120秒生產一個儲物箱,現在32秒就搞定了。”博創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康建説。
2018年,廣汽本田導入了瑞松科技開發的地板自動化生產線。原有生產線的手工焊接、塗膠模式被淘汰,由機器人附加視覺智能技術實現自動搬運、自動塗膠、智能檢測、自動焊接,並可靈活切換8種不同車型生產,不僅使產出效率和工廠作業環境大幅提升,更滿足了對品控的嚴格要求。
這些厲害的裝備有一個共同的標籤:首台(套)。
世界級的產業集羣不能被“卡脖子”。如何推動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記者瞭解到,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扶持政策成為廣州激發企業創新動能的一大亮點。
“首台(套)是首次突破國際國內先進技術指標的裝備,往往面臨推廣難。”陳鍵華説。2018年起,廣州在落實國家、省首台(套)政策的同時,啓動了市級扶持政策。一方面對試用裝備產生損失的用户提供保險補償;另一方面對首台(套)裝備按套、台、件的銷售價格給予最高50%的推廣獎勵。截至2020年,廣州共有136個項目獲得各級財政扶持資金超5億元。
2002年,昊志機電剛進入被稱為數控機牀“心臟”的電主軸領域時,國內市場的電主軸幾乎全靠進口;而今,昊志機電的電主軸產品在國內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一。“我們已把95%以上的進口產品替代掉,扭轉了高端數控機牀電主軸受制於人的局面。”雷羣説。
“通過直接競爭,很多外國對手被我們逼出局。”雷羣説,有一款電主軸產品,早期歐洲企業售價近6萬元。當昊志做出樣品,其價格降到2.8萬元;等昊志開始批量生產,已降到1.8萬元;後因利潤太低,該企業只好退出。最終,昊志這款售價1萬元左右的電主軸,獲得了國內外客户的認可。
在政策激勵下,廣州智能裝備企業積極投身創新產品研製並推廣應用。近3年,廣州獲得省、市補貼的44家企業的首台(套)裝備累計銷售額達48億元。
“如今,珠三角地區製造業用户對本土自主品牌的首台(套)產品越來越有信心。很多下游用户主動找上門與裝備企業聯合創新,開拓新的應用場景。”陳鍵華表示,在廣州,已有一大批掌握自主核心技術、專注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企業脱穎而出,為集羣提升核心競爭力、走向世界提供了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