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專家利用探地雷達“透視”古羅馬地下城,發現驚人細節

古代羅馬城鎮法萊裏·諾維(Falerii Novi)位於羅馬以北約 31 英里處,隨着上千年時間的流逝,曾經的繁華最終被埋葬,如今只剩斷壁殘垣。

按照以前的考古方式,需要對這座“地下城”進行大面積挖掘工作才能還原出一個粗略的原貌,而在最新的一項考古活動中,來自劍橋大學的考古學家們使用先進的探地雷達(GPR),首次繪製出了埋在地下的整個城鎮 3D 圖,並發現了“驚人的細節”。

他們甚至能夠通過對不同深度的場地進行成像,來了解該城鎮從公元前 241 年建造到中世紀被廢棄期間是如何演變的。

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會揭示該地區古羅馬城市街道、建築物以及古人生活習性的更多細節,有望改變我們對此類遺址工作方式的探索。研究論文日前發表在 Antiquity 雜誌上,這是一本世界考古學界的同行評審期刊。

考古專家利用探地雷達“透視”古羅馬地下城,發現驚人細節

圖|法萊裏·諾維的地理位置(來源:Cambridge)

這個埋藏在地下的城鎮,不禁讓人們聯想到另一座古羅馬城市“龐貝”。

龐貝城曾經繁華興旺,在公元 79 年被維蘇威火山爆發時厚達 6 米的火山灰所掩埋,一夜之間,它的名字和位置被災難抹除,直到 1594 年才被人偶然發現遺蹟,大規模考古工作從 1748 年起發掘持續至今,為世人瞭解古羅馬社會生活和文化藝術提供了寶貴資料,被譽為是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之一。

探地雷達數據顯示,法萊裏·諾維同樣擁有着成熟的水管網絡、交易市場、廟宇、游泳池、劇院和公共紀念碑等。

儘管這座城鎮的面積不到龐貝城一半,但其廟宇、市場建築和泳池區卻比研究人員預期的更復雜,發現的公共紀念物構造也與此前見過的有所不同,或能揭示更多古羅馬城市的獨特性。

考古專家利用探地雷達“透視”古羅馬地下城,發現驚人細節

圖|探地雷達掃描到的地下結構數據(來源:Cambridge)

“雖然掌握了更多的數據資料,但卻不太可能以大規模投入的方式進行挖掘。”該項研究的主要作者之一,劍橋大學古典考古學教授馬丁·米萊特(Martin Millet)分析稱。

完整挖掘龐貝城花了近 200 年的時間,是因為龐貝相對來講被火山灰封存得比較完整,歷史研究價值和文物多樣性都不是法萊裏·諾維可比的。

法萊裏·諾維在歷史古籍中有較清晰的記載,僅僅代表了整個羅馬帝國大約 2000 個城市中的一個。它最早出現在公元前 241 年,面積超過 30 公頃,一直存活到公元 700 年的中世紀早期才因各種戰亂外遷因素逐漸荒廢。

得益於科學探測技術的發展,現在不動一鍬一鏟,我們也能透視看到這座小城的面貌了。

考古專家利用探地雷達“透視”古羅馬地下城,發現驚人細節

圖|法萊裏·諾維保留的斷壁殘垣(來源:lifeinitaly)

技術層面,米萊特和他的同事們使用了一輛全地形車來牽引着探地雷達設備,在整個 75 英畝的場地上,以大約每 12.5 釐米(4.9 英寸)的間隔進行一次掃描。

之所以選擇這個地方進行技術測試,是因為該城鎮沒有被森林或被新建築物覆蓋,十分空曠,此外,該站點受意大利法律保護,也沒有被土地開發所破壞。

考古專家利用探地雷達“透視”古羅馬地下城,發現驚人細節

圖|一輛全地形車拖着探地雷達設備(來源:Cambridge)

在過去的 20 年中,使用遙感技術增進對古城鎮的理解已比較常見。如今的探地雷達是其中一種可靠的方法,可提供掩埋結構的高分辨率 3D 圖像。

根據不同電磁波的反射,測量反射波的幅度和傳播時間,從而得到垂直的雷達圖或輪廓圖,同時使用幾個平行的雷達圖,則可以創建不同深度的水平切片(“時間片”或“深度片”)。

現在,基於這個由全地形車拖曳的多通道探地雷達陣列,再配合全球導航衞星系統接收器或跟蹤全站儀進行實時定位,便能夠迅速展開大面積偵測任務,同時能保持較高的樣品密度。因此,這次對古羅馬城鎮的地圖繪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細節水平。

考古專家利用探地雷達“透視”古羅馬地下城,發現驚人細節

圖|探地雷達勘測到的城鎮全貌圖(來源:Cambridge)

探地雷達的探測性能取決於土壤的電導率,而土壤的電導率受溶解鹽、粘土含量和土壤濕度的影響。

在法萊裏·諾維,夏季的總體乾燥狀況非常適合進行探地雷達調查,但偶爾的降雨會增加土壤電導率並限制雷達滲透深度。雨後,需要多達 7 天的時間等待地面乾燥,才能產生最佳質量的數據。

通過對法萊裏·諾維的雷達數據進行分析,科學家發現一些令人驚奇公共建築,例如廟宇、修道院、集市建築和洗浴中心等。儘管這些建築類型屬於羅馬城市的預期範圍,但其中一些建築物的結構顯得更為精緻。

根據研究人員的説法,城鎮的供水系統也非常現代,與我們今天所用的系統沒有什麼不同:供水系統是建造在建築物之下的,而不是沿着街道和小巷而建。

考古專家利用探地雷達“透視”古羅馬地下城,發現驚人細節

圖|帶註釋的城市景觀分析(來源:Cambridge)

此次掃描的結果,考古人員共收集了 7170 萬個讀數,每個讀數包含 400 個時間樣本,相當於 286.8 億個數據點,大約每公頃 4.5GB 原始數據。

這樣的數據集需要大量的時間進行分析,每公頃需要 20 多個小時才能進行考古解釋。這一挑戰也促使團隊研究計算機輔助解釋的方法,另外就是如何與地球物理勘探技術的結果相組合,這些技術能揭示不同的特徵,科學家要探索將這些數據結合起來進行解釋,而不是簡單地疊加。

怎樣更好地利用如此大量的探地雷達複雜數據,仍待進一步研究。米萊特説,他們期望在明年內完成對數據的處理,從而獲得有關法萊裏·諾維古城的更多發現。

考古專家利用探地雷達“透視”古羅馬地下城,發現驚人細節

圖|在多個深度採集的雷達數據有望復原城鎮模型(來源:Cambridge)

研究人員在報告結論中表示:“雖然我們還沒有了解這些不同城市系統是如何運作的,但這項調查為人們提供了新的見解,揭示了新的規劃概念,打破了很多對羅馬城鎮‘標準化’的認知。”

接下來通過與龐貝城等更為熟悉的考古發現對比,這項工作或將揭示更為普遍的羅馬城鎮是怎樣建設的。同時,基於大量的數據和計算機輔助的目標檢測技術,可能會有新的洞察和發現。

更重要的是,該項研究代表了一個重要的概念證明,展示瞭如何在不造成任何破壞的條件下,詳細研究古代歷史,為學習和理解古羅馬城鎮文化,開啓考古未來之路指出了一個新方向。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73 字。

轉載請註明: 考古專家利用探地雷達“透視”古羅馬地下城,發現驚人細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