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衣寶廉:大力發展氫能 助力實現碳達峯、碳中和

來源:人民網 原創稿

人民網北京4月12日電 (記者杜燕飛)“我國能源結構是‘貧油、少氣、富煤’,無論從碳達峯、碳中和的背景,還是從保證國家能源安全、減少對化石能源依賴的角度出發,我國都要發展石油和天然氣的替代能源。”日前,在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舉辦的首屆中國碳市場機制與綠氫評價高級培訓班上,中國氫能聯盟戰略委員會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衣寶廉表示,作為零碳能源,氫能是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之間過渡和轉換的橋樑。大力發展氫能,將有助力實現碳達峯、碳中和。

在衣寶廉看來,氫能在我國能源轉型中的作用主要包括:實現大規模、高效可再生能源消納;在不同行業和地區間進行能量分配;充當能源緩衝載體,提高能源系統韌性;降低交通運輸過程中的碳排放;降低工業用能領域的碳排放;代替焦炭用於冶金工業降低碳排放;降低建築採暖的碳排放。

談及我國氫能的製備途徑,衣寶廉表示,當前我國的氫能主要來源為工業副產氫回收及化石燃料制氫。其中,每年全國通過處理焦爐煤氣、合成氨、甲醇和氯鹼等工業原料可得到副產氫近千萬噸,但工業副產氫普遍存在純度不高,需要進一步去除雜質的難點。“因此,在低碳和能源轉型背景下,目前最值得去發展和期待的氫能製備途徑是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

衣寶廉介紹,目前可再生能源電解水技術主要高温包括蒸汽電解、鹼水電解和純水電解。就目前而言,純水電解是可以突破的方向。和鹼水電解技術相比,純水電解綠色環保,可與風能和太陽能結合,產氣純度高、能耗低、電流密度高、設備佔地面積小、不需要鹼水電解的鹼霧淨化設備。

氫能製備出來後如何進行儲運?“目前主要儲氫方式包括液態儲氫、高壓儲氫、金屬氫和化合物儲氫。其中液態儲氫和高壓儲氫最為常見,兩者各有利弊,可以互為補充。化合物儲氫則是一種有前景的氫儲運方法。”衣寶廉説。

談及氫能應用途徑,衣寶廉認為,燃料電池汽車是氫能應用的突破口,要實現無補貼的燃料電池車商業化,必須大幅度降低燃料電池發動機的成本、氫氣成本和加氫站的建設成本。通過降低成本手段,率先開展對加氫站依賴度低的商用車商業化應用,然後同步加大加氫站建設密度,推動乘用車示範商業化發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78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工程院院士衣寶廉:大力發展氫能 助力實現碳達峯、碳中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