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廢墟危險而又美麗,因為遠離人類,它們往往擁有獨特的寧靜。
由此而生的廢墟美學近年來自成一派,這些頹唐荒涼的景緻讓我們明白,人類永遠不可能抗拒時間。
如果從廢墟的角度來看待我們這些渺小的身份焦慮,我們將會非常難得地認識到自己的微不足道,從而獲得心情的寧靜。
近些年來,攝影藝術一個新的流派異軍突起:廢墟攝影。
這些攝影師喜歡將鏡頭對準廢棄的遊樂場、宮殿、工廠、劇院、公寓、旅館、教堂,一切由人類建造,但如今卻荒廢的地方。
出於對廢墟原貌的保護,廢墟攝影師往往不希望地方因為照片而曝光,從而導致這些美的破壞,所以他們總是對這些地點守口如瓶。
但他們卻從不吝於分享鏡頭下的景色,這些危險而迷人的廢墟,美到讓人無法想象。
1、廢墟的幾何美學。
現居英國的James Kerwin是一位攝影師,同時也是一個鐘情於廢棄建築的城市探險家。
他鏡頭下的法國、意大利以及東歐,呈現出一種靜謐的美麗和未知的可能性。
儘管已荒廢多時,這些建築物仍舊保有它們建造之初的幾何美感。
破舊的窗簾、斑駁的牆壁、缺損的石材,更是為其增添了不確定性的點綴。
樓梯是他作品裏的常客,台階自帶的韻律感使得畫面工整而嚴謹,視覺上也非常吸睛。
James Kerwin鍾愛對稱的構圖,他認為這樣的結構更能體現建築之美。
看似充滿矛盾的莊嚴與衰敗相結合,似乎代表着生命和死亡的相互映射。
2、時之沙。
James Kerwin還曾到過沙漠之地,從納米比亞的kolmanskop到阿聯酋的Al madam,他鏡頭對準了那些被遺忘已久的房屋。
這些房屋如今被沙海吞沒,讓人不禁想知道誰曾經住在那裏。
炎炎烈日下的黃沙彷彿打碎的沙漏,時間多得溢出畫面。
這些迷失在時間裏的村莊,擁有令人驚歎的色彩與色調,毫無衰敗之氣。
傍晚的陽光灑在木頂的板條上,投射進房屋。
黃沙擁抱着掉落的木門,彷彿達利的畫作。
3、陰鬱與浪漫。
攝影師Rebecca Bathory首次接觸廢墟攝影是在2012年,在完成了一座廢棄學校的拍攝後,她深深地愛上了攝影主題。
隨後在幾年間行走於30多個國家,超過500個地點拍攝了一系列以廢墟為主題的攝影作品。
她的作品集《時間的孤兒》,充滿了油畫一般靜謐的光線和嚴謹的構圖,通過影像展現出藴含在廢棄建築中的陰鬱之美。
而法國攝影師Romain Veillon更傾向於把廢墟的氛圍呈現地柔和明亮,頹唐中又帶有一種法式浪漫。
他的作品集《Ask the Dust》讓人在感嘆時光流逝之餘,也可以自由的創造屬於自己的故事。
4、浪漫都市,彩色廢墟。
美國攝影師Michael Eastman自學成才,他的作品以繪畫般的色彩運用著稱,精準而意味悠長。
哈瓦那、布宜諾斯艾利斯、里斯本、還有米蘭,這些熱情洋溢的城市,就連廢墟都是彩色的,好像主人只是出門喝酒聚會,馬上就會回來。
這些建築談不上“廢墟”,只是空置多年,因此還保留有主人生活的痕跡。
陳舊的裝飾,落滿灰塵的傢俱,發黴的牆壁,剝落的牆紙,反而為畫面增添了一筆色彩。
鮮豔的色彩與塵埃污漬產生戲劇性的視覺對比,營造出一種夢幻的氛圍。
5、被遺忘的花園。
還有一些攝影師,喜歡用人文主義視角觀察廢墟的生存狀態,而不只是廢墟本身的美學價值。
法國攝影師Thomas Jorion時常會拍攝那些在廢墟中生長的植物,廢棄的山間別墅裏,青苔、蔓草與壁畫和牆紙相互交織,別有一番風情。
Romain Veillon的作品中也有不少對植物的描寫,這些綠植蔓延着爬過角角落落,既與廢墟相融共生,又從荒蕪的凌亂中剝離,有一種野生的美感。
在這些廢墟中,人類消失後的世界,擁有一種獨特而虛幻的氛圍。
舊的建築在時光中默默鏽蝕,新的生命在廢墟中暗自生長。這樣的場景彷彿暗示着,人類在地球上的存在不過只是瞬息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