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攬月歸來!以奮鬥搏出星辰大海

九天攬月,築夢蒼穹。今天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着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嫦娥攬月歸來!以奮鬥搏出星辰大海

作為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任務刷新了世界無人月球採樣返回任務新紀錄,也是迄今為止中國航天最為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

有人問,為什麼嫦娥五號跨越38萬公里,獨自遠行20多天,就為帶回“一把土”?航天一直是綜合國力和尖端科技競爭的重要領域,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自然成了人類探索未知宇宙的第一站。對於中國來説,此次“挖土”成功的背後,是窄窗口多軌道裝訂發射、月面自動採樣與封裝、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月球樣品儲存等關鍵技術的突破。可以説,嫦娥五號任務的成功,不僅將帶動中國航天科技及一系列高科技產業的發展,更為深化人類對月球成因和太陽系演化歷史的科學認知貢獻了中國智慧。

嫦娥攬月歸來!以奮鬥搏出星辰大海

猶記中美正式建交前夕,時任美國總統卡特的安全事務顧問布熱津斯基訪問中國,贈送了一克月球土壤作為“國禮”。我國將這份月壤一分為二,其中0.5克用於試驗,另外0.5克被收藏在北京天文館。一定意義上,這也在激勵着中國航天人奮發圖強、比學趕超。四十餘年間,科研團隊潛心研發、反覆實驗。有人為了設備恢復,在温度近40度、濕度超過90%的工作環境中濕透衣衫;有人在基地、靶場連續工作數月,沒有過見家人一面……正是這種旁人難以想象的付出,才促成了嫦娥五號的“採樣之旅”。

若以更長的時間跨度來看,中國航天事業也是憑着這股韌勁兒一步一步從無到有、走向強大。在國家一窮二白、百廢待興之時,先輩們勒緊褲帶、潛心研發,給艱苦年代打了一劑強心針。隨着國力日漸強盛,航天人不待揚鞭自奮蹄。從一箭單星到一箭多星,從發射衞星到載人飛船,從長征一號到進入“大火箭時代”,從嫦娥一號首次繞月到嫦娥五號攬月而歸……面對他國技術封鎖,面對難以逾越的艱難時刻,中國人從未放棄,永不言敗。

嫦娥攬月歸來!以奮鬥搏出星辰大海

“每一次仰望星空都能看到自己的付出和心血。”航天事業的實踐成為中國夢最生動有力的篇章,航天人艱苦奮鬥的精神更感召着所有中國人。新起點上再出發,敢於戰勝艱難險阻,勇於攀登創新高峯,等待我們的必將是下一片星辰大海。

來源:北京日報客户端 評論員 | 關末 圖/新華社

流程編輯:U016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30 字。

轉載請註明: 嫦娥攬月歸來!以奮鬥搏出星辰大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