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智能相對論,作者青月,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華為説“不造車”,要做智能汽車“增量部件”供應商。
這是一個標誌性的事件,即華為通過現身説法揭示了一個在整車之外的巨量市場,其中包括高精地圖、芯片、感知硬件(激光雷達)、電池、智能座艙等,在龐大而紛繁的智能汽車產業鏈中,這些“增量部件”隨便拎一個出來,又有着各自特有的產業邏輯。
擺在一眾玩家面前的現實問題是,在智能汽車高速推進的產業變革中,“增量部件”這場戰該如何打?
為此,在2021年的開端,我們特意製作了“智能汽車‘增量部件’爭奪戰”專題,希望用全景式的掃描,讓我們認清各個“增量部件”行業賽道的當前現實,各路玩家,尤其是中國企業的競爭力到底如何,機會又在哪裏,以此作為我們擁抱智能汽車產業變革的開始。
自動駕駛發展的必要性、迫切性和合理性已經逐漸成為我國公認的事實。同時不得不承認的是,在自動駕駛汽車這個產業裏,高精度地圖也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之一。
高精度地圖中記錄了大量的靜態參照物,如路燈、護欄、綠化帶等等,和傳統導航地圖有着很大不同。
當車輛處於路況複雜的區域時,高精度地圖可以提供更準確的車道信息;若GPS信號不佳時,定位系統可以獲取環境信息來匹配已記錄的靜態參照物,從而推算出車輛的實際位置。
因此,在智能汽車行業的廝殺愈演愈烈時,高精度地圖成為其中玩家必須爭奪的目標。其背後巨大的成長空間,吸引着各大廠商搶灘佈局。各大傳統圖商、整車廠商、初創企業和高科技巨頭集結其中,這場混戰何時能分出勝負?
L3級自動駕駛落地在即,高精度地圖卻仍未完全“上車”2019年3月工信部對《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報批稿中明確指出,自動駕駛分為6個等級,即L0-L5。
通俗來講,L1一般是可以解放手或者腳;L2可以同時解放手和腳。從L3開始,駕駛操作和周邊監控都是由系統自動完成,駕駛員只需要在緊急動態下做好接管處理即可,自動駕駛的主角逐漸由人切換到車輛自動駕駛系統。
(圖源:艾瑞諮詢研究院)
自2017年開始,部分品牌陸續公佈了各自的L3級別自動駕駛車型的量產計劃。
吉利2017年計劃將在2020年實現G-Pilot3.0應用。2020年4月,長城計劃將於2020年Q2實現L2.9級別智能駕駛應用。與此同時,在海外汽車市場,奔馳計劃2021年下半年在德國正式推出DRIVE PILOT自動駕駛系統。根據寶馬目前公開的文件顯示,2021年計劃推出的純電動SUV iNEXT也將實現L3。
但當我們回首過去的2020年卻發現, 許多車企承諾的L3級別自動駕駛“跳票”,車企們把牛皮給吹破了。
長城汽車L2.9級別智能駕駛應用雖然如期上線,但首個全車冗餘L3級自動駕駛車型的上市被推遲到今年。吉利汽車局部工況已經實現L3級別的高度自動駕駛,但其2020年11月上市的星瑞還遠遠未達到L3級別要求。
與此同時,在海外A8的L3自動駕駛配置被砍,奔馳的L3還沒正式推出,寶馬的iNEXT也未發佈。一眾車企紛紛“跳票”也導致了高精地圖的上車進度隨之推後。
以BAT為例,作為入局時間較早、實力較強的企業,2016年8月,高德宣佈拿下第一張高精地圖商業化訂單,用户是凱迪拉克CT6。百度的高精地圖方案在2020年下半年通過長城的WEY品牌落地。四維圖新略微落後,其與寶馬合作的量產落地時間在2021年。
“智能相對論”調查數據顯示,2020年,凱迪拉克旗艦轎車CT6全年銷量21689輛。長城的WEY全年銷量為78500輛,初略估計,下半年的銷量也應該在4萬輛左右。
2020年4月高德宣佈將對高精地圖服務進行升級,升級後將會以每輛車不超過100元/年的成本價格向合作伙伴提供標準化服務。若按高德的價格標準,CT6和WEY兩個車型中高精地圖創造的收益加起來不過600萬元,甚至比不上一輛專業測繪車的價格。
可以説收入與成本完全不成正比,2020年上半年,雖然有疫情影響,但根據四維圖新去年半年報顯示,淨利潤虧損1.6億元,同比大降290.6%。在這樣的背景下,即使未來2-3年真的步入了L3級以上自動駕駛車輛量產的行業窗口,那時國內高精地圖的商業模式就真的成型了嗎?
巨頭互博,高精地圖距離產業化仍有距離隨着車企、互聯網巨頭們將L3的量產元年口徑改統一改成2021年之後,高精地圖產業化的迫切也開始凸顯。
(圖源:天風證券研究所)
一直以來我國地圖行業呈現三足鼎立的狀況,2019年,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統計中國自主和合資品牌汽車前裝導航市場,阿里巴巴旗下的高德市佔達58.76%,騰訊是第二股東的四維圖新市佔為24.3%,百度則是9.08%。
高精度地圖有所不同,2019年IDC諮詢發佈中國高精度地圖解決方案市場份額報告顯示,百度目前市場份額最高,達29.3%,四維圖新為21.7%,高德佔14.7%。
(圖源:IDC中國)
BAT為首的互聯網巨頭承繼了原有地圖技術,在高精度地圖領域搶灘佈局的實力不容小覷。即使如此,覆盤國內高精地圖產業的發展後,“智能相對論”發現,我國的高精度地圖目前想要實現量產仍有一些痛點亟待解決。
其一依然是成本問題。百度、高德、四維圖新等具有豐富採集經驗和昂貴採集設備的圖商多采用集中製圖的方式。
集中製圖採用自動化的生產線,包括了設備採集,雲端後處理以及測試驗證,所以其數據相比其他方式精度更高,但是也意味着企業將揹負更高的成本壓力。“智能相對論”瞭解到傳統圖商僅雷達設備就達到了2萬美元一套,還不算其他設備、人員、編譯的成本費用。
(圖源:艾瑞諮詢研究院)
再加上無人駕駛局部動態地圖數據還有更新的要求,永久靜態數據更新頻率為1個月、半永久靜態數據更新頻率為1小時、半動態數據更新頻率為1分鐘、動態數據更新頻率為1秒。
想要滿足1秒-1分鐘的更新頻率,依靠集中製圖不僅在實操上難以實現,即使可以實現,成本也難以估量。並且更新問題如果長期存在,集中製圖的高成本也很難得到控制。
集中製圖暫時難以實現的更新問題,通過眾包製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其採用比較廉價的設備,依靠自身的攝像頭和車內芯片,可以通過雲,實現快速數據更新迭代。
但這就涉及到高精地圖產業的第二個問題也就是精度問題。L2級自動駕駛主要需要ADAS系統地圖,精度要求在1-5m之間,地圖信息主要為道路基本屬性和規制信息;數據內容主要包括道路曲率坡度等要素。
L3級及以上自動駕駛級精度要求在0.2-0.5m之間,要素更是囊括了交通標誌、路沿護欄、指示牌、龍門架、路杆、綠化帶、道路的曲率、航向、坡度以及橫坡等多個要素。而眾包製圖基本上只覆蓋了高速公路及主要的城市道路,在滿足更新頻率需求下也很難滿足精度的需求,只能作為集中製圖的補充數據。
其三,我國現階段高精地圖的標準體系仍不夠完善。目前全球關於高精地圖的格式規範已經發布的標準包括:NDS、OpenDRIVE、JDRMA、GDF、Etak和Navtech。
對比分析國內外標準現狀後可以發現,目前國內高精度地圖的標準在立項時間、制定週期、標準數量上還是滯後於國外。在國內標準還未完全落地之前,圖商們很有可能會陷入各自為戰的局面。未來,我國在標準制定上如果無法獲得足夠的話語權,在產品出口以及與海外車企的合作中的主動權也會有所削弱。
高精地圖的標準化和定製化是一個長期的工作,而我國的技術發展尚處於早期階段,想要實現量產還有一些瓶頸亟待突破。
壁壘高、入局時間晚,初創玩家為何摻和圖商巨頭們的“搶位賽”?縱觀我國現在高精度地圖領域,高德、四維圖新、百度無疑是其中實力最為雄厚的佼佼者。然而在這三家勢力霸屏的情況下,近幾年國內高精度地圖領域卻湧現出一批初創企業。
資本市場對於初創企業的冒頭態度屬實有些微妙,除了行業內部的競爭環境比較惡劣外,可能源於行業較高的准入門檻。
2016年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發佈《關於加強自動駕駛地圖生產測試與應用管理的通知》指出,自動駕駛地圖的數據採集、編輯加工和生產製作必須由具有導航電子地圖製作測繪資質的單位承擔。截止到2020年10月底,根據自然資源部審批公示,我國目前擁有高精地圖測繪資質的廠商僅有28家。
寬凳科技等初創企業仍然堅持入局,行業前景是主因。
根據全球知名投資機構高盛,此前對全球高精地圖市場的預判指出,到2020年高精地圖市場將達到21億美元;到2025年,其市場規模會擴大到94億美元,未來15年高精地圖行業將進入黃金髮展階段。
另一方面,深挖一些細分領域,初創玩家也有其優勢。
以寬凳科技為例,據企查查數據顯示其投資方包括了天津易行海河汽車創新投資基金合夥企業、天津愛奇鴻海海河智慧出行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北京橙圖科技有限公司等科技、出行背景的公司,在資金儲備和行業資源上有其專長。
其次,寬凳科技的核心技術在行業的也有一定的競爭力。寬凳科技主要為自動駕駛和智慧交通生態體系提供底層數據服務核心技術,包括深度學習、圖像識別、三維視覺、智能機器人、地圖構建以及基於此的大數據雲服務。在生產資質、深度學習、圖像識別與三維視覺等方面都與行業頭部企業比肩。
以數據採集為例,寬凳科技採用的純視覺技術方案,其服務的車輛必須前裝相關數據採集設備,通過前裝到量產車上的設備採集道路數據,寬凳與客户之間就變成了以服務交換數據的合作關係,形成良性循環。
對比傳統圖商2萬美元一套的雷達設備,寬凳科技的純視覺技術全套設備僅有1000美元左右。雖然精度上要比雷達激光稍低一些,但由於製作成本較低,更新頻率上也能夠保持快速迭代。從長期來看,這種精度上的不足可以通過迅速迭代得到彌補,再加上,建立的成本優勢對其加速商業化自然大有裨益。
不過,近段時間以來,大連、瀋陽、石家莊等地都相繼再次出現了新增病例,新冠疫情反覆很有可能對汽車銷量造成一定的影響,高精度地圖產業也不能避免,初創企業才冒頭不久,對比老牌圖商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弱。
再加上,老牌圖商入局時間較長,為了搶佔2019-2020年高精度地圖落地的重要時間窗口,高德地圖甚至還提出了“標準化高精度地圖每車年費價格不超過100元”的承諾,價格戰初見端倪。隨着競爭愈發激烈,一旦價格戰加劇,高精度地圖的產業空間也將受到影響,初創企業能否在巨頭競爭的環境中生存下來,現在還存未知。
總而言之,充斥着傳統圖商、初創企業以及科技公司的高精地圖產業,被新基建、車路協同、智慧高速等熱潮催生的更加廣闊。綜合來看,老牌廠商的優勢確實多於初創玩家們。不過巨頭不可能把每一個點都做透,現階段巨頭主要關注一線車企,在二三線車企、園區自動駕駛,AVP等巨頭還未覆蓋的細分領域,初創玩家們仍有“冒尖”的機會。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