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工智能市場發展進入快車道

全球市場分析機構IDC與浪潮電子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日前聯合發佈的《2020—2021中國人工智能計算力發展評估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市場規模將達到39.3億美元,同比增長26.8%。

“我們預測,今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整體規模約為63億美元,2024年將達到172億美元。”IDC企業研究助理副總裁周震剛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説,目前,人工智能服務器市場規模佔整體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市場的87%以上。預計中國人工智能服務器將保持高速增長,並將在2024年達到78億美元。

數據資源、運算能力、核心算法構成了人工智能的三大基本要素,這三大要素都離不開算力的支撐。浪潮信息副總裁劉軍認為,隨着人工智能算法突飛猛進地發展,越來越多的模型訓練需要巨量的算力支撐才能快速有效地實施,算力是未來人工智能應用取得突破的決定性因素。算法、數據、算力是相互促進、相互發展的過程。當前,人工智能產業化和產業人工智能化正在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並重塑產業。

“目前,中國整個IT行業支出約為美國的40%,但服務器計算能力約為美國的60%,人工智能的算力支出大約是美國的80%。從全球人工智能算力發展來看,2020年中國人工智能服務器佔全球人工智能服務器市場的三分之一左右,是全球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這從側面反映了一個國家最前沿的創新能力。”周震剛説。

據介紹,2020年中國人工智能城市排名前五的依次為北京、深圳、杭州、上海、重慶。此外,多個城市在自身產業優勢及各種因素推動下,人工智能應用取得較大進展。例如,東莞的智能製造、武漢的智慧醫療、合肥的智慧農業等,中國人工智能城市發展正在遍地開花,未來將會出現越來越多結合城市特點的人工智能示範區,為產業發展樹立標杆。

從人工智能行業應用滲透度排名來看,與2019年相比,互聯網仍然保持第一,電信和製造行業的應用場景更加豐富,市場潛力預計將有較大的提升。2020年上半年,醫療行業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加速了人工智能應用的落地,在多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也促使醫療行業人工智能應用滲透度超過教育行業位列第七。

除了人工智能投入相對集中的行業外,在業務需求的推動下,很多碎片化應用也開始被廣泛使用,並輻射到現代農業、智能家居、智慧電力等多個領域。整體來看,包括生物識別、智能客服、精準營銷在內的通用型應用場景已經具有相當的成熟度,人工智能的產業化已經從通用應用場景滲透到更多行業特定場景,產業人工智能化已經從早期的試點逐漸成為企業發展和生存的剛需。

未來人工智能計算力發展有哪些重要趨勢?周震剛認為,人工智能芯片將繼續呈現多樣性發展,圖形處理器依然是數據中心加速的首選,佔有95%以上的市場份額;中國人工智能服務器將在未來5年保持高速增長,是整體服務器市場增長的核心驅動力;人工智能算力會逐漸向邊緣滲透,到2023年,近20%用於處理人工智能工作負載的服務器將部署在邊緣側;人工智能雲服務成為人工智能市場發展的重要驅動力,2018年至2024年的年複合增長率預計達到93.6%;人工智能基準測試逐步完善,不僅能為企業的成本效益提供參考,也是人工智能應用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IDC的調研結果顯示,超過九成的企業正在使用或計劃在未來3年內使用人工智能,而74.5%的企業期望可以採用具備公用設施意義的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基礎設施。未來,隨着更多規模化、普惠型的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平台建成,整個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將進入發展快車道——企業的剛需決定人工智能發展前進的速度,新型公共算力基礎設施的建設則為人工智能發展拓寬道路。

“缺乏模型訓練所需的數據、算力基礎設施存在不足、人工智能應用方案的成本過高等因素是絕大部分企業目前面臨的主要挑戰。因此,社會服務主體在推動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時,要充分考慮企業目前面臨的需求和痛點,與人工智能生態合作伙伴以及關鍵的人工智能基礎設施服務商通力合作,共同構建加速產業發展的平台。”周震剛説。(黃 鑫)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33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人工智能市場發展進入快車道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