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風千語
編輯\ 吳不知
圖片來源與網絡
【這是銀杏財經第354篇原創文章】
2021年伊始,知乎辦了一場晚會,一場以問題開始,答案結束的奇遇晚會。
這幾年,互聯網企業開始辦自己的晚會,以B站為代表的跨年晚會打破了觀眾對傳統晚會的印象。
如果説與B站的晚會共情需要二次元背景,看懂知乎的晚會則需要知識儲備,否則在聽到“吃一勺白矮星會怎麼樣?”這類問題時,難免要先問問白矮星是什麼。
承載着無數用户問題的知乎,同時也面臨着許多外界的疑問。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這句經典的知乎解答體,其實也可以用以表述知乎本身的很多現象。
2020年開始全力衝刺視頻賽道的知乎,是不是已經變了?是變得更好了還是其他?為什麼知乎會發展成如今的面貌?為什麼它又非做解釋類視頻不可?
事實上,知乎不僅僅是衝入視頻賽道。進入1月以來,知乎接連宣佈了3個劇集項目,分別是懸疑短劇《噓!看手機》,已殺青的《第四審訊室》,以及首部科幻劇《寒梅工程2021》,部分劇情繫與劉慈欣同屬中國科幻四大天王之一的何夕原著《傷心者》。
從答案奇遇夜晚會到公開影視IP,許多人這才反應過來,視頻對於知乎來説,從來不只是將知識、經驗與答案轉變個形式那麼簡單。
野心不是壞事,只要配之以相應的能力。我們不禁要問,經過十年洗練,知乎完全準備好了嗎?
1
看見:十年知乎一晚會
別人家的晚會由一個個節目組成,唯有知乎的晚會由一個個答案和問題組成。
長達3個小時的晚會,基本上容納進了過去十年來,知乎的經典問答。例如:玉皇大帝是住在平流層還是對流層?如果你是安陵容,如何反敗為勝?吃一勺大腸桿菌會怎麼樣?
晚會特地將《甄嬛傳》中安陵容的扮演者陶昕然請回劇裏,按照知乎上網友的設想,上演了一出反敗為勝的戲碼。劇情來自知乎一位用户寫的《甄嬛傳之安陵容重生》,知乎上類似這樣的假設並不少。
世上沒有如果的事,但是在無限的腦洞裏,總是會上演許多如果的事。如果德雲社是魔法學校;如果古代有xx;如果帶着記憶回到2019,你有什麼辦法挽救人類?
通過對這些經典問題的具體演繹和重現,許多人似乎又找回了初入知乎時的狀態。好奇心總是催生一切的原始動力,一個問題可以衍生數種答案,而答案也可以產生新的問題。
五年前有人曾在知乎上提問“醋酸鉛為什麼具有甜味”,這個問題由於涉及非常專業的領域,一直無人問津。
五年後,一位優秀的化學類答主解答了這個問題,獲贊超過3000。連提問者本人都非常意外,一個問題過了那麼久竟然還會能等到專業的回答。可見,有價值的知識和問題,不會被一直淹沒,專業從來都是稀缺+剛需。
專業,這個詞從知乎誕生之初就刻在了基因裏,用户打開知乎尋找答案而不用搜索引擎尋找答案,看重的也是知乎的專業和垂直性。
當然在知乎後來的發展中,也出現了一些“變化”。
“你在什麼地方看小説?”答曰:在知乎。
《宮牆柳》的刷屏屬實是個意外,小説出自問題#為什麼後宮中嬪妃們一定要爭寵?事實上,《宮牆柳》寫的是一羣完全不爭寵的嬪妃,顛覆了傳統印象中對於後宮文學的概念。
隨後不久,根據該短篇剪輯的片花、原創視頻出現在了各大視頻網站,當然也包括知乎視頻板塊。
類似的情況並不少,小説領域的壯大,被外界評為知乎發展中的“變化”。
然而我們仔細分析一下知乎的社區屬性和氛圍,會發現這類的副本發展並非完全意外。如果只是一對一的問答,用户刻板互動,知乎是沒有辦法走到今天的。
知乎真正的生命力其實是一種存在於每個用户內心深處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人有好奇心才會有進步,有想象力才會有創造,這一點無論對圖文創作還是視頻創作都同等重要。
將所有具備好奇心和想象力的人集中到一起,理論上也就具備了一個原創智庫的潛力。
有人説知乎的晚會拉高了互聯網晚會的天花板,但晚會選擇在十年、視頻時代這個節點舉辦,不太可能只是為了跟風辦一場晚會。知乎也許希望通過晚會,説明:知乎還是那個知乎。
晚會無論從內容還是形式,都力求開拓腦洞,孜孜不倦在提問。正如王源結尾唱的《答案》中的一句歌詞:生活如何改變我們,依然要舉手提問。
2
競爭:中視頻的下一局棋
隨着短視頻市場飽和,中視頻拉開新帷幕,知識類創作者成為了流量新貴。人們不是突然變得愛學習了,只是因為視頻這種形式的興盛使得很多人發現,原來了解世界還有一種如此簡便的形式。
數據顯示,2020年知乎上線【海鹽計劃】後,視頻內容量和活躍視頻答主增長近3 倍。相比2019年,B站投資理財類視頻播放量同比增長464%,社科人文類視頻同比增長211%。知乎每天上傳視頻中,80%以上為 1 分鐘以上的中視頻。
網易、西瓜視頻、知乎紛紛宣佈拿出真金白銀資源扶持內容創作者。不出意外,2021年的流量新貴依舊還會是視頻內容。
中視頻所涉及的內容廣度和深度,意味着這並非一個可以一蹴而就的領域。圖文與視頻的壁壘並非技術,而是積累。
紛湧而入的新人創作者在等待用户檢驗,急於推進賽程的平台片刻都不敢觀望。然而中視頻並非一場短跑賽事,前期領先的人未必能笑到最後,笑到最後的未必一開始就領先。
目前看來比較有希望的中視頻競爭者是B站、西瓜視頻和知乎視頻。
B站2020百大up主中,知識區新人獲獎者如“羅翔説刑法”等人備受關注,西瓜視頻最先提出中視頻概念,非常捨得花錢挖人。
知乎則着重將圖文答主轉型成為視頻答主,為其配備現金流量扶持及一鍵生成視頻工具。
各家出各招,也各有不同處境,不同於西瓜、B站原本就是視頻平台,知乎較為特殊的地方在於,它的底子是圖文問答社區,且一直專注於各類專業知識和經驗。
知乎想做視頻,第一步面臨的是用户習慣和創作形式的轉變,這一點對於非視頻平台來説需要一個適應期和調整期,在此過程中,爭議無可避免。
一旦跨過了適應期,知乎很可能迎來全面的爆發,畢竟滿足好奇心這事本來就是人家分內。
帶夠乾糧和水是跑贏馬拉松的必要條件,就像UGC社區需要有足夠多的用户兼創作者,知識科普社區則需要足夠多的提問題的人和答主。
2020年,“五條人”“老飯骨”“手工耿”等入駐知乎分享他們的視頻內容,三個完全不同領域的創作者,都取得了相對較高的關注度,其中「老飯骨」入駐1 個月內,漲粉20W。這些足以説明,知乎用户渴望看到的內容原比外界狹隘的定位要來得多和廣。
很多人都覺得知乎在走向大眾化,準確地説,知乎其實是在走向多元化。世上有多少種人,就有比它翻倍的問題和答案。
隨着媒介形式的升級,知識科普視頻其實讓我們看到了回答問題的多種可能。過去十年,知乎的一些列變化反映了用户求知求解的多樣性,視頻化以後,答案的形式也將更加多樣,如小説以及科幻IP。
在所有視頻平台都搶奪知識科普標籤時,知乎選擇了卡位解釋類視頻,將業內混淆已久的知識、偽知識、經驗區分開來。此舉並不意外,這本是知乎擅長的領域,將疑問抽絲剝繭,或許有機會形成獨具特色的視頻風格。
3
答案:如何避免同質化
近兩年,當大家都在討論知乎是否變味時,其實都只流於形式。對於一個知識問答社區來説,用圖文還是視頻去傳播知識和觀點並不是關鍵,關鍵在於這裏還有沒有一如既往地用問題去尋找答案,用答案去豐富見識。
像吃一勺白矮星會怎樣的問題,只有在知乎上才會有人正經作答,儘管這些問題所具備的現實意義並不大。
一個問題背後,可能就是一個科幻電影。
“給你20億,但全世界的蟑螂都會永遠追殺你,你幹不幹?”
可以説,知乎的網友在這裏無意間發揮了自己的最大腦洞。腦洞和想象力在這個碎片化的信息時代顯得十分稀罕,許多時候,人們其實已經懶得去發明創造和幻想,把學習工作和娛樂都寄希望於現成的工具和套路。
沒有創意和積累的後遺症,已經在知識科普視頻中初見端倪。
理論上,知識科普視頻應該是所有中、長視頻類型中最具深度和門檻的一類型,但這個門檻在降低,因為對很多知識科普視頻來説,腳本是拼湊的,素材是一鍵生成的,見解是抄襲的(他們還尤其愛抄知乎答案)。
我們絲毫不懷疑,巫師財經之外,還會有下一個樹大招風的洗稿者。
所有新事物誕生之初,都像在大航海,沒有既定的路線也沒有默認的規則,這時,能夠建立體系和規則的人就會成為第一批贏家。
於內容創作而言,與其説是規則,不如説是創作生態。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也必有同質化。從一般網頁就能複製來的答案和知識,在應對真正的求知慾時只會不堪一擊。
像《宮牆柳》這樣的例子,正是對問答的一種呈現,也是對求知慾的一種消化。
長遠來看,要避免同質化,不能僅停留於知識本身,而要去發掘知識背後的延伸價值。
單純的知識普及並不難,刷十個關於時下熱點“新冠疫情”科普的視頻,可能其中有八個所講的內容都有一半以上的重複,那這些視頻中,能夠脱穎而出的是什麼類型呢?
排除粉絲量、剪輯水平等客觀因素,能夠將一個科普知識往深了挖掘、解釋,引發聯想的視頻顯然最可能成為優勝者。
知識科普總要進入一個大浪淘沙的階段,真知灼見會被保留,偽知識會被摒棄,經驗會被更新迭代。下一個階段,誰擁有最多的真知識,誰能激發更多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誰就可能脱離同質化,將知識視頻升級為自己的獨特優勢甚至王牌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