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上的"科學釣魚",真的科學嗎?

抖音上的"科學釣魚",真的科學嗎?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智商税研究中心,作者:潘辰,創業邦經授權轉載,頭圖來源攝圖網

抖音上的"科學釣魚",似乎讓很多人的釣魚,變得不太科學。

五一黃金週,小長假開啓。很多熱愛釣魚的小夥伴,紛紛帶上裝備,來到池塘邊,享受美好生活。

但是,釣魚行業內的很多專業人士,最近卻有些心煩。抖音上的評測號"科學釣魚",因為過於主觀的評測方式,不斷蹭熱度蹭流量,讓他們飽受其擾、苦不堪言。

很多吃瓜羣眾,在看戲之餘,也紛紛拋出疑問:如此密集地進行釣魚產品評測,究竟有什麼目的?同行小夥伴的回懟,為什麼遲遲不去回應?評測產品的背後,隱藏着什麼樣的生意?

評測中有多少科學?

在抖音上,評測號"科學釣魚"一直戰鬥力十足,這個號稱"不收商家錢的評測"賬號,對很多釣魚產品,都進行過號稱"客觀、公正"的評測。但其中的很多評測,都難以令人信服。

今年2月份,"科學釣魚"對漢鼎黑坑魚竿進行的一場評測中,主觀的評價隨處可見。

在評測視頻中,"科學釣魚"先是擺上各種客觀數據,對漢鼎黑坑魚竿進行了部分肯定。隨即又話鋒一轉,表示:"嘗試飛抄的過程中,明顯感覺硬度就差那麼一口氣,正常抬臂很難將魚頂出水面;而且遇到個體偏大的鯉魚,前端硬度和中段力量就會顯得不足,無法迅速貼水皮回領,需要一定時間的控制和溜魚。"

在"科學釣魚"大段大段的表述中,相關的數據全都不見了,客觀的評測視頻,變成了完全主觀的自我表達。

4月初的時候,"科學釣魚"評測水墨江南璇二代4.5米魚竿,在視頻的開頭,就宣稱魚竿背面的"日本釣竿協會"標籤是假的。

隨後在評測視頻中,表示:"實戰面對3斤重的鯉魚時,明顯感覺使不上勁,即便魚已經放棄抵抗,回魚還是很拖沓。"

"自己使不上勁"這樣的表述,在視頻中已經顯得足夠主觀了;而"魚已經放棄抵抗"這個前提,更是不知靠什麼判斷得出,難道魚兒也會説話,對着"科學釣魚"不斷喊話?

“科學釣魚”的火藥,還曾傾瀉到競釣大師劉志強的身上。

一個多月前,“科學釣魚”對劉志強真火魚竿進行測評,模擬實戰過程中,大魚強行拉斷4.5米魚竿的情形。但是測試剛剛開始時,真火魚竿就意外地斷掉了。

“科學釣魚”現場觀察後,對這個意外給出了自己的結論,表示:“一種可能是錐墊處理的問題,一種可能是這個竿子腰部過硬了。”

沒有任何分析研究,也沒有再次實驗,僅僅因為劉志強真火魚竿意外斷掉,就給對方下了定論。不得不説,“科學釣魚”的評測效率真高。

一次硬氣的正面硬剛

"科學釣魚"這種略顯主觀、武斷的評測,早已激起了行業內很多小夥伴的反感。不過,由於大部分人不瞭解自媒體的玩法,因此發聲渠道有限;但有些人忍無可忍、無需再忍,最終選擇了正面對線。

之前,“科學釣魚”曾經對市面上的各種高碳魚竿,進行過所謂評測打假。視頻中,“科學釣魚”表示:“這些40+46T的高碳魚竿,主要用在高檔鯽魚竿、長尺小綜合、中高檔鯰竿這三個地方,那些能夠輕鬆釣大魚的魚竿,不可能是40+46T的。”

雖然這條評測視頻,沒有對廠商進行點名,但細硬峯、春和、名倫等廠家,都有40+46T的高碳魚竿在售,也都可以用來釣大魚。

對此,細硬峯在一條抖音視頻中,對“科學釣魚”提出了質疑。

視頻中,細硬峯首先邀請“科學釣魚”帶着工商人員,或身邊懂行的小夥伴,來到細硬峯的工廠裏,現場察看魚竿的生產工藝,表示如果發現問題的話,願意接受處罰,並報銷對方各種費用。

針對“科學釣魚”此前提出的,40+46T魚竿,不可能釣10斤以上大魚的情況,細硬峯同樣表示可以現場論證一下,用自己生產的40+46T魚竿,來水塘裏現場進行釣魚試驗。

同時,針對“科學釣魚”以往的種種行為,細硬峯同樣進行了質疑。

細硬峯表示:一方面,“科學釣魚”之前售賣的東麗5號魚線,面對買家認為此不是真貨的質疑,始終拿不出相關證明來自證;另一方面,“科學釣魚”售賣的日本千秋魚鈎,在日本並沒有工廠,因此所謂的日本千秋魚鈎,要麼是假貨、要麼就是貼牌。

這條視頻發佈後,在抖音上獲得了超過兩千的點贊,同時獲得了接近兩千的評論。

評論區有網友表示:雙方可以像當初王自如和羅永浩一樣,進行一場公開對質。對此,細硬峯表示樂於接受;但截至發稿,“科學釣魚”對此無任何回應。

評測的背後是生意

細硬峯對“科學釣魚”的質疑,並不是空穴來風,而如此高頻率地評測釣魚產品,“科學釣魚”的目的值得人們深思。

智商税研究中心注意到,“科學釣魚”很多評測視頻的結尾,都會出現同樣的商品:“科學釣魚”自家品牌的壹號魚線。

而在其抖音賬號主頁,税友們還發現其官方店鋪,其中銷量最好的商品,正是這個經常在視頻中出鏡的“黃金男配角”壹號魚線。

除了壹號魚線,“科學釣魚”的抖音店鋪裏,還有其他各種魚線、浮漂、專業魚鈎等共計69件釣魚商品在售。

抖音數據顯示:“科學釣魚”店鋪內的商品銷量,已經累計達到了42萬件。看來自詡專業的評測機構,做起生意來,同樣是一把好手。

不過,打開這些商品的評價區,卻有些令人失望。

有網友在壹號魚線商品下留言:“自己買的是3號線,實測為0.340毫米(即4號線),他們測量為0.289,搞笑。”

同時,這名網友還表示:“請不要試圖聯繫我改評價,我是絕對不會給你們改的,我實話實説,希望釣友們擦亮眼睛,慎重購買。”

而在“科學釣魚”售賣的魚鈎中,有網友評價道:“鈎子太軟、容易彎曲、強度不夠,和100C的比起來差太遠。售後服務態度很差。”

由此可見,“科學釣魚”的生意雖好,但商品質量方面的口碑,卻是讓人難以恭維。

雖然商品飽受詬病,但這並沒有阻止其賣貨的腳步,如今的“科學釣魚”,還玩起了直播帶貨,靠流量掙起了快錢。

灰豚數據抖音版顯示:在整個4月份,“科學釣魚”在抖音進行了4場直播,帶貨銷售額達到近20萬元。而在2月份和3月份,“科學釣魚”的直播帶貨收入,分別為8萬元和12萬元。

一切為了流量?

從直播帶貨的銷售數據上,不難看出,“科學釣魚”的直播帶貨收入,正在不斷增加,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正是因為“科學釣魚”的流量在持續走高。

互聯網時代,有流量才有生意,而蹭熱度、蹭大號,永遠是獲得流量的一個好方式。因此,“科學釣魚”高頻率地評測同行,背後的原因似乎也已經清晰。

在評測對象的選取上,“科學釣魚”似乎下了一番功夫。

評測對象劉志強,是“中國釣魚運動協會特級競釣大師”,其官方賬號在抖音上擁有接近900萬粉絲,累計獲贊接近5500萬。抖音話題“劉志強”,累計獲得1.3億次播放;話題“劉志強釣魚”,獲得2.7億次播放。

而評測對象漢鼎,是國內知名的釣魚產品品牌,在抖音上擁有眾多地方賬號。抖音話題“漢鼎”,獲得超過3300萬次播放;話題“漢鼎漁具”,獲得超過1300萬次播放;話題“漢鼎釣魚故事”,獲得近3300萬次播放。

可以看出,“科學釣魚”評測的對象,幾乎個個都不簡單,幾乎個個都是頂流。

靠着對這些頂流持之以恆的評測,“科學釣魚”也成了流量紅人。但是,其評測視頻的背後,卻始終沒有建立一套完整的標準,甚至也沒有自己的專業實驗室;“科學釣魚”的技能,幾乎全點在了營銷上面,藉此收穫了不少粉絲。

互聯網時代,流量為王。很多自詡公正的評測類自媒體,為了流量可以無所不用其極。在他們眼裏,公正、客觀,似乎不再是唯一標準,流量、熱度成了取勝關鍵。

其實,不論是對於釣魚行業,還是評測行業來説,依靠流量雖然能攫取鉅額利潤,但長期來看,也會危害到自身發展。

釣魚原本是件快樂的事,這個行業本不應該如此烏煙瘴氣。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59 字。

轉載請註明: 抖音上的"科學釣魚",真的科學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