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政要及學者:為 COP15點贊!願與中國攜手同行開啓生物多樣性保護新徵程
中國日報網10月15日電(記者潘一僑)天地間,萬物有靈;雲之南,基因王國。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於10月11日至15日在雲南昆明召開。昆明大會以“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為主題,多名參會外國政要及學者表態,此次生物多樣性大會對設定未來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COP15召開時間經歷兩次變更,成為歷屆締約方大會中最特殊、歷時時間最長的一次會議。10月13日,COP15第一階段會議通過《昆明宣言》,承諾將確保第二階段會議制定並實施一個有效的“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
阿根廷駐華使館一秘Martin Palacios稱讚中國作為大會的主席國為辦好這次大會做出的巨大努力,他看到此次大會在場參會代表多達1000多名,還有141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超過3000名代表線上參會,這不僅説明中國成為了當今世界舉足輕重的角色,更重要的是對於中國的意義。他相信這將有助於推動形成將在明年4月公佈的“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 。
生物多樣性是一個術語,它代表了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全部多樣性。地球的生物多樣性是巨大的,這是一件好事,因為生物多樣性越多,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就越安全。可以説生物多樣性免費提供了我們所需要的一切。
挪威駐華大使白思娜女士表示,生物多樣性對我們每個人來説都是至關重要的,我們與大自然共存,生物多樣性為我們提供了所需的食物、氧氣和一切。人類曾為滿足自己的慾望不斷向大自然索取,現在是時候讓大家攜手一起來保護生物多樣性了。
在過去的50年當中,我們的活動大大減少了全球的生物多樣性,我們破壞了動物的棲息地,這對自然和我們自己都是災難性的。現在我們經常談論氣候變化,但生物多樣性的喪失也同樣重要。
據歐洲環保協會中國首席代表龍迪介紹,在全球範圍內,動植物的多樣性正在迅速下降,在過去的50年左右,大約40%或50%的陸地和海洋物種已經完全消失。很明顯,人類正在迅速破壞生物多樣性。
實際上,中國一直在加強對生物多樣性科普知識的宣傳力度,引導公眾獲取更多相關知識。上面這張圖片大家一定非常熟悉,這就是雲南亞洲象羣北遷活動時的情景,這則新聞當時不僅在國內引發高度關注,也吸引了全球關注的目光。可以説這是雲南人對全國、對全世界的一份責任,就是要把大象保護好。
丹麥駐華大使馬磊先生對“大象事件”印象深刻,他表示大象作為地球上的巨獸,在進入人類居住地時,一定會引發諸多問題。但中國政府的做法令人稱讚,他們會提前疏散人羣讓大象可以繼續“旅行”, 讓大象也有權利在地球上自由行動。這個大象的故事絕對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一個具有建設性的案例。
歐洲環保協會中國首席代表龍迪也注意到,近年來,中國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不斷履行自己的承諾。如實施“長江十年禁漁令”,這是一個巨大的犧牲但也是非常重要的舉措,因為這對於恢復長江中的物種至關重要。前不久有新聞報道,江豚再次出現在長江流域,這是非常令人鼓舞的消息。
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僅給人類帶來了嚴重的生命財產損失,對於生物多樣性保護也帶來了不小的挑戰,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各國應如何加強合作來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呢?
挪威駐華大使白思娜女士認識,生物多樣性保護問題是一個全球性問題,應該突破地域限制,這裏面國際合作是關鍵。COP15第二階段會議將在明年上半年制定“2020年後全球生物保護框架”,各國是否能充分落實這一決定將至關重要。
阿根廷駐華使館一秘Martin Palacios介紹稱,阿根廷與中國就環境保護建立的對話機制已經持續近10年了,阿根廷在20世紀30年代左右就創建了第一個自然保護區,所以兩國很早就開始分享自然保護區建立領域的經驗。他呼籲,現在我們考慮的是如何更好達成“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並指出實現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南南合作”同樣重要。
本屆大會中國宣佈將率先出資15億元人民幣,成立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加快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持續推進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作為大會的主席國,中國願同國際社會一道,共克時艱,讓發展成果、良好生態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國人民,構建世界各國共同發展的地球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