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布丨汪玉凱:發展數字經濟需補上四個短板

中國網12月7日訊(記者 張豔玲)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 加快數字化發展,發展數字經濟。

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經歷了怎樣的過程,發展數字經濟的優勢和難點在哪裏?應如何發展?未來前景如何?帶着這些問題,中國網記者6日在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舉行的第九屆中國行政改革論壇間隙,專訪了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

汪玉凱介紹,1978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80年代到90年代開啓新技術革命,這十年我國在芯片技術、運算技術、互聯網技術上實現突破。90年代互聯網商用開始,數字經濟就此強勢崛起。

“中國數字經濟崛起帶來信息產業前所未有的發展,平均發展速度是17%以上,同時培育出華為、阿里、百度、騰訊等一大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互聯網巨頭。”汪玉凱説。

數字經濟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地位凸顯,成為近年來帶動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增加值達35.8萬億元,佔GDP比重達36.2%,對GDP增長貢獻率達67.7%,數字經濟規模居世界第二位。

汪玉凱表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發展數字經濟並作全面部署,這是數字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必將使中國數字經濟迎來更好更快發展。

我國具有數字化基礎,5G全面部署,65萬個基站,地市基本全覆蓋,有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有9億多網民優勢,數據成為經濟增長新能源,互聯共享成為經濟增長新價值。數字政府、數字醫院、數字家庭、數字化個人……數字化滲透力無處不在。“這些都有利於我國數字經濟快速發展。但是,我國在數字經濟基礎設施佈局、工業互聯網、數字貿易、創新等方面還存在短板。”

汪玉凱説,發展數字經濟要進一步加快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基礎設施的部署,在這個短板上補上工業互聯網短板;進一步加快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培育一大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羣,補上智能製造短板;大幅推進數字化國際貿易;全面激活創新,釋放市場活力和創造力,補上新技術或關鍵技術“卡脖子”短板。

汪玉凱特別提到政府在數字經濟過程中扮演的角色。他認為,政府的角色不是主導數字經濟發展,而是用政策引領,為數字經濟發展營造公平競爭的良好環境。打造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讓數字經濟獲得前所未有的健康發展。

談到“十四五”時期數字經濟發展前景,汪玉凱表示,在數字化3.0時代,數字經濟將迎來更快發展機遇,並將改善中國經濟結構,推動中國由“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對提升中國經濟實力必將產生深遠影響。未來5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佔比可能超過60%。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13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發布丨汪玉凱:發展數字經濟需補上四個短板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