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新聞》2月24日刊載題為《數據中心背後的地緣政治學》的文章,作者系日本慶應大學教授土屋大洋。文章指出,未來打算把數據中心建在哪裏,可能需要對地緣政治多加留意。全文摘編如下: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促進了遠程辦公和遠程教學的普及。雖然存在不滿情緒,但人們逐漸找到了在家欣賞音樂、電影和觀看體育賽事的樂趣。發展緩慢的遠程醫療似乎也取得了一些進展。據悉人們前往城市中心工作地點的次數減少了,越來越多的人搬到郊外居住。
很多人不惜下血本改善家裏的上網條件,網速、上網安全和能讓人集中精力的環境這三點變得越來越重要。
但在實現了居家快速上網後,我們還需要做些什麼?我們可以通過雲服務獲得大量軟件。説起雲服務,似乎總有一種虛無縹緲的感覺,實際上它是一個巨大的數據中心。
數據中心通常是一棟比體育館還要大的建築物。由於大量的服務器會產生熱量,為了更好地發揮空調的作用,這種建築物一般是沒有窗户的。
數據中心的選址就像一個意味深長的謎題。當然,距離使用者較近、方便維護人員到達、周圍便於居住都是很重要的。
作為時代的印記,那些在壟斷企業執通信行業牛耳的時代建立起來的類似建築至今仍矗立在東京都的繁華街區。
為了應對需求日益增長的局面,增建數據中心勢在必行,但不得不選擇遠離市中心的地點。
即便如此,數據中心也很難建在距離需求地數百公里的深山裏,不過附近若是有水電站、能低價供電就另當別論了。如果考慮到與海外通信的問題,則比較合理的選擇是,建在海底電纜登陸地與有通信需求的市中心之間的某個區域。
數據中心建設在全球範圍內方興未艾。以前,大型數據中心最好建在主營業務的輻射範圍內,但是以谷歌母公司“字母表”、蘋果、臉書、亞馬遜和微軟為代表的美國互聯網巨頭正在贏得越來越多的海外客户。
如果必須與在美國的數據中心進行數據交換,將導致傳輸速度延遲。為了壓縮發生事故時受影響的範圍,數據中心的選址還是分散開來更好一些。為此,大型平台紛紛開始在包括髮展中國家在內的海外地區建立數據中心。
但是近年來,地緣政治安全風險逐漸上升。數據中心存儲的數據經常成為受攻擊的目標,經由海底電纜傳輸的數據也不例外。
我們的金融資產大多是以數字化的數據形式保存的。個人信息也成為不法分子攫取的目標。我們必須要為存儲在國外數據中心的數據被竊取或遺失早做準備。很多富裕階層人士在海外存有資產,這些資產本身就極易演變為風險。
擔憂這種風險的各國政府正在推進數據存儲本地化的工作,限制數據向海外轉移。美中脱鈎也將成為一項重要風險。未來打算把數據中心建在哪裏?可能需要對地緣政治多加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