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雲、AI這些新技術的結合,打造了一個強大的引擎,為新基建注入新的動能,而動能的核心是智能化的升級。” 5月25日晚間,在新京報舉辦的“2020兩會經濟策之新基建”視頻雲論壇上,華為公司副總裁、華為雲業務總裁鄭葉來與新京報記者交流了他對於新基建的理解。
新京報: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首次明確新基建的範圍,主要分為三個層次。在你看來,不同層面的新基建分別具有什麼意義?
鄭葉來:就我的瞭解,第一個層次是信息基礎設施,包括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衞星互聯網等等,這些都是比較“硬”的基礎設施。在過去幾年,華為已經在規劃建設和使用這樣的設施。我們在中國有兩個基地,分別在烏蘭察布和貴安,建設了新型大型數據中心,同時我們在華北、華東和華南都建設了新架構的數據中心,來為包括華為自身和華為消費者業務,以及外部政企客户來提供雲服務。
新基建的第二個層面是融合的基礎設施,就是説要用數字化、智能化的技術來改造千行百業。我們國家早期推進的是信息化,而現在還要實現數字化、智能化的升級。新基建的第三個層面是創新基礎設施,就是為社會提供一些公共性的基礎設施,來推動我們國家的整個科學技術研究,尤其對於一些對技術理論的突破。長期來講,新基建的意義應當説是非常深遠,現在國家來推出這些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也是正當其時。
新京報:從整體上看,新基建能夠給社會經濟發展和轉型帶來什麼作用?
鄭葉來:新基建的“新”在5個方面:第一,是指將產生新世界,未來數據成為數字世界世界的核心資產。第二,是指新動能,華為是5G、雲、AI基礎設施的重要參與方,5G、雲、AI與傳統經濟的結合一定會引起化學反應,加快數據的流動,帶動新的經濟高質量的發展。第三,是指新要素,傳統經濟時代,土地、勞動力是重要生產要素,而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是新的生產資料,算力成為新的生產力,5G、雲、AI會成為先進生產工具的代表。
第四,是新服務,雲、AI和5G會使千行百業提升生產效率。AI一定會改變產業的生產結構,帶來產業的轉型和智能的升級,智能製造、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金融等這些新的服務會廣泛地推廣和普及。第五,是新模式,醫療、教育、零售,這些行業從線下轉移到線上,從傳統的IT轉移到雲上,疫情很快就結束了,人們已經習慣於這種新的方式,這種模式的改變會深深地影響人們的行為,從而會影響整個生活的方方面面。
新京報記者 許諾 程子姣 編輯 徐超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