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新基建,共建城市智能體,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新動能

踐行新基建,共建城市智能體,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新動能

當前,數字經濟正帶動全社會邁入新時代,新基建作為數字經濟的基礎保障和重要支撐,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在國家和地方新基建相關政策的驅動下,各省市已紛紛開展新基建實踐探索,加快了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

在新基建大規模建設的初步階段,為了更好地助力新基建在各省市的建設實施落地,華為攜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撰寫了《新基建藍皮書—數字經濟時代智能升級實踐》,基於雙方對新基建的研究理解和業界經驗,從數字化產業和產業數字化的建設實踐角度,為政府和企業藉助新基建進行智能升級提供參考和建議。

5G、雲、AI是新基建的三要素,是數字經濟的“發動機”

新基建致力於打造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新型基礎設施。5G是數字高速公路,雲對數據進行計算和存儲,讓計算無處不在;AI對數據進行挖掘、分析和決策,讓智能無所不及;5G、雲和AI是新基建的三要素。

5G是數字高速公路,從改變生活到改變社會。1G到4G解決了人與人聯接的問題,5G開啓了萬物互聯。5G並不僅僅是移動通信技術的迭代,而是下一輪技術革命的重要轉折點。5G網絡具有大帶寬高速率、低時延高可靠、海量聯接三大特性,每平方公里能夠支撐百萬級的聯接數,將給我們的生活方式帶來巨大改變,也為垂直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帶來新契機。5G低時延高可靠的特性可以支持敏感業務的調度,為車聯網、工業控制、智能電網等垂直行業提供更安全、更可靠的網絡聯接,同時也使得自動駕駛、遠程醫療等應用場景走向現實。

雲讓計算無處不在,上雲是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標誌。雲計算作為新基建新技術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數字化社會生產中具有重要地位。雲計算有着資源規模化整合、高可靠、高擴展、按需提供的特性,讓算力像水、電一樣觸手可得,為傳統產業提供了普惠全面的計算公共服務。具有較強的公共服務屬性,這也是雲計算作為新基建顯著的特點。雲計算改變了傳統信息基礎設施架構,加速了基礎設施的敏捷化,進而推動企業重新定位和改進當前的關鍵業務模式,完成數字化轉型。如今,雲計算發展已經進入成熟期,上雲已經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標誌。

AI是智能升級的關鍵因素,讓智能無所不及。得益於算法、數據和算力三方面共同的進步,AI發展已經從技術應用的局部探索階段,進入到技術發展與社會環境相互碰撞的新階段。在特定領域,人工智能基於圖像、視頻的場景化AI應用已經成熟,AI正在加速與行業知識深度結合,從支撐系統進入生產系統主業務流程,成為智能升級的中心,驅動着產業內勞動力、工作方式以及工作組織形式等多方面的變革。根據GIV@2025(華為全球產業展望)預測,2025年全球企業對AI的採用率將達86%。以華為自身為例,已經將AI引入到所有主業務流程,目前已經在200多個場景應用,包括研發、製造、銷售、供應等,相當於創造了超過8000名數字員工。

5G 雲 AI創新地融合了感知、傳輸、存儲、計算和決策,加速了城市、企業和行業不同層面的生產力,將成為新基建面向產業發展的“發動機”,驅動產業全新變革。同時,還將以強大的技術能力為支撐,整合新基建產業鏈上下游優勢資源,助推傳統產業與信息技術融合,支撐行業業態創新,利用信息技術集羣效應構築新的數字生產力,為新基建產業發展提供協同創新服務。未來,5G、雲、AI的融合還將驅動更多數字化應用場景走向現實。

踐行新基建,共建城市智能體

為了更好地踐行新基建,推動新基建的快速發展,在今年9月舉辦的華為全聯接2020上,華為發佈了智能體解決方案。智能體是以云為基礎、以AI為中心構建的一個立體感知、全域協同、精確判斷和持續進化的、開放的智能系統,實現了5G、雲、AI與應用的融合和協同,為政企智能升級提供參考架構,成為推動新基建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城市是生活與生產等要素的“集大成者”,是新基建的主戰場,也是智能體實踐的主陣地。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需要系統觀念和整體設計,要把城市與ICT技術當成一個整體來謀篇佈局,打造城市級的一體化智能協同系統——城市智能體。

城市智能體旨在讓城市“能感知”“會思考”“可進化”“有温度”,提升城市綜合治理水平,讓居民的幸福感更強、讓企業生產效率更高、讓行業更具創造力,這就要求城市如同人體一樣,不僅要有“大腦”,還要有“軀幹”“神經”“五官”和“手腳”。

因此,城市智能體解決方案包含了四層架構:智能交互,包含華為和夥伴的邊端設備,它們就像“五官”和“手腳”,全面感知城市中的人、物、空間和過程,並與它們實時交互;智能聯接,包括5G、F5G、Wi-Fi6、IoT等技術,就像“軀幹”和“神經”,讓數據得以高速匯聚,城市體徵得以實時感知,智能與執行得以快速抵達現場,激活城市的創新潛力;智能中樞,包括雲基礎設施、AI使能(ModelArts)、應用使能(ROMA)和數據使能(DAYU),是智慧大腦和決策系統,讓AI發揮關鍵作用,全網協同,基於城市數據及時發現問題、研判趨勢、預防風險並作出恰當反應;智慧應用,通過與客户、夥伴的協同創新,加速ICT技術與行業知識的深度融合,重構體驗、優化流程、使能創新。

在華為全聯接2020上,深圳市與華為宣佈共建鵬城智能體,創建數字經濟的樣板城市。鵬城智能體以“數據”為基礎,融合5G、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打造數據驅動的、具有深度學習能力的城市級一體化智能協同體系,為市民和企業提供主動、精準、智能、高效的城市服務。

目前,城市智能體已在深圳各行各業進行實踐與探索:在數字政務領域,已實現98%的行政審批事項網上辦理,95%的行政許可事項“零跑動”;在智慧交通方面,深圳建設了全市AI智能信號燈控“一張網”等智慧交通服務,城市高峯期機動車通行速度提升10%;在智慧機場建設方面,深圳機場全面實現刷臉登機、機位智能分配,機場出港航班準點率達90%,旅客平均等待時間縮短40%。

在天氣預報場景中,通過在深圳全市分區部署高清攝像機採集天空的雲、雨、霧等圖像數據,利用5G將收集到的數據實時回傳到雲上,把各區的數據拼成雲天全景拼圖,再和氣象雷達數據擬合,使用AI技術就可以精準預測4小時以內的天氣變化。同時,把雲端訓練好的模型推送到邊緣,讓攝像機也能實時識別微雨、霧等細微天氣變化,通過雲網邊端的一體化協同,提供智慧的氣象應用,讓用户通過手機,可以隨時隨地瞭解方圓一公里的天氣變化,根據變化作出行程安排。

不僅在深圳,華為還聯合成都、福州、南昌、長春等城市共建城市智能體,通過不斷探索和實踐,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邁向全場景智慧提供新的參考。

智能體是一個開放的生態系統。在政企的智能升級過程中,繁榮的軟件與服務生態、邊緣計算生態是智能體發展的關鍵,也將催生出兩大產業機會。據華為預測,未來五年,邊緣計算產業全球空間高達5千億美金、軟件與服務產業全球市場空間將高達1萬億美金。在智慧城市、智能社會的未來之路上,華為願與廣大合作伙伴一起繁榮生態,做大產業空間,打造城市智能體,共建全場景智慧。

華為副總裁、華為雲與計算Marketing部總裁石冀琳

數據來源:華為


《 人民日報 》( 2020年11月10日 17 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04 字。

轉載請註明: 踐行新基建,共建城市智能體,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新動能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