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拱墅滿月了。
5月9日,杭州市拱墅區舉行掛牌儀式,正式宣告杭州行政區劃優化調整後的新拱墅,開啓全新徵程。從4月9日杭州市部分行政區劃優化調整實施動員大會至今,拱墅區正式迎來滿月。
一個月的時間,不長也不短,但釋放的信號卻不少。新拱墅這片119平方公里的土地如何佈局?未來藴藏着哪些發展新機遇?我們從一個月的軌跡中,一窺究竟。
產業立區優勢互補
千年運河+繁華武林,如何“1+1〉2”?
84816.5419萬元,較去年增長6.18%。這是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期間,拱墅全區19家重點商貿零售企業的銷售總額。武林商圈+大運河商圈,兩大商圈強強聯合,掀起了一陣消費熱潮。
原下城區、原拱墅區都有着紮實的基礎和豐富的資源,優勢互補。如今,從南部向北一望,空間豁然開朗。從老工業區走來,一直在努力轉型升級的杭州大城北,現在更是看到了與繁華商業中心相融的美好願景。
產業是新拱墅發展的最大優勢和機遇。近一個月來,新拱墅就已簽約落地基蛋生物華東區域總部等重點產業項目5個,總投資額約49.5億元。
剛剛閉幕的拱墅區“兩會”上,政府(籌)工作報告中也強調“產業立區”。這一發展方向,也正與杭州市為拱墅的定位不謀而合。根據定位,新的拱墅區將建設成為產業轉型升級樣板區、城市有機更新樣板區、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樣板區,高質量建成運河沿岸名區。“三個樣板區”的定位裏,產業首當其衝。
過去一段時間,區域空間不協調、產業佈局不合理、人口密度不均衡、空間規劃不協同等問題,成為了制約城市高質量發展的瓶頸。
行政區劃優化調整後,新拱墅不僅集聚了主城區稀缺的空間資源,也擁有極其深厚的產業積澱。採訪中,拱墅區區長馮晶向記者表示,合併後,新拱墅集聚了繞城以內難得的空間資源,全區可開發土地達16000多畝,同時拱墅區還擁有約800萬平方米的中心城區高端樓宇,為產業落地提供廣闊的承載空間。產業集聚,優勢倍增。
那麼,如何用好這些資源?這一個月,拱墅區在產業上持續發力。4月13日,馮晶專題調研杭州大城北建設項目進展情況,提出聚焦進度與品質,注重務實和高效,實現串珠成鏈,高標準推進杭州大城北建設。
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不僅要依託優勢資源,更要精準定位、差異化發展。政府(籌)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拱墅區將實施產業振興攻堅行動,積極構建以省開發區(園區)和特色平台樓宇為依託、主導產業集羣為引領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具體來説,將大力發展大數據產業、集成電路設計產業、汽車互聯網產業、創意設計產業、直播電商產業、智慧物流產業、生命健康產業、金融服務產業,讓產業在拱墅遍地開花。
一條文化帶
如何讓大運河文化遺產“活”起來
翻開地圖可以看到,新拱墅18個街道,有16個街道直接與運河相連。一條運河,從南至北將拱墅貫穿,也成為發展最寶貴的資源。
而滿月以來,大運河文化建設一直是個重頭戲。從考察調研到項目建設,新拱墅對於大運河文化的建設馬不停蹄。
4月19日,拱墅區委書記陳瑾帶隊專題調研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現場考察大運河文化帶重點項目,泛舟大運河謀劃沿線功能佈局,並與運河文化專家等研討交流,為高質量建成運河沿岸名區“問診把脈”。
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除了火熱的消費以外,拱墅還舉辦了一項引人關注的活動——半山立夏節。值得注意的是,相較於以往,今年的活動多了一個環節,“大運河節氣文化與旅遊融合”高峯論壇。
當下,大運河中央公園、杭州音樂廳、武林美術館等標誌性項目也正在推進建設中。
……
辦活動、向專家問診、打造特色項目,這些做法最終目標是讓大運河文化遺產“活”起來。
去年12月,杭州市委十二屆十一次全體(擴大)會議指出,要精心打造大城北等城市重點功能區塊,加快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着力打造國際運河文化示範城市。在前期運河綜保工作的基礎上,以大城北3.5平方公里示範區為主要抓手,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杭州段)建設正在加快推進。
事實上,在深入提煉文化遺產核心價值的基礎上,將其中優秀的文化傳統和文化基因不斷融入當下生活,才能獲得更鮮活的生命力、更蓬勃的生長力。
對於拱墅來説,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不僅是國家、省市交給的任務,更是區域發展的機遇。一條運河,可以統籌謀劃運河沿線文化、產業、經濟等功能,全方位釋放行政區劃優化調整的最大動能。做深大運河文化文章,推動文商旅融合發展,可以更好地守護好城市的根和魂。
文化不是高高在上或者只是在櫥窗裏展示的,拱墅希望文化能貼近老百姓的真實生活,讓它可以看得見、摸得着,還可以親身體驗。除了大運河中央公園、大運河文化藝術中心、祥符橋傳統風貌街區等十大文化項目,拱墅還在將全域打造成為“沒有圍牆的博物館”。
可以預想,未來,大到城市建築立面、道路橋樑設施,小到城市傢俱、人行道磚,都將植入運河文化元素,運河文化的韻味將融入身邊的角角落落。
新崗位新風采新機遇
寫好融合這篇文章
在這次行政區劃優化調整中,新的拱墅區是由兩個原有的行政區合併而來。原兩區“聯手”並不是一次簡單疊加,而是雙方融合共贏的新起點。如何將“物理融合”變為“化學反應”,力求產生“1+1>2”的倍增效應?讓全體黨員幹部的心思集中到發展上,是擺在拱墅區面前的重大課題和嚴峻考驗。
4月26日上午,拱墅區召開“高質量建設運河沿岸名區”思路調研專題部署會。陳瑾在會上強調,要開展好思路調研,更好地摸清家底、謀劃長遠、促進融合,真正編制出符合實際、務實管用的發展規劃。
只有融,才能更好地發展。在陳瑾看來,兩區加速相融,是坐不住等不得的。時間回到一個月前。4月9日杭州宣佈部分行政區劃優化調整方案,4月10日和4月11日的這個週末,陳瑾就帶隊前往全區18個街道,一方面是調研,另一方面也傳達加速融合的信號,提高幹部信心。
正如陳瑾所説,“齊心協力抓發展,真抓實幹促融合,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全力推進各項工作”。
融合是發展的基礎。在杭州全市率先召開黨代會、“兩會”,率先掛牌……一系列的“第一”動作,體現了拱墅區加速融合的決心——新拱墅區的黨員幹部,要真正成為一家人。
一家人首先要彼此相知。在拱墅區人民代表大會的分組討論中,記者關注到,每組均由分別來自原兩區的兩個街道代表團組成。討論中,代表們不光提出自己的建議,還詳細瞭解原拱墅區的區情,也有代表直接為對方街道提出了建議。
代表們也紛紛提出融合的概念,尤其是北部街道,在杭州大城北建設的戰略下,對融合的渴望更加迫切。
對於新拱墅來説,融合不止是幹部的融,思想的融,更是南北一體化的融合。這也是“兩會”當中釋放出的重要信號——拱墅區要加快南北一體化的進程。
“在大城北規劃建設135.5平方公里的土地中,新拱墅區佔了83平方公里,是名副其實的主戰場。”馮晶説。當前,新拱墅在南北發展上還存在差異。
如何提升城市功能、加快轉型升級,也是擺在拱墅區委區政府面前的一道考題。事實上,南北一體化考驗着南北部的幹部、老百姓思想一體化,從實際角度出發,則是通過一系列紮紮實實的工作不斷向縱深推進。
一方面,推進北部區域加快城市化進程,在城市建設方面,推進230個大城北開發建設項目,實施重點道路沿線開發攻堅行動,保障杭州中心等一批精品項目建設。另一方面,則要提升南部老城區內部改造和功能。
武林自古繁華,運河千年流芳。一個月的時間,我們看到了新拱墅的新氣象,也看到了它的無限可能。
當產業、文化、城市、民生這些關鍵詞,在119平方公里的拱墅大地上有機碰撞,未來的拱墅,一定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