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華為、阿里員工跳槽至微軟,用“形式主義加班”敗壞外企風氣?

由 老巧雲 發佈於 科技

由於疫情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當前互聯網行業士氣低迷。

在經濟環境形勢驟變的情況下,很多公司業績嚴重下滑,甚至破產。所以為了開源節流渡過難關,企業開始從內部管理上下手,第一步就是拿員工開刀,除了頻頻傳來的大廠裁員消息外,貌似“默許或者鼓勵加班”已經成為了大家的共識。

近日,就有這樣一個關於“形式主義加班”的熱議話題引得網友們紛紛吐槽。

形式主義加班現象

據媒體報道,有位微軟在職員工社交平台上爆料,來自阿里和華為的員工跳槽到微軟之後,帶來了一股“奮鬥”風氣,不僅每天比賽誰加班到最晚,還經常在羣裏艾特他人互發消息,擾得大家不得安寧。

作為崇尚“工作生活平衡”的外企,他們的行為無疑給微軟的老員工們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與麻煩,於是紛紛站出來指責:不要將國內互聯網企業的加班文化帶到外企中來,這種破壞規則,惡性競爭的行為是廉價的,不道德的。

為此這些老員工們還自發地開發了一個功能,可以每晚檢測部門內部還有誰在加班並向其提醒併發出警告。

消息曝光後,網友們態度各異。有人覺得這是在踐行馬雲提出的“996福報論”,也有人覺得比賽加班還影響別人,帶壞風氣。其中有一種聲音獲得大家廣泛贊同,就是:

這種行為拖累了原本健康的職業風氣,並不是為了工作本身而加班,而是形式主義的“找班加”。

如微博上,有一名地方國企人員這樣描述:

“如果領導晚上8點走,你要等到他出辦公室的一刻,看見的是你在讀文件或者敲鍵盤的畫面。如果他問你‘你還不下班啊’,你就説你還有點事要提前做好準備…”

主動加班只為“博領導一個點頭”的現象在職場中並不少見。

這種“形式主義加班現象”近些年也一直都處於爭議中,去年半月談雜誌更是發表了《別讓“形式主義加班”污染了奮鬥精神》一篇文章,批評了加班文化中“唯時長論”、“坐班不做事”、“領導不走我不走”等現象。

為了加班而加班,為了獲得領導好感而加班,不管是擺陣勢、做樣子,還是做無用功。可能表面上看起來忙忙碌碌,但到頭來不過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如果讓這樣的“假奮鬥”形成了風氣,對一個公司、單位而言無疑是有巨大危害的,尤其是對於個人而言,產生的不良後果更為嚴重。

延長了勞動者的工作時間,意味着也壓縮了勞動者的休息時間。長此以往,不僅會造成身體上的勞累疲憊,影響個人健康,也會讓內心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一方面要承受因為心虛帶來的良心譴責,另一方面又會使自己的認知和行動分裂,產生心理矛盾,久而久之便會心生去意。

為此,前不久,阿里宣佈取消了強制週報工作,同時還嚴格表示,杜絕形式大於內容、沒有思考價值的PPT,不鼓勵低效率的加班。有調查顯示,73%的90後都認為無效加班沒有任何意義,並且很牴觸。

所以,無論是當今初入職場的年輕人,還是不少企業都已經意識到了這種“形式主義加班”是不可取的,甚至有危害的。

怎麼避免形式主義加班,

提高工作效率?

加班背後有兩個潛台詞,一個叫“工作量大”,另一個叫“效率低下”。如果你經常加班,那麼你就要反思,自己加班的真正原因是工作多到幹不完,還是效率低下。如果是後者,那麼説明許多加班是無意義的,因為這種加班幾乎都是可以避免的。

那麼如何提高工作效率,避免自己陷入“形式主義加班旋渦”呢?

01、改變觀念

首先,要在觀念上糾偏,“形式主義加班”盛行,除了阿諛奉承的“官本位”思想在作祟外,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評價員工的導向和標準出了問題。

根除這一現象,就要更正“不加班等於不上進”、“愛加班才是好員工”、“加班越多越優秀”的偏頗認識,改變不恰當的評價方式,引導員工實事求是做事情,更加註重提升工作效率,形成“以實績論英雄”的共識和氛圍。

02、制定計劃

計劃在管理活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工作過程的中心環節,

“To Do List”就是西方提出的一種制訂工作計劃的重要方法。為了方便梳理清單內容,按照工作的緊急程度和重要程度,把工作分成了四類:

一是“重要且緊急”的工作;

二是“重要但不緊急”的工作;

三是“不那麼重要但緊急” 的工作;

四是“不重要也不緊急” 的工作。

這也就是我們常用的“四象限工作法”,這個法則的一個重要觀念是應有重點地把主要的精力和時間集中地放在處理那些重要但不緊急的工作上,這樣可以做到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

3、時間意識

魯迅曾説過:“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願擠 總還是有的。”

時間對於我們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有什麼樣的時間觀念,就有什麼樣的生命價值。

珍惜時間,就是珍惜生命價值的最大化。

對於工作而言,就更要有時間意識。如果你都不重視時間,那麼自然談不上工作效率,也就會被無意義的加班所束縛。

關於管理工作時間,可以使用現今流行的番茄工作法、GTD時間管理法等,提升工作時間效率。

4、勞逸結合

前面我們説過無休止的加班會對員工的身心皆造成不小的影響,因為人的體能是有限的,大腦也是需要休息的,超負荷的工作只能降低工作效率。

所以我們不能一味的埋頭工作,適當的放鬆下,工作間站起來活動15分鐘,喝杯水,聽聽音樂都可以舒緩情緒,甚至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工作時也要為自己保留彈性時間。

寫在最後:

勞動時間的長短建立在崗位特點的基礎上,過去,勞動密集型、發展粗放型的產業居多,不多幹、不加班可能就沒有效益;如今,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仍然離不開奮鬥,但更需要企業聚焦內涵式發展,提高生產效率和水平。

注: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來源:小陌讀娛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