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加快打造科技創新共同體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十三五”成就巡禮

腦智基地非人靈長類克隆技術、阿里雲的城市大腦、科大訊飛的語音識別機器人……在全長40公里、輻射面積近8萬平方公里的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上,上海、杭州、合肥等九座城市以實際的成果產出,映襯着這一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現狀。

從“藍圖規劃”到進入“密集施工期”,從“共識”全面轉向“共建”,“十三五”期間,長三角區域三省一市之間的合作不斷升温。

瞄準重點領域聯合攻關

7月初,位於上海松江區佘山鎮的G60腦智科創基地啓動二期建設,預計將於2022年底前落成。

“建成後的G60腦智科創基地將成為國際一流靈長類腦科學與疾病模型研發中心、高水平類腦人工智能技術轉化中心,進而成為長三角創新藥物、醫療器械及智能技術產業的輻射源點。”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學術主任蒲慕明表示。

去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明確,長三角區域要加強科技創新前瞻佈局和資源共享,聯手營造有利於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創新生態,打造全國原始創新策源地。

彙集着全國近1/3的研發經費支出、1/3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1/5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高新區的長三角區域,正充分發揮創新資源集聚優勢,合力打造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

以量子通信領域為例,長三角已形成創新鏈上不同節點的錯位協同:上海市組建量子科學研究中心,在新型量子材料與關鍵量子器件等前沿方面開展研究;南京大學在超導量子計算和模擬基礎研究方面國內領先;浙江阿里巴巴達摩院完成第一個可控量子比特的研發工作;安徽全力支持中科大在量子通信領域領跑全球。

科創資源在“包郵區”加快共享

2018年12月1日,長三角首張通用通兑科技創新券在江蘇崑山發放,符合條件的崑山企業可與上海科技服務機構無縫對接。

“今年,崑山—上海科技創新券新增項目22項,發放科技創新券額度460萬元,計劃兑現350萬元。”崑山市科技局副局長馬麗介紹道。

截至目前,長三角城市羣共有41個城市,其中30個城市推出了科技創新券,上海實現了與兩省八地創新券跨區域互認互用。

除了創新券的互通,在科技資源流動和配置上,長三角正在編制一張越來越緊密的“網”——長三角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台。科技企業足不出户就能縱覽長三角科技資源信息,輕點鼠標就能預約使用。

目前,這張“網”上已集聚包括上海光源等在內的重大科學裝置19個,科學儀器31391台(套),總價值超過363億元;各類科技人才20萬;各類科研基地2665家;加工梳理了2425家服務機構的15700餘條儀器檢驗檢測的服務項目。

2019年4月至12月,該平台共為長三角區域的6699家企業提供了共享服務,樣品約107.9萬件,服務費用達2.27億元。

深化產業鏈優勢互補

“五、四、三、二、一……點火!”數月前,由湖州南太湖新區一家民營火箭企業“藍箭航天”自主研製的“天鵲”80噸液氧甲烷發動機,完成第三次搖擺試車點火試驗。

“發動機的推力室,是火箭的核心部件,導管源自浙江,鉛焊技術依託無錫……”藍箭航天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張昌武介紹,試驗能夠在疫情期間快速推進,得益於企業在長三角區域的產業鏈佈局。還打算在今年底把長三角區域的產業鏈佈局比例再提升10%。

藍箭航天的新想法不是一時之興。在產業鏈和價值鏈的不同環節,長三角區域三省一市正加速建立互補分工的協同關係,加速產業鏈深度融合,形成優勢產業。

浙江大學副校長黃先海認為,長三角地區產業發展各自都有優勢,期待通過一體化發展機遇,使各項優勢強強聯合、構建健全的產業鏈體系,提高長三角區域產業競爭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94 字。

轉載請註明: 長三角:加快打造科技創新共同體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