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2月24日報道截圖
高加宣的晚年生活並不如意。靠做體力活謀生的他,多年前不幸患病,耳朵失聰,不便外出打工掙錢,只能在老家乾點力所能及的農活,維持一家人的生活。
高加宣今年67歲,來自湖南省江永縣瀟浦鎮和興村。和其他許多村莊一樣,留在村裏的大多是老人,謀生的手段較少。高加宣足智多謀,他想出了一個既在身體承受範圍之內,又能保障家人基本生活的工作——和老伴一起製作掃把。
製作和銷售掃把五年,高加宣每年能賺2000到3000元不等。不幸的是,在高加宣患病且永久失去聽力之後,夫婦倆唯一的謀生手段出了問題。即便高加宣夫婦倆多麼賣力地製作掃把,銷售仍然困難重重。很快,他們做的幾十把掃把只能堆在家裏的角落,任其積灰。
正在製作掃把的和興村村民
2017年,正在當地創業的農户葛小梅得知高加宣夫婦製作掃把手藝精湛,於是上門拜訪,主動提出幫他們銷售掃把。
“高加宣做掃把的手藝很好,他做的掃把既耐用又美觀。然而,由於缺乏銷售渠道,他無法靠做掃把賺錢。我雖然不是很瞭解掃把的市場,但我想嘗試一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幫他們把積壓的掃把賣出去,增加收入。”葛小梅説。
現年47歲的葛小梅很有商業頭腦,她沒有走街串巷兜售掃把,也沒有沿街叫賣,而是在互聯網上開了一家叫做“萬畝笑臉”的網店,銷售掃把。作為銷售方,葛小梅沉着自如,深知一個好的故事,能夠為售賣掃把這種平常物件帶來更大價值。
隨後,她開始挖掘產品背後的獨特故事,以此為切入點在網上進行銷售。她為高加宣拍攝了視頻,讓他在鏡頭裏講述自己的故事,分享掃把製作過程,有時還講述村裏一些有趣的事情。視頻很快在社交媒體上傳播開來,他也因此收到了許多來自全國各地的訂單。
“掃把姐”葛小梅
葛小梅深知電商能夠為村民的生活帶來巨大影響,能增加村民收入,提升生活品質,便決定利用掃把生意幫村民致富。村民們都很尊重她,稱她為“掃把姐”。
“我們的掃把過去賣得很便宜,每把只要八塊錢。在掃把姐的幫助之下,現在一把掃把能賣出比過去高兩倍的價格。我和老伴現在種了1.4公頃地膚,每年可以做一萬把掃把,能賺10萬元。”高加宣説。
在遇見高加宣之前,葛小梅和丈夫返鄉創業,他們開了一家網店,銷售當地和附近村莊村民製作的特產和其他產品。2017年,她加入了中國社會扶貧網,負責採集當地貧困人羣的信息,銷售地方特產。在掃把生意發展起來之後,她開始號召當地村民製作手工掃把,並及時支付他們工錢,以確保更多人加入生產大軍。
正在工廠編制掃把的村民
除了網上銷售之外,她還開拓了線下市場,包括需要大量掃把的工廠和垃圾處理廠。葛小梅説,“線下市場的訂單都很大,每次需要500到1000把掃把不等,現在線下客户是我們的主要客户。”
為滿足多樣化的需求,葛小梅開始提供專門的掃把定製服務。例如,她為廣東省湛江機場提供了小型、適合在飛機上使用的掃把。
搭乘互聯網電商,和興村的掃把經濟“飛”了起來,當地的貧困户收入大增。2018年,和興村的貧困户全部脱貧,全村地膚種植面積達到46.7公頃。2019年,和興村建了一家掃把工廠,僱了20名員工,全都是當地的老人。
“他們每天工作約八小時,每人每天平均能賺130元。”葛小梅説。為幫助行動不便的老人,葛小梅堅持上門收集他們放在門口的掃把。
“在掃把產業的推動下,帶動村裏和鄰村500多名村民種植120多公頃地膚,年收益達一千萬元。”和興村村支書高細增介紹。
村民領取掃把銷售分紅
去年上半年,掃把產業受到疫情衝擊,葛小梅利用地方廣播電視台進行宣傳,幫助掃把產業迴歸正軌。到去年九月為止,村裏所有庫存全部清空,掃把工廠收益實現逆勢上揚,達到500萬元。
除了“萬畝笑臉”網店店主,葛小梅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互聯網+”基層服務的村級管理員。2019年,葛小梅開始幫助村民通過“互聯網+”基層服務平台獲取社會服務。
“互聯網給老年村民帶來了便利,他們不需要親自去鎮上的政府部門辦事,我可以幫他們辦理醫保和尋求經濟援助。”她説,通過“互聯網+”基層服務平台僅去年就給村民辦事3000多件,截至2019年年底,和興村實現了醫保全覆蓋。
和興村老人高石旺患哮喘多年,老伴得了嚴重的風濕病,唯一的兒子44歲還是單身,常年在外打零工。全家僅靠高石旺扎掃把賺取生活費。葛小梅瞭解情況後,為老人在“中國社會扶貧網”註冊,併發布了一台洗衣機的需求信息,很快便得到愛心人士的捐贈。
在去年11月舉行的湖南省基層扶貧代表會議上,葛小梅發展鄉村掃把產業帶動當地農民脱貧致富,作為典型經驗在全省推廣。(記者:李靜 馮志偉)
原文見2月24日《中國日報》第四版
英文鏈接:
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2102/21/WS60322d21a31024ad0baaa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