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針對芯片項目“爛尾”現象表示,國內投資集成電路產業的熱情不斷高漲,一些沒經驗、沒技術、沒人才的“三無企業”也投身集成電路產業,個別地方對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規律認識不夠,盲目上項目,低水平重複建設風險凸顯,甚至有個別項目建設停滯、廠房空置,造成資源浪費。國家發改委將壓實各方責任,引導地方加強對重大項目建設的風險認識,按照“誰支持,誰負責”原則,對造成重大損失或引發重大風險的,予以通報問責。
圖源網絡
應該講,我國正處於高質量發展關鍵節點。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應該集中力量展開科技攻關,排除一系列關鍵技術上的障礙。在這種背景下,企業和社會資源向科技創新領域集中,值得鼓勵。但是,即便如此,我們依然不能讓激情沖掉理性,科學的事更要秉持科學精神加以推進。
一段時間以來,不少地方大幹快上芯片項目,把“造芯”等同於“造星”,以為錢砸到哪裏,哪裏就能“芯”光燦爛。這種決策衝動,表面上看是缺乏常識,背後恐怕是一種扭曲的政績觀在作祟,由此造成了一些地方的芯片項目接連進入“爛尾”狀態,令人十分痛惜。
解決芯片產業的“卡脖子”問題,是國之大事。中國確實需要用舉國之力把這件事辦成功,否則會永遠受制於人。但是,造芯有規律,人才和基礎是繞不過去的兩道坎。這方面,錢不是萬能的。政府的錢應該用在芯片產業在人才、基礎、經驗的“補課”上,應該用於交“學費”、補短板,而不是用來各撞各的“大運”、各取各的政績。推動芯片產業的突破,幹這樣的大事,更要注意避免決策權分散。與其各花各的錢買教訓,不如集中起來辦大事。
不能為了片面追求項目上馬而盲目衝動。不能不顧實際能力、不做調查研究,讓社會資源和財政資金為少數官員的片面政績觀埋單。但願“誰支持、誰負責”這一明確要求,能夠成為決策止亂止損的分水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