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以創新擁抱未來

由 卯秀珍 發佈於 科技

  “十三五”時期,我國交通運輸行業發展迅速。在關注數量增長的同時,一個很明顯的特徵開始顯現: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的推動力,已經開始從過去單純依靠要素驅動向依靠創新驅動轉變。

  面向未來,交通領域有更高的發展目標。《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強國,擁有發達的快速網、完善的幹線網、廣泛的基礎網;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強國。要實現這些目標,仍然需要依靠創新。

  建設交通強國,需要有先進的交通裝備,必須依靠科技創新來實現。雖然我國在高鐵裝備等領域已經實現世界領先,但從整體而言,我國交通裝備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大型民用飛機、大中型郵輪、大型液化天然氣船、智能汽車等領域還需要繼續加大投入,這些都是技術密集型產業,需要儘快突破技術壁壘,實現趕超。

  在完成現有技術追趕後,600公里級高速磁懸浮系統、低真空管(隧)道高速列車……一系列高科技在向我們招手,誰能率先突破,誰就能在未來競爭中佔據先機。因此,我們要始終保持對前沿科技的敏鋭度,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加強對可能引發交通產業變革的前瞻性、顛覆性技術研究,超前謀劃未來行業發展。

  理想狀態下,未來的高效交通要儘量實現人員“零距離”換乘、物資“零庫存”運輸。然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到了一定臨界點後,邊際效益會減弱。因此,在加強硬件建設、不斷增加線路外,未來的交通發展更需要在技術創新上發力,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超級計算等新技術與交通行業深度融合,通過建設綜合立體交通、推動各種交通方式信息交換、優化線路接駁來提升整個運輸體系的效率。

  交通發展的目的是為了滿足經濟發展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在未來,人們對於交通的追求,除了快速便捷外,還有更高要求:能否儘快實現自動駕駛?如何保證出行更加安全?出行怎樣變得綠色環保?這些願望的實現,都需要創新。人工智能可以讓人從緊張繁重的駕駛中解放出來,技術進步和管理創新將大幅降低交通事故發生率,新能源技術推動綠色出行成為常態……創新,讓未來出行更加美好。(齊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