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國“網民”近十億 你我上網都在做什麼?

由 濮陽南煙 發佈於 科技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户端】;

1998年,中國誕生“網民”一詞,如今中國網民規模已接近十億。從城市到鄉村,從年輕人到老者……互聯網究竟改變了什麼?大家上網又都愛做些什麼?我們又該如何看待正在逐漸縮小的城鄉地區互聯網普及率?《新聞1+1》連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副主任張曉,共同關注:“中國特色”的互聯網發展。

新增網民區域和年齡分佈出現變化

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89億,手機網民規模達9.86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0.4%。近十億網民構成了全球最大的數字社會,那麼在這10億背後, 有哪些特點?它又反映出來一些什麼樣的新的社會變化?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副主任 張曉: 中國近10億網民,已經佔了全球網民的五分之一。這次調查呈現幾個變化:

①新增網民有相當多從東部轉向中西部地區,從城到鄉,農村的網民增速最快

②年齡段上的變化,網民從年齡的中間段向兩端延伸 ,00後網民有1.6億, 00後喜歡網絡文化娛樂。同時50歲以上的“銀髮族”也有他們的喜好,這也是一個很大的羣體。這些是報告中很有趣的變化。

疫情對互聯網行業的影響如何體現?中國網民都在上網幹什麼?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社會經濟造成較大影響。但是我們看到,互聯網用户和規模,卻是逆勢增長的。那麼疫情對互聯網的影響,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副主任 張曉: 去年受到疫情影響,互聯網在這個過程中帶給了我們温度,像宅經濟、在線教育、還有非接觸社交等等,互聯網都發揮了很大作用。

①從個人來講 ,人們越來越宅,購物、學習,甚至工作都可以在家在線完成。

②對企業來説 ,因為有在線交易,還有些員工遠程辦公,所以數字化轉型不得不提速。

③從政府層面來講 ,現在無論到哪裏都要掃健康碼,政府的服務也在加速,逐步提供在線公共服務。所以疫情在客觀上促使了整個經濟社會的數字化轉型,在這個過程中,互聯網幫助我們建立信心,讓我們能夠用數字技術來解決和應對不確定性。

那麼過去一年互聯網發展又有何亮點?對此, 張曉副主任表示:有很多可圈可點的地方,簡要地説

即時通信 就是微信一類的社交媒體,是我們大家都在使用的。

②第二大的應用就是視頻應用 ,有九成網民都在使用,而且短視頻很受歡迎。

③其次八成的網民上網進行購物 ,中國也已連續八年網絡零售交易額全球第一,直播電商穩穩居於C位,根據數據,看過直播的人有三分之二還會去購物。

④四成的網民在線點外賣

⑤有三成的網民進行在線學習和在線辦公 ,疫情期間在線辦公和在線教育發展很快。

⑥兩成參與在線醫療

⑦增長最快的是在線政務 ,因為大家現在需要掃健康碼出行,去年3月份到去年年底,新增網民8000多萬,這應該歸因於健康碼。互聯網是我們打贏抗擊疫情復工復產的一個重要的有力支撐,疫情在客觀上加速了整個數字化的進程。

我國4億多“非網民”如何擁抱數字時代?

這份報告還特別提到了“非網民”,這個羣體涉及4.16億人,報告中也提到了他們不上網的原因,以及由此帶來的不便,改變和解決這個問題的建議是什麼?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副主任 張曉: 我們也關注到了“非網民”這個羣體,報告中也首次向“非網民”羣體提問,為什麼不上網?排在前三的原因是:

①不會用;

②認知水平 ,就是識字水平有限;

③年齡因素 ,比如年紀太小等等,還有一些其他的因素。所以未來很重要的就是要增加大家的數字技能,讓大家會用。當然我們也關注到適老化的問題,現在大家有不同的選擇,國家也在出台相應的政策,幫助一些老年羣體有更多的選擇,讓他能夠享受到數字紅利,同時也體現一定的包容度。

5471萬農村網民的增量,是如何實現的?

接近10億的中國網民,其中農村網民規模為3.09億,佔比接近31%,也是新增用户的主力。更詳細的數據顯示,從2020年3月到12月,農村網民增長了5471萬,遠高於城鎮網民增長規模。城鄉地區互聯網普及率差異為23.9%,2017年以來首次縮小到30%以內。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它的影響又會是怎樣?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副主任 張曉: 一方面是健康碼的應用 ,還有最重要的是國家的脱貧攻堅取得的實效。特別是國家實行了網絡扶貧“五大工程”成效顯著 ,其中包括基礎設施,給農村孩子的在線教育,怎樣通過電商扶貧把產業扶起來,怎樣提供信息服務和公共服務等等,國家脱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促使了網絡在農村的發展。

互聯網對農村發展發揮哪些作用?

現在很多地方的村民有了自己的“網紅”,這一個個“農民上網、土特產資源走出去、農民富起來”的故事,説明了互聯網在助力脱貧攻堅中,可以發揮哪些作用呢?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副主任 張曉: 互聯網在電商方面,它能夠讓農村的農產品走出大山,能夠讓更多人看到,幫助產業走出去。舉個例子,比如陝西柞水,它原來是一個貧困縣,當地的特產是木耳,它請了網紅做電商直播,一夜之間木耳就變成了一種“致富耳”。這種生動的案例就讓人感覺特別温暖,互聯網在脱貧攻堅,幫助農村的產業發展特別有用。農民只有致富了,才可以有更多的一些其他能力。

那麼除了扶貧,互聯網對於農村來説還有很多現實的意義,比如在醫療、教育等方面。未來如何加強這方面的發展?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副主任 張曉: 互聯網是有規律的,大家用互聯網,一般都是從玩遊戲開始,然後搜索一些信息,再開始使用一些視聽功能,最後才是使用一些嚴肅的功能,比如在線學習等等。所以我們覺得在農村,醫療和教育的在線發展,也有一個自然的過程,大家要先開始用,用得好了,其他產業才能發展。同時在網絡扶貧中,“扶智”特別重要, 目前國家所有中小學網絡接入率是將近100%。貧困地區的所有醫院,也能夠實現遠程醫療的覆蓋。

互聯網時代,如何讓大家都能因此受益?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副主任 張曉: 我們希望有意願的人羣,未來能夠更多接入網絡;但是可能也有一部分人沒有意願,或者説有不同選擇。我想全民上網是一個我們需要努力,也是社會共同努力的方向,在未來我們特別希望能夠關注一些信息有障礙的羣體,給予他們多種選擇,要讓他們儘可能享受數字紅利。

當我們已經對網絡無處不在的生活習以為常,2020年的一場新冠疫情,再次讓人們感受到了互聯網的便利與高效,“戰疫”也多了科技加持。從新技術、新科技的角度,大家也是對未來充滿期待,而回到眼下,面對我們近十億網民構成的這個全球最大的數字社會,從城市到鄉村,如何提升服務,讓網絡惠及更多的網民,解決好發展中的各種問題,仍然是報告之外,需要我們好好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