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限玩遊戲得避免“層層加碼”
近日,騰訊遊戲、網易遊戲發佈了關於國慶節假期未成年人限玩的通知,根據國慶假期調休,調整了限玩時間。具體來看,未成年人可以在當日20時至21時體驗遊戲的日期:9月24日(星期五)、9月25日(星期六)、10月1日至10月7日(國慶節假期)、10月8日(星期五)、10月10日(星期日)。(《北京青年報》9月26日)
如此一來,國慶長假,家長休息,孩子游戲,家長上班,孩子玩遊戲,遊戲平台防沉迷的針對性十分明顯。值得注意的是,上個月,騰訊便推出了遊戲“雙減雙打”新措施,即將執行比政策要求更嚴厲的未成年用户在線時長限制,未滿12週歲未成年人禁止在遊戲內消費。遊戲平台看似響應國家號召,可背後潛藏的負面傾向仍值得預防。
前段時間,有媒體發文,將電子遊戲稱為“精神鴉片”,引發輿論熱議。誠然,該文章所用稱謂言過其實,可部分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手機遊戲現象,的確令人擔憂。8月30日,國家新聞出版署下發《關於進一步嚴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通知》,開啓了未成年人限玩的新思路。
辯證來看,並非“玩遊戲”即是不好,“不玩遊戲”就是好。電子遊戲是社會科技發展達到一定程度的娛樂產物,優質的遊戲內容對拓展未成年人思維視野來説,具有一定積極意義。且不説,在學業負擔較重的情況下,適當遊戲能緩解青少年壓力,作為一類社交工具,與同學朋友在線遊戲也有利於增進情誼。
都知道,繃緊的琴絃容易斷。限制遊戲時長,限制遊戲消費,應當保持在一個合理的未成年人可接受的範圍內。若不講究循序漸進,一味地層層加碼,容易激起未成年人羣體的逆反心理,催化逆火效應,進而促使他們尋求規避平台管控的舉措,甚至嘗試更不利於身心健康的娛樂行為。
有關部門出台限制未成年人網絡遊戲的規定,家長、學校、遊戲平台應當依照規定嚴格執行。若無充分必要,避免提出進一步縮短遊戲時間,進一步限制遊戲場景,甚至貶低斥責未成年人遊戲玩家等過度嚴厲的舉措。同時,要防範有心人藉機激化矛盾,對抗有關部門“未成年人防沉迷”政策。
未成年人沉迷遊戲屬於長期養成的過程,糾治過度遊戲現象,也需要長期緩慢地教育。要積極聽取未成年人的建議和訴求,儘量選擇未成年人羣體可接受的方式實施教育。(嚴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