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萬物,各行各業,都在相互作用的過程中不斷進化,新技術的出現催生出了很多新的產業,但最底層的邏輯往往有着共同之處。在人類誕生之前,自然生態系統就已經進化更新了上億年,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其中包含了豐富的智慧及合理性。誕生不到30年的互聯網行業,在發展過程中可以從生態系統學到什麼?
本文簡單描述自然生態系統的特點,再將其中的規律映射到互聯網行業中,希望可以從更底層的本質來理解互聯網行業和產品。
本文主要內容:
- 生態系統的結構
- 生態系統的特點
- 互聯網生態的構成
- 用自然生態角度理解互聯網產品
- 互聯網生態與自然生態的關係
按照生態學家E.P.奧德姆的定義,生態系統為“一定區域中共同棲居着的所有生物與其環境之間由於不斷進行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過程而形成的統一體”。
因此生態系統可大可小,大到整個生物圈,小到一個小池塘。一般來説,按類型細分有海洋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熱帶雨林生態系統等,但不論是什麼生態系統,都可以分成以下四個部分。
1. 生產者主要是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無機環境中的能力轉化為有機物。
2. 消費者主要是草食和肉食動物,不斷吸收有機物以存活。
3. 分解者又稱還原者,細菌和微生物,分解死亡後的生產者和消費者,將其中的有機質分解成水、二氧化碳等,供給生產者進行物質循環。
4. 無生命基礎物質包含水、空氣、土壤、陽光等,保障了生產者的生產基本條件。
基礎物質提供了環境,生產者在此條件下生產了消費者需要的有機物,消費者通過不斷吸收有機物進行繁衍進化,死亡後被分解者分解,再提供給生產者。一個看似簡單的物質和能量循環構成了整個生態系統,不管生物怎麼進化演變,都遵循這個生態循環。
02 生態系統的特徵1. 生態系統的幾個重要特徵(1)無機環境是誕生其他角色的必備基礎
合適的光照、水分、空氣、土壤,為生命的孕育提供了可能,缺少了任何一個,生態系統都不能穩定的持續下去。
(2)生態的動態平衡
我們常説的生態平衡其實是一種動態平衡,而不是絕對的平衡,生物的發育和進化在不同階段的變化程度不一樣,對應的,生態系統也會在一個區間範圍內波動摺疊的維持着穩定。
(3)生態的自我調節
生態系統有着強大的自我調節功能,多樣化的成分、多種能量的流動、多路徑的物質循環讓系統抗干擾能力很強,當受到外界擾動時,通過調節整個系統各個節點,讓系統重新回到新的穩定狀態。
舉個例子:草原生態系統中,如果羊的數量急劇增多,羊的天敵比如獵豹也會增大繁殖數量增多,而同樣數量的草被太多羊吃導致供不應求,所以草的數量會降低。獵豹數量增多和草的數量降低,共同作用使羊的數量降下來,從而維持了草原生態的平衡。
(4)生態系統是開放的熱力學系統
生態系統需要外部源源不斷的輸送能量,而不是一個封閉系統。比如整個地球生物圈,需要依靠太陽持續輸送熱量,一個小的池塘生態系統,需要外部的陽光、雨水的輸入。
2. 生態系統的三大機制自然生態系統之所以能夠數億年生生不息進化至今,還得益於它的三大機制。
(1)循環機制
植物、動物、微生物之間相互連接,維持了物質和能量的循環,讓生態系統生生不息。
(2)和諧機制
生物之間即相互依賴又相互制約,使得任何一個物種都不能佔據壟斷地位,以防過於強大造成繁衍環境的惡化,從而打破生態平衡。
(3)進化機制
物競天擇、優勝劣汰的進化機制,保證了生態系統能朝着最理想的頂級羣落的方向演化,頂級羣落可以理解為最理想化的狀態。
理解了自然生態系統的基本規律,我們對應的來看互聯網生態,可能會有全新的視角。
03 互聯網生態的構成互聯網是新的技術手段,互聯網行業其實是把新的技術運用到各行各業中去,因此作為一個連接器,連接的對象一多,互聯網行業就更容易形成生態,在這樣一個虛擬的生態下,也是由幾個基本部分組成的。
1. 產品、服務提供者即直接提供互聯網產品和服務的生產方,他們可以是團隊,也可以是個體,比如淘寶和拼多多上的商家、微信裏的自媒體公眾號、直播平台的主播。
2. 消費者在互聯網產品誕生之前,消費者其實就是客户,因為需要付錢購買產品和服務。但互聯網創造了羊毛出在豬身上的商業模式,使用產品的人不一定直接付費,而是廣告主向流量主付費,因此使用產品的人叫用户。
不管是客户還是用户,這裏我們都稱為消費者。值得注意的是,互聯網生態中的消費者不一定是個體,也包含企業。
3. 平台組織者對於較複雜的互聯網產品,特別是平台型產品,會有平台方作為這個生態的基礎,制定規則、提供基礎服務,比如淘寶、微信公眾平台、滴滴、美團外賣。而較小較垂直的互聯網產品則不會區分平台方,只有服務提供方,或者説二者合二為一,既制定規則又直接提供產品和服務,比如自營電商、工具類產品、遊戲類產品。
4. 服務支持者對於較大的互聯網生態,還會存在服務支持者,可以理解為to B型產品,它們不直接給個體消費者提供服務,而是通過技術手段幫助服務提供者向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比如幫助網店商家管理經營店鋪的ERP產品,幫助自媒體公眾號快速排版的公眾號排版工具產品等等。
我們會發現,這四個角色的關係跟自然生態系統的循環非常類似。
- 平台組織者就像生態系統的基礎環境,創造了生態發展的基本條件;
- 產品服務提供者就像生產者,是重要的內容提供方;
- 服務支持者就像還原者,給生產者提供能力,幫助他們更好的生產;
- 而消費者,在自然生態中就站在食物鏈的頂端,擁有較高的話語權,其他角色都要滿足它的需求,在互聯網生態中也是同樣的地位。
這一切貌似不謀而合,或者説一個複雜的系統一定會由類似的分工明確的幾個角色組成。既然都是複雜的生態系統,虛擬的互聯網生態內發生的各種反應,一定可以從自然生態中找到原型,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遵循自然生態的法則。
04 用自然生態角度理解互聯網產品經過了漫長時間的檢驗,自然生態系統的特徵保證了它的合理性。但互聯網誕生至今仍然不到30年,當我們拉長時間週期,假定站在100年後來看待目前階段的互聯網歷史,它一定是一個摸索進化的初級階段,它的成功失敗就像自然生態的進化過程,沒人能預測哪條路一定是對的。那麼,怎樣的探索路徑更接近更完美的未來,我們不妨對照着自然生態系統的特徵來一一檢查一遍。
1. 完備的基礎環境的重要性生命的誕生是有條件的,一個生態環境特定物種的誕生也是依賴自身的特定條件,這是最簡單最易懂的一個道理。但很多互聯網產品誕生時,外部環境並沒有完備,這樣產品就很難健康的成長下去。
舉個比較久遠的例子,1983年喬布斯就設計並推出了史上第一款有圖形化操作界面的個人電腦Apple Lisa,這在當時是革命性的創新,要知道,當時的電腦都是沒有鼠標的,只有鍵盤輸入指令操作,我們今天使用的windows最初就是微軟抄的Apple Lisa。
但這款產品並不成功,主要原因就是當時的外部環境不完備,無法支撐這樣的產品。一是硬件環境,當時的硬件計算能力有限,導致圖形化操作系統會很卡。二是市場環境,由於成本太高,售價在當時高達1萬美元,沒幾個人買得起,對於過於超前的產品,普通大眾也難以理解。
2. 動態平衡的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是消費者、生產者的供求關係的動態平衡,是物質和能量輸入輸出的平衡。
互聯網產品同樣需要這種強大的平衡能力,只不過除了消費者和生產者供求關係的平衡,還有產品在不同階段時,用户體驗和功能實用的平衡、用户價值和商業價值的平衡、做加法和做減法的平衡。
不同時期不同階段,平衡的標準都不一樣,比如前期打基礎階段,側重點是豐富產品功能滿足基本需求,後期階段會更注重用户體驗提升轉化;前期用户大量增長階段,更注重用户價值,後期為了盈利更注重商業價值。
平衡是門技術,只要在允許的波動範圍內,平衡就不會被打破,但如何定義動態平衡的波動範圍是件很難的事。
3. 生態的調節能力自然生態系統當遇到外界擾動時,會利用正、負反饋調節兩套調節機制將系統恢復到新的穩定狀態。
對於互聯網產品,正向的擾動可能是人口紅利、爆款事件、政策利好,負向的擾動可能是黑天鵝事件、監管限制、經濟形勢變化等等。當遇到擾動時,能夠快速的調整產品策略,迎合好的趨勢,迴避不好的干擾,需要的是類似自然生態的調節能力。
在相同的擾動下,其實互聯網行業調節能力是有優勢的,因為互聯網產品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思維,容易比其他行業更快速的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將損失降到最低。
4. 生態是個開放系統在熱力學中,一切系統都可分為開放系統、封閉系統、孤立系統,自然生態在熱力學定義中屬於開放系統,意思就是需要與外界進行物質能量交換。
開放意味着接納、多元化和共贏,一個互聯網生態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吸收外部優質的能量,與其建立關係,不僅擴大了自身的包容性,也維護了產品的護城河,形成越來越大的生態。
微信最初只是一款移動端即時通訊軟件,但為什麼現在成了大家不可或缺的產品,其中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微信不斷的開放和連接,覆蓋了人們的生活,形成了大的生態。
公眾平台形成內容生態、微信支付連接線下商家、小程序連接線上商家,還有乘車碼、生活服務、金融服務等等,開放性保證了它不斷連接其他事物。那些只侷限於自己當前一塊業務的產品是沒法做成生態的。
5. 宿主與寄生者自然生態中,有一類寄生生物,一旦離開了宿主就無法單獨生存。
在互聯網生態中,也有這樣的關係存在,一些產品的發展和迭代,完全依賴於另一個產品的發展,一旦對方出問題,這些產品也就很難活下去。
假如一個小型電商公司,由於自己的流量太少無法提升銷售額,就與大量不太正規的直播平台合作嵌入產品進行帶貨,最後全公司80%的銷售額都來自這些平台下單,一旦政策上有風吹草動封殺一批,這個公司就很難生存了。
這是一個極端例子,一般對於強依賴一個生態的產品都會選擇像淘寶微信這樣的大生態,就算是寄生關係也不用擔心,還可以享受到大生態下的紅利。但對於一般產品之間的合作關係,搞清楚寄生和宿主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這決定了誰把主要的命運交在自己手裏,以及保持產品的獨立性、對產品後續發展的自主控制能力。
05 互聯網生態與自然生態的關係以上簡單的從幾個自然生態系統特點的角度對應的來看互聯網,其中並不是為了對應關係強行的佐證,而是其中確實有一些共同之處。那到底二者之間是怎樣的關係,哪些可以應用哪些不合適呢?
其實在多年以前,有人已經在研究自然生態和經濟生態的關係,尋找其中的關聯關係。有一門學科叫生態經濟學,研究的內容包含生態系統的規律在經濟系統中的作用,互聯網雖然是新型產業,但仍然是整個大的經濟系統的一部分,因此研究結果是可以參考的。這門學科中得出一個結論:
生態規律與經濟規律之間有極為緊密的聯繫,二者是相互映射而不是一一對應的關係,其中起決定作用是生態系統的生態規律,而不是經濟系統的經濟規律【1】。
身處互聯網浪潮中的我們,可能會對這個結論有疑問,但帶着這個結論,也許也可以讓我們重新去理解那些成功的產品為什麼會成功,失敗的產品為什麼會失敗,也許可以幫助我們不再浮躁盲目的去追求所謂的風口,而是沉澱下來,遵循自然規律,做好的產品。
參考文獻:【1】生態經濟學/李周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1
作者:haven,非典型工科中年男孩,雲擼貓,愛做飯;公眾號:PM何小澤
本文由 @haven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