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網紅”:把“分享”當作一份事業,可行嗎

  原標題:分享也是一項“嚴肅創業”

  新個體經濟這麼“火”,是什麼在吸引年輕人分享也是一項“嚴肅創業”

  作為哈佛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多家國際企業的前高管,潘靜目前在全力做好一個“網紅”。今年春節後,她開始在小紅書上發佈原創視頻,嘗試走上一名內容創作者的“博主“之路。

  這不是她預想過的職業發展方向。去年年底她辭去高管工作開始創業,為企業提供獨立諮詢服務。春節期間,疫情暴發,她發現自己的客户全消失了,“人人都在自保,收縮現金流”,她的創業失敗了。同學聚會上,大家都在高聲談論如何“抗疫”、保就業、調資源、作出改變。她低着頭,不説話。

  近日,國家發改委等13部門聯合發佈《關於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意見》指出,鼓勵發展新個體經濟,進一步降低個體經營者線上創業就業成本,提供多樣化就業機會。支持微商電商、網絡直播等多樣化自主就業、分時就業。

  春末夏初時,潘靜決定跳出自己的“舒適圈”。她事業的新戰場,就在“微”處,在手機屏幕之中。她相信,那裏藴藏着命運給她的“改變”。

  “微”經濟藴含着“大挑戰”

  潘靜的腦袋裏,曾裝着報表、團隊管理、行業最新的國際趨勢,但如今,那裏總是環繞着一個巨大的問號:什麼樣的視頻才有人看?

  內容是一個巨大的難點。她講笑話和職場道理;在上海家中抱着貓做俄羅斯轉體和深蹲;用澳洲買的法國煎餅機做無麪粉的上海阿大葱油餅……通通沒幾個贊。製作則存在更大的麻煩,她首先需要從零開始學剪輯。打光、製作、銜接都得耗盡心力去完成。

  潘靜曾對“網紅”有過一些刻板印象,自己嘗試進軍短視頻才發現難處。朋友調侃她,你這是“降維”打擊了?“降維”一詞出現在小説《三體》中,形容外星人對地球人技術上的絕對優勢。她苦笑:我這是“升維”了。

  同樣體會“升維”的,還有家住貴陽的孫晨璐。

  孫晨璐今年29歲,是一位高位截癱患者。2017年1月的一場車禍讓她二、四、五、六節頸椎粉碎性骨折,脊柱神經受損。三進ICU,五次手術後,她終於出院了。但她無法再移動除了脖子以上和胳膊以外的任何身體部位。

  2018年5月起,這個姑娘開始在小紅書分享時尚視頻。

  她常常分享自己喜歡的彩妝:眼妝視頻、口紅試色、美甲分享……有時,她在鏡頭前從天亮一直坐到天黑。

  事故之後,孫晨璐丟了工作。她曾是個“海歸”女白領。她本科和研究生分別就讀於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和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畢業後在北京一家海外留學機構從事對外交流活動。公司在“宇宙中心”五道口的高級寫字樓裏,會議室以世界各國的城市命名,“彰顯國際化”。她在世界各地飛行,穿梭於社交酒會。

  現在她一天打三份工:包括給互聯網公司撰寫文案,做微商在朋友圈賣水果。做一個時尚博主是其中她最喜歡的部分,在這裏,她是“璐英流”,後兩個字分別來自她喜愛的韓劇和漫畫。

  2019年6月,在小紅書分享視頻1個月後,孫晨璐一篇講述自己經歷的筆記爆火,至今獲得近9000轉評贊。自那以後,每天都有粉絲在評論中“催更“,催促她更新。

  鏡頭內外,焦慮與機會

  在孫晨璐努力為生活着色時,潘靜則開始“在自己的能力結構中尋找”與做線上短視頻這一新事業的結合點。她已經是30+的“姐姐”了,一些技術問題對她來説顯得很難。但她發現,自己還有多年積累下來的學習能力。

  她將自己的視頻定位為健康科普分享。為了提供更優質的內容。她邀請了上海華山醫院和第六人民醫院的兩位主任醫師共同錄製了26集視頻。半年多時間裏,她通讀了20多本書籍,翻看國內國外醫療文獻,內容涉及生酮飲食、低碳飲食、無麩質飲食、修復免疫系統、腸道菌羣等方面。

  潘靜火了,進入7月來,潘靜的視頻每條點贊均維持在2000以上,最高過萬,擁有了穩定的粉絲羣體。另一方面,隨着粉絲數蹭蹭上漲,她內心的不安也在增加。有時,她面對鏡頭,端着一盤菜微笑,心裏卻在想:我究竟是誰?是潘靜還是“靜姐姐”?

  “靜姐姐”擔心粉絲的流失,在粉絲數量剛達到1萬時這種恐懼最為強烈。她每天除了睡覺,就是在拍攝剪輯、回覆消息,沒有自己的生活,“極大地忽略了家人朋友”。

  這種不安定感,王藍(化名)也經歷過。王藍是一個斜槓青年。斜槓的一邊,是上海女白領,從事着互聯網交互設計工作,斜槓的另一邊,是網紅“橘次藍”(網名),發佈家裝佈置有關的原創視頻。

  靈感來源於生活,她在上海與丈夫買了40平方米的小房子,花心思佈置,把內容上傳小紅書。2019年12月31日,她立下第一個心願:漲粉到1000人。4個月後,目標達成了。那是一個普通工作日,她過了6點就沒心思吃飯了,只盯着數字看。當“1000”即將顯現時,她準備截圖,突然,數字又變了——有人取關了。“太痛苦了。”她至今不忍回憶那種刺激。

  流量上來了,“種草”社區能帶來品牌合作的機會。不少生活類品牌找到王藍,希望能在她的視頻中出現。王藍謹慎選擇,她的大部分粉絲接受了這種變化,還在評論中恭喜:謝謝品牌爸爸,我們喜歡的人終於“恰飯(網絡用語,指接到商業合作)”了。

  漸漸地,斜槓兩邊的收入快要持平了。她在思考,自己要走上全職作者道路嗎?

  商業化的機會也擺在潘靜面前。潘靜知道,這是每個新個體經濟創作者職業化後必然要經歷的過程。這時,她腦海內的兩個自己又開始打架了,一個是“潘靜”,另一個是“靜姐姐”。她擔心:商業化了,我的粉絲還會愛我嗎?

  把“分享”當作一份事業,可行嗎

  潘靜想了很久,她最終買了一副眼鏡。那是一副黑框眼鏡,沒有鏡片,不是潘靜日常佩戴的款式。她在鏡頭前戴上,在生活中取下,以此將兩個自己區分開來。

  另一方面,她開始在各種視頻平台舉辦的傳播活動中露面。她知道,自己“心野了”,回不去曾經那個哈佛精英的生活了,“可能再也不會有公司招我做高管了。”她堅信,“短視頻是互聯網的未來”,而她正作為“靜姐姐”參與其中,這將讓那個身為商人的“潘靜”大有可為。

  王藍則將在小紅書做個斜槓青年看作“打破自己的第一步”。

  她一直羨慕“打破框架去改變自己的人”。她大學裏的老師,毅然扔掉鐵飯碗,辭職去昆明踐行自己的環保理念;一個同事年過三十,突然辭職出國唸書。

  這讓她反思自己要什麼樣的生活:“我覺得自己被框住了,走在大家都認為對的道路上。但我突然發現,身邊的人不止這一種選擇,而且幾年以後,她們也沒有因為選擇後悔。”

  這個90後上海女青年成長在互聯網時代,習慣分享:朋友圈、微博、微信、小紅書打卡……愛好變為職業,意味着輕鬆轉換為壓力。她逼着自己學會拍視頻,一遍遍改稿達到心中的“完美。”

  而孫晨璐則擁抱着更大的舞台。近日,她被邀請在小紅書官方一場活動上演講。她受寵若驚,給組織的工作人員千里迢迢帶來了幾斤茶葉作為謝禮。在演講中她回憶起與粉絲互動的過程。一位粉絲因為事故導致雙側股骨頭壞死,告訴她,自己因為看她的妝容分享重燃對生活的熱情。更多粉絲是健康人,她們誇讚她化妝的手法和搭配的審美。

  “對美的熱愛是共通的。”這個輪椅上的年輕人説,下一步,她很想試試能不能做一個全職的創作者。(記者 王燁捷)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32 字。

轉載請註明: 採訪“網紅”:把“分享”當作一份事業,可行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