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人工智能”大潮 新崗位、新技能靠誰支撐?

每次技術進步,都會引發產業人才結構調整。 第一次工業革命至今,幾乎都是按照相同的劇本,重複表演。 毫無疑問,新技術可能會引發一些工作崗位的消失,但同時也會創造更多的新就業機會。

真正的挑戰是,如何讓傳統的勞動者,快速掌握最新的技術知識。 在即將來臨的,以人工智能為核心驅動力的智能經濟時代,以百度為代表的中國人工智能企業,不僅創造了一批新型就業崗位,更為勞動者就業技能向數字化轉型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迎接“人工智能”大潮 新崗位、新技能靠誰支撐?

從蒸汽機到計算機,每逢新技術的應用,總會引發一些擔心, 機器替代人工,傳統的工作崗位消失,怎麼辦?

十八世紀初,蒸汽機、自動紡紗機在英國大規模應用。使用了機器的工廠,能快速批量生產商品,而且價格便宜,傳統的手工作坊紛紛倒閉。工人們將這些冷冰冰的鋼鐵怪物視為貧窮的根源,為了生計,他們打砸象徵先進產能的機器,捍衞手工生產。類似的情況,還出現在美國,汽車剛剛出現時,被看作洪水猛獸,啓動時,轟隆隆巨響,排放難聞的黑煙。馬車伕更是對它恨之入骨,因為擔心自己的生意被搶走。 1900 年,佛蒙特州還規定,汽車在市區內行駛,前方必須有人拿着小紅旗引路,提醒路人有危險物接近。

結果,因為蒸汽機的普及,成就了“日不落帝國”,英國工廠需要更多的工人,生產商品,輸送到世界各地。 因為推廣使用汽車,美國成為車輪上的國家,出行、貨運都靠汽車,開車的司機比馬車伕還多。 為什麼會這樣呢? 技術進步,生產力提升,人類生活水平提高,帶來新需求,新需求就要新崗位滿足。

打個比方,原來一年,十個工人紡一錠紗,現在換成機器,一個人操作就行了,這下完了,九個人失業了嗎?並沒有。紗的產量上去了,價格便宜了,老百姓可以每個月都買衣服。紗的需求量大增,工廠需要更多的工人。生產中採納更低的方案,本身就是社會進步,我們沒必要支持落後的生產力,一部分人脱離傳統工作崗位是必然,但是會衍生出新的就業機會。

技術進步,生產力提高,社會財富積累,更多的專業化程度高的垂直行業誕生,未來缺的不是工作,而是專業化人才。從蒸汽機、到內燃機,再到計算機。比起燒開水的剷煤工人,編寫代碼需要更多的數理知識。如今,數字經濟已經進入到以人工智能為核心驅動力的智能經濟新時代。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的發展,讓數字經濟不僅滿足了我們不斷湧現的新需求,同時也培育出各種新型的就業形態,成為穩就業的“蓄水池”“壓倉石”。 隨便去科技公司的招聘網頁瀏覽一下,很多崗位都與 AI 數據標註、算法設計等專業化的領域有關。

迎接“人工智能”大潮 新崗位、新技能靠誰支撐?

不久前,筆者關注到這樣一則新聞,百度公司在山西,建立了國內規模最大的單體數據標註基地。瞭解人工智能技術的朋友都知道, 有了足夠多、足夠好的數據,AI才能學會像人一樣去感知、思考和決策,更好地為人類服務。數據標註師也是隨着人工智能的發展出現的一個新興就業崗位。作為全球領先的AI平台型公司 ,為什麼能和政府攜手合作?

近幾年,以能源產業為經濟支柱的大省,普遍面臨轉型困難。過去,山西傳統的煤炭產業,礦產公司提供了很多工作崗位,但隨着資源枯竭,以及國家調整產業結構、實施節能減排,煤炭企業面臨運營壓力,需要精兵簡政。從傳統行業分流出來的人員,咋辦? 2017 年 7 月,山西省政府與百度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深度挖掘傳統產業潛力;同時,也通過人工智能產業創造新的就業崗位。百度(山西)人工智能數據標註產業基地是落實這一戰略合作協議的重要載體。

迎接“人工智能”大潮 新崗位、新技能靠誰支撐?

目前,基地已經幫助超過 2000 人實現就業,解決了一大批年輕人就業問題 ,同時還包括一些殘障人士和下崗再就業人員,這些數據標註師的每月工資收入也高於當地平均水平。 未來5年,百度還將在這裏培養5萬名AI數據標註師,並引入更多AI合作伙伴。百度與山西數據標註基地的合作模式,也將拓展到更多省市,提供更多的AI就業崗位,支持當地科技產業發展。

崗位有了,接下來如何讓勞動者的就業能力滿足數字經濟下新型職業的要求?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調研統計,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與人才需求為 1:10 ,按照 2030 年人工智能核心產業 1 萬億元、相關產業 10 萬億元的規模估計,人工智能缺口達到 500 萬人。 AI 人才如此稀缺,如何滿足需求?人工智能企業,要發揮 AI 人才培養生力軍的作用。相關報道顯示,百度與國內超過 200 所高校共同開設深度學習、人工智能課程,未來 5 年計劃培養 500 萬 AI 人才,不僅幫助年輕人更好的就業,也為中國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人工智能已經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世界各國都在加強在這一領域的探索,競爭日趨激烈。幾年前,就有專家就預測,中美兩國將成為世界人工智能的雙引擎。美國在基礎層和技術的佈局,起步比中國早,擁有行業領先的英偉達 GPU 和谷歌 TPU 。但中國也在奮起直追,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等領域,已經與美國平齊。去年 12 月,預訓練界的“ MVP ”百度 ERNIE ,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權威數據集 GLUE 中榮登榜首,並以 9 個任務平均得分首次突破 90 分大關,刷新該榜單歷史,超越微軟 MT-DNN-SMART 、谷歌 T5 、 ALBERT 等一眾國際頂級預訓練模型的表現。離機器真正“聽懂”人説話,又向前邁進一步。

隨着技術不斷髮展,人工智能將會普及到社會方方面面,各行業效率將進一步提高。而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千千萬萬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從原材料獲取,到芯片切割,從算法設計,到代碼編寫,細分的垂直行業越來越多。美國作家凱文 凱利在《必然》那本書裏寫道:“人們會在新的生產力水平上發現新工作”。舊崗位消失,新崗位誕生,關鍵是幫助勞動者掌握最新的技能。慶幸的是,我們有這樣一批企業一直在背後默默支持。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82 字。

轉載請註明: 迎接“人工智能”大潮 新崗位、新技能靠誰支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