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現萬園之園!數字圓明園光影展週六亮相

再現萬園之園!數字圓明園光影展週六亮相

7月11日,位於首鋼北七筒倉國際創憶館的“重返•萬園之園”數字圓明園光影感映展將正式亮相,用影音圖像科學還原十二生肖水利噴泉重新運轉背後的故事。這是清華大學郭黛姮團隊20餘年研究復原,利用5G高清全視域聯動影像帶給人們的沉浸體驗。

數字圓明園光影感映展位於首鋼園北區的北七筒倉4號筒倉RE睿·國際創憶館內,緊鄰北京冬奧組委辦公區。觀眾至此,首先會感受到這裏工業風與現代藝術交互融合產生的獨特魅力,這座曾經用於存儲鐵礦、氧化石、焦炭等工業鍊鐵原材料的筒倉經過改造,被賦予了全新的藝術性和實用性。

展覽則是充分利用了筒倉獨特的空間,置身主展廳的圍欄處,正面是180度的高清大屏,背面是由白色幕簾呈現的背影幕布,中心底部設有11.5米高的下料錐。展覽開始時,燈光打在大屏、幕布和下料錐上,形成全視域聯動影像,給觀眾提供沉浸式的交互觀賞體驗。

再現萬園之園!數字圓明園光影展週六亮相

再現萬園之園!數字圓明園光影展週六亮相

展演從西洋樓景區海晏堂的遺址開始,內容根據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郭黛姮團隊20餘年的研究成果,通過數字測繪、虛擬拼接、色彩復原等技術,結合嚴謹的史料論證分析,展現了遺址逐漸重放光彩的過程。最後,十二生肖水利噴泉重新運轉,海晏堂重現昔日的輝煌勝景。

數字化復原過程中,每處建築都要從內部結構做起,柱、梁、斗栱、椽子、門窗、瓦件、吻獸等都要求三維圖紙精準建模。數字圓明園項目組研究人員樸文子介紹,為了找到各處建築在歷史上的位置,研究人員要綜合考古資料、歷史老照片、銅版畫、則例記檔以及數字技術等進行數字化復原,目前,利用精準數字化復原景區已達全園總量的65%。

研究過程中,同時也有新的發現。樸文子告訴記者,研究人員曾在圓明園庫房中發現了不少具有典型巴洛克風格的萵卷、茛條葉、貝殼等殘損琉璃花飾,經過對比西洋樓歷史老照片,它們與西洋樓中大量使用的雕刻紋飾相重合,於是團隊根據這一線索,通過逐一比對還原了西洋樓的部分彩色圖像。

再現萬園之園!數字圓明園光影展週六亮相

再現萬園之園!數字圓明園光影展週六亮相

此外,數字展覽中還展現了海晏堂水利系統的研究成果,由中外專家組成的特別研究團隊橫跨中國、歐洲古籍館,尋找到西洋樓建設時期傳教士往來的書信,以及傳教士們帶來中國的西方建築和水利書籍清單,順着這些線索,最終找到了應用在西洋樓中的水利系統圖紙。原來,在那個沒有電力馬達的時代,騾子成為了動力來源,通過運動拉動橫縱齒輪帶動活塞做功,將水送至高處形成高差勢能,然後由12生肖噴水形成噴泉景觀。

記者瞭解到,本次展覽的音樂、燈光以及設計均由專業團隊量身定製,通過文化遺產和工業遺產營造的多維度空間,為觀眾帶來與歷史對話的沉浸體驗。展覽將從7月11日起將一直持續至今年年底,除週一閉館外每日上午10點開放至下午6點,市民可通過搜索“RE睿·國際創憶館”微信公眾號或小程序實名預約購票。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04 字。

轉載請註明: 再現萬園之園!數字圓明園光影展週六亮相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