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4所!2022年7月ESI大學排行榜發佈
7月14日,科睿唯安公佈了ESI從2012年1月1日到2022年4月30日的統計數據。ESI每2個月公佈一次,均為上一次數據的基礎上增加2個月的數據,但是每年5月份會去除掉最舊一年的數據。這次公佈的數據比上一次變化會小很多。
中央要求打破“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的四唯現象,同時要求“把科研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民生賴之以興。希望以後我國科學家把論文都發表在中國的期刊上,使中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能更加方便查看學習,更好地服務於我國的產業發展,讓中國版的《自然》、《科學》、《細胞》成為全球頂端期刊。
ESI收錄了12000多種學術期刊上發表的SCIE和SSCI近十年發表的論文和被引數據,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已經被全球普遍認可。ESI指標用來評價一所高校(或機構)的科研水平,甚至通過ESI高被引科學家來預測諾貝爾獲獎者。我國高校雙一流建設也普遍把ESI進入全球前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學科數作為建設目標。如:廣東省2021年全省教育工作會議部署的2021年教育重點工作之一"深入實施‘衝補強’提升計劃,提升高等教育內涵發展”中強調,重點培育建設一批入選ESI全球排名前1%或國內排名前十的學科。
ESI將全部科學分為22個專業領域,包括計算機科學、工程科學、材料科學等,具體見以下學科統計表格。
一、中國大陸總體情況
發表385萬篇文章,比上期公佈多了11萬篇(統計時間多了2022年3、4月,下同);被引5410萬次,比上期公佈多了240萬次。文章數及文章被引排名均為全球第二;篇均被引14.05次,比上期多0.21次,有明顯的提升。
二、中國大陸學科基本情況
全球進入前百分之一的學科增加545個,中國大陸高校進入前百分之一的學科1881個(新增43個),其中千分之一的學科223個(新增7個),表現非常強勁。機構進入前百分之一的學科641個(新增33個),千分之一的學科45個(新增1個)。具體情況如下表所示:
三、中國大陸學科變化情況
新晉千分之一的7個學科分別為北京理工大學、中山大學的計算機科學,深圳大學的材料科學(今年5月深圳大學工程科學晉升千分之一),中國石油大學的化學,南京大學的物理學,鄭州大學的臨牀醫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的藥理學與毒物學,無千分之一學科退出。全國高校共44個學科新晉升全球前1%,包括佛山科學技術學院的材料科學、東莞理工學院的化學、暨南大學的地球科學、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的植物與動物科學等。大連理工大學、江蘇大學各新晉2個學科,另有40所高校新晉1個學科,共計42所高校。詳見下表。
四、大陸高校排行榜
中國大陸一共384所高校有學科進入全球前1%,其中新增6所,無退出。新增高校為: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四川輕化工大學、大連交通大學、天津商業大學、南京審計大學、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機構方面,新晉機構有: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山西省人民醫院、武漢金銀潭醫院、能源經濟與環境管理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廣東省新能源和可再生研究開發與應用重點實驗室、百度、湖南省腫瘤醫院、北京朝陽醫院等機構,名單詳見本文最後。
全國有學科進入全球前1%的384所高校中(北京協和醫學院計入高校,北京協和醫院計入機構,分開計算),中國科學院大學全球排名第41名居全國第一,清華大學進步1名以全球排名第50名居第二,北京大學進步1名以全球排名62名位居第三。
排名進步方面,全國高校均表現強勁。全國排名前50名的高校中,鄭州大學(13)、電子科技大學(13)、中國地質大學(11)、暨南大學(11)、重慶大學(10)、北京理工大學(10)、西北工業大學(10)、深圳大學(10)進步均超過10名。
全國排名51-100名的高校中,北京工業大學(53)、南方科技大學(28)、廣東工業大學(24)、東北大學(18)、南京信息工程大學(18)、華中農業大學(14)、中國礦業大學(14)、河海大學(14)、合肥工業大學(13)、廣州醫科大學(12)進步均超12名。
另外,湖北理工學院(488)、湖北醫藥學院(202)、成都大學(126)、湖州師範學院(87)、西南財經大學(86)、佛山科學技術學院(84)、杭州醫學院(83)、成都中醫藥大學(75)、青島理工大學(74)、武漢科技大學(71)、中南財經政法大學(68)、安徽財經大學(67)、寧波諾丁漢大學(63)、華東交通大學(63)、北京工商大學(60)、對外經濟貿易大學(60)進步均超過60名,表現強勁。
具體名單詳見表格
全國高校ESI排名情況
(數據中,中國石油大學、中國地質大學、中國礦業大學不區分兩地辦學)
機構
來源|最佳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