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飛觀,作者 | 魏初韡
海風、椰樹和不遠處偶爾傳來的幾聲海鷗蹄叫,一片慵懶又愜意的海島風光。
但這裏不是夏威夷,也不是三亞,而是文昌龍樓鎮的淇水灣沙灘,我國首個開放性濱海航天發射基地的觀禮現場。
2月27日早上六點多,文昌棋水灣的沙灘上已經聚集了不少遊客。他們是為幾個小時後的長征8號遙二火箭發射而來,幾位沙灘上的遊客表示“他們已經來了半個多月了,主要是為了今天看發射,其餘時間就當來度假了。”
2月27日11:06分,“長征八號”遙二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升空,火箭搭載着22顆衞星進入預定軌道,這次發射也成功刷新了此前長征6號火箭一箭多星發射的最高紀錄。
此次發射任務,與以往國家隊的航天任務不同,商業氣息濃厚。
長征8號火箭搭載了海南一號01和02星、大運號(星時代-17)衞星、文昌一號01和02星、泰景三號01星等22顆商業衞星,主要執行對地觀測和在軌科學試驗等任務。而小衞星‘共享拼車’式的發射模式,與獵鷹9號1個多月前的“一箭105星”有異曲同工之妙。
自2014年起,官方政策陸續出台,將原本封閉的航天產業放開,諸多民間商業航天創企和資本湧入大航天產業賽道掘金。近些年,國內商業航天領域加速發展,資本不斷進行加碼,2020年投融資額接近100億,2018年市場上產生了62起公開的商業航天投融資事件。
圖/近十年我國商業航天賽道融資概況 圖源/企查查
在資本和政策的助推下,國內的商業航天公司們也逐漸結出不小的碩果:
今年1月,國內商業航天獨角獸銀河航天宣佈首批6顆低軌互聯網寬帶衞星下線;
去年12月,國內商業火箭公司星河動力實現“一箭五星”的發射壯舉;
去年10月,國內商業火箭公司深藍航天完成百米級“蚱蜢跳”運載火箭垂直回收飛行試驗,邁出了可重複回收火箭垂直回收的第一步。
但國內商業航天給外界的觀感,還是一個十分神秘,並缺乏曝光的領域。反觀國外,上個月馬斯克在德州的“星艦”測試基地召開了“星艦”(Starship)發佈會。
直播畫面中,發佈會的背景是“星艦”巨大的發動機,馬斯克站在簡陋的舞台上演講,投影將他的PPT投放在幕布上,觀眾們坐在露天的舞台下,聽馬斯克描繪星辰大海。
活動全程十分輕鬆、開放,在演講馬斯克就向大家科普了NASA過去十多年獲得的政府撥款數據,藉此説明航天事業仍需要在座各位的鼎力支持。
除此之外,平時愛好推特治理公司的馬斯克也不斷同步Space X航天領域的新消息,包括“星鏈”部署情況,獵鷹9號火箭的發射消息等。
國內的一票商業航天企業創始人們,幾乎沒有自己運營社交媒體的,不少企業的官方新媒體渠道不僅更新緩慢,也很少曝光企業的技術和產品研發進展,一些通稿也猶抱琵琶半遮面,對產品的技術信息遮遮掩掩。
當前,歐美商業航天企業仍然領先國內公司不小的身位,其中固然有雄厚的技術積累和先發優勢等原因。
但這背後,更為開放的歐美航天文化,以及美國民間濃厚的太空科幻文化氛圍卻是造成技術領先這一結果的重要原因。
2022年春節前夕,國新辦發佈了5年一度的《2021中國的航天》白皮書,白皮書進一步鼓勵引導商業航天發展,並強調了航天文化和科普教育工作,“激發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學、探索未知、敢於創新的熱情,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養。”
這次長征8號火箭的發射吸引了大批遊客現場觀禮,從過去只能從電視直播觀看火箭發射,到現在可以買票去現場近距離觀禮。不少普通人得以近距離感受中國航天的發展腳步,越來越多的孩子也能近距離憧憬太空夢。
隨着白皮書的發佈,中國航天的發展進入了一輪新週期,航天產業的突破不僅取決於高精尖技術的攻堅,也需要我們有一個巨大而廣闊的消費級市場。
讓更多的普通人有機會參與進中國商業航天的發展進程,將會成為航天事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01 火箭發射催生大眾航天文旅熱火箭尾部吐出巨大氣浪,紅黃相間的尾焰託舉着起飛質量達到356噸的長征8號奔向太空。
在文昌淇水灣沙灘上,駐足眺望的人羣發出陣陣歡呼,遊客們不僅全程用電子設備直播,還利用社交媒體發佈照片和朋友圈以表紀念。
火箭發射結束後,一些遊客意猶未盡地向媒體表示,接下來還將前往文昌當地的航天科技館參觀,“正好學點航天知識,孩子一直對火箭很感興趣,我們不懂,讓科技館的老師們講講。”一位孩子母親表示,這種帶有研學性質的旅遊能讓孩子有更多收穫。
一位旅行社的導遊透露,“這次火箭發射前,當地不少酒店、民宿就已被熱情的遊客們訂完。2月初還有一些,年後就沒了。”
從直播畫面也能看出,2月底的文昌龍樓鎮一片鬱鬱葱葱,低緯的亞熱帶氣候使得冬季正是文昌户外遊的舒適季節。
龍樓鎮不大的街道上,三三兩兩的外地遊客採購着當地的特產美食。當地人對外地觀光客們也早有準備,不少商户表示年前就已經聯繫好了備貨,火箭發射帶來的遊客潮,是當地春節檔後迎來的第一波客流。
據飛豬公佈的數據顯示,2月27號火箭發射前一週,文昌當地酒店的預訂量較平時增長1.5倍,客羣以家庭為主。
一位文昌當地的酒店經理向媒體表示,“自2016年文昌發射場正式投入使用後,在火箭發射期間每次都迎來大批遊客入住。這使得酒店每年都會根據火箭發射日期提前安排,做好各項服務準備。”
文昌當地的一位導遊介紹,“文昌是我國四大發射場之一,並且是唯一的一個濱海航天發射場,本身的自然和交通條件優異。另外,與其他發射場不同的是,文昌發射場從建設開始,就以更加開放和共享的思路進行佈局建設,商業開發的基礎在國內獨一無二。”
近些年,隨着天宮、天問和嫦娥在互聯網出圈,不少旅行社設計了航天科普遊套餐,一家旅行社的航天主題研學套餐中不僅包括觀看火箭發射項目,還可以親身體驗航天果蔬栽培,親手種植航天植物。
圖/某旅行社的航天研學套餐行程 圖源/某旅行社官方公眾號
據海南省相關數據顯示,文昌航天發射基地佔地總面積為18500畝,涵蓋文昌市龍樓鎮、東郊鎮和文教鎮三地轄區。最近幾年,政府也在進行與海南自貿港定位相適配的產業佈局,其中航天便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航天是一個系統工程,產業鏈長,價值鏈廣,學科交叉性強。參考歐美航天先進國家,航天產業具有典型向第三產業溢出的效應。雖然航天產業具有前期投入大,回報週期長的特點,但據相關數據顯示,航天產業的直接投入產出比約為1 :2,對國民經濟的直接拉動作用為原始投入的8-14倍。
國際上,美國的莫哈維航空航天港、莫斯科的星城以及法國的圖盧茲太空城,是典型依靠航空航天產業發展起來的城市。
美國的莫哈維原本是美國西部亞利桑那州的一個小鎮,境內主要是荒原和無法耕種的自然保護區,僅擁有20餘萬的人口,但隨着這裏在二戰被徵用為美軍飛行員的訓練基地,一系列航空基礎設施陸續建立。
戰後,這些基礎設施開始商業化,隨後大量航空航天企業入駐這裏,包括太空船公司、維珍銀河等知名商業航天公司也因為莫哈維當地優異的基礎設施條件和航空航天文化,選擇將這裏當作重要據點。
現在,莫哈維在美國被稱為“太空界的硅谷”,小鎮入口處那句“從這裏通向太空,我們把爆炸當早餐!”激勵着航天初創企業們實現奔向太空的夢想。
莫哈維小鎮的極客文化,是如火如荼的美國民間航天事業的一個縮影,航天產業金字塔的底部,是無數憧憬太空和宇宙的普通人,正是他們的夢想和渴望,才能讓人類文明衝破引力的束縛,去探索未知的深空。
那麼,像文昌市這樣,擁有得天獨厚的航天資源和優異的文旅條件,龍樓鎮能否也能成為中國的莫哈維或圖盧茲呢?
02 特色航天小鎮,不能重蹈沒特色覆轍據航天科技集團的資料顯示,海南文昌國際航天城的相關規劃佈局已經完成。
規劃顯示,海南國際航天城包括髮射場配套區和航天製造區域,前者主要承擔商業航天發射和海內外重大項目承接的任務,後者則主要發展火箭衞星研製、衞星地面設備製造等航天產業製造任務。
圖/文昌國際航天城規劃 圖源/《中國航天報》
隨着文昌航天產業規劃的逐漸落地,航天產業的溢出效應將會帶動航天文旅消費,成為拉動當地經濟的另一個重要部分,包括航天研學、航天文化周邊售賣、航天藝術文創等第三產業,也將隨着文昌航天工業一起,成為海南經濟發展的另一張靚麗名片。
除了相關政府部門的佈局外,一些民間力量也在推進着特色航天城的建設。
據國內某航天垂直媒體發佈的消息稱,國內首個航天文旅小鎮“美麗星球”完成天使輪融資。據該媒體介紹,“美麗星球”由多家上市公司和企業共同出資千萬餘元,投後估值約為3.5億元。
據該媒體介紹,“美麗星球”項目已經在包括北京、北京、河北、陝西、安徽、浙江、武漢、廣東、湖南等進行過調研和考察,將結合當地航天產業發展情況和相關文旅資源協調選址及規劃。
從該媒體的報道中能看出,”美麗星球“是依託當地航天產業資源,規劃的一個文旅項目開發方案。項目包括特色主題消費場景,航天文化特色活動,通過固定和巡迴的方式滿足不同城市的差異化需求。
據報道,”美麗星球“還獲得了3000多個國內航天IP版權資源,這些IP未來將進行相關航天文創開發,助力打造中國特有的航天文化品牌。
目前,尚不知曉該項目的推進情況如何,但僅從公開的消息看,”美麗星球“的目標是希望打造航天主題特色小鎮。
國內特色小鎮的概念最早肇始於2014年的浙江雲棲小鎮,2016年經過住建部力推,在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成為一線城市之外的縣域經濟新樣板。隨後,全國範圍內陸續落地了2000多個特色小鎮,一時間特色小鎮如雨後春筍般遍佈華夏大地。
但2021年曝光出的一份“中國特色小鎮”死亡名單,卻揭露了國內特色小鎮表面浮華下的深重危機。
圖/中國特色小鎮死亡名單 圖源/來自於網絡
目前,國內特色小鎮主要包括工業生產型產業小鎮、文旅度假型產業小鎮、商品交易型產業小鎮、研發服務型產業小鎮、學院教育小鎮,並且主要以前兩者居多。
但不少產業小鎮,基本上就靠着單一的招商模式,期待着靠税收、產業園管理費和遠期賣地來實現投資回籠,自身造血功能、運營管理能力都很薄弱。
而一些文旅小鎮,基本就是三分鐘熱度,新鮮勁一過,原本沒啥特色的小吃、民宿和被網友們吐槽的無聊演出就再也吸引不了任何遊客到來。
並且,就拿國內搞得最多的特色文旅小鎮來説,也不僅僅是簡簡單單建個景點那麼簡單。
2021年底,勵志旅行真人秀《哈哈哈哈哈》第二季來到甘肅金昌“火星一號”基地取景拍攝,鄧超、陳赫、彭昱暢、郭京飛和王勉在這裏體驗了一把火星基地的宇航員生活。
甘肅金昌,河西走廊中部的戈壁上,由於這裏遍佈雅丹地貌,因此被稱為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這裏坐落着中國首個火星生存體驗基地——“火星1號基地”。
圖/“火星一號”基地 圖源/來自於網絡
這個基地是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與金昌地方旅遊投資公司,合力打造的航天主題文旅項目,項目建築面積1800餘平米,全仿真模擬未來人類探索火星的基地。
從綜藝畫面中,觀眾們看到了幾位明星在基地生物艙內種植糧食、蔬菜、水果,還在儀器裏培養微藻、食用菌。
很多網友發彈幕表示,“希望有機會能親身體驗一把,看起來景色很美,簡直跟火星一模一樣。”
但現實生活中,坐落在金昌的“火星一號”基地卻面臨着七年之癢,不僅旅遊App上的宣傳很少,搜不到相關的遊記和推薦,不少遊客慕名前去遊玩後都表示“沒啥大意思”。
去過“火星一號”基地的遊客表示,“地方不大,逛一逛就走了,周圍也沒啥別的東西,不會待太久。”
一些外地遊客表示,“基地只能説是整個雅丹地貌旅行中的小景點,逛個把小時就完事了,周圍也沒有食宿。”
金昌的雅丹地貌是當地的特色旅遊資源,也打造了以航天為主題的特色景觀,但單一的景點無法吸引遊客在這裏長時間停留,自然也就無法刺激他們更多的消費慾望。遊客們來到這裏,買個門票,拍幾張照片,之後就匆匆離開。
這無疑沒有最大化發揮“火星一號”基地的潛力,長久來看,也是一種資源投入和基礎設施建設上的浪費。
景觀建設必須形成集羣,形成規模,這樣才能讓遊客流連忘返。特色資源的利用十分重要,但不應該一招鮮,吃遍天。金昌的雅丹地貌是獨特的旅遊資源,但僅僅建了個景區,收一回門票就完事了。
另外,特色文旅資源也需要不斷更新和運營維護,不是建好就放到那裏。任何文旅項目本質上都在向消費者提供體驗和新鮮感價值,如果後期不持續運營和更新,那麼大家都是會厭倦的。
全世界最成功的景點運營商——迪士尼的創始人沃特·迪士尼就講,”迪士尼永遠都不會建完。”
這句話也在日後成為全世界迪士尼樂園的規則,每年迪士尼都會淘汰園內三分之一的項目,新建三分之一的項目,因此所有遊客來到迪士尼總能看到一些景點掛着“維修,暫不開放”的佈告牌。
這樣做的好處使迪士尼樂園重遊率極高,例如東京迪士尼達到了85%,粘性極高的東京迪士尼樂園成為所有樂園中的盈利王,新景觀吸引新遊客的同時,也帶動了老遊客的迴流。
另外,一提到特色小鎮,首先便想到有什麼景點,但實際上景觀只是特色小鎮的一部分。除了文旅資源之外,特色小鎮的另一大基礎便是產業支撐。
去年下半年,發改委聯合十餘個部門發佈了《全國特色小鎮規範健康發展意見》,意見中指出了“部分小鎮概念混淆,內涵不清,主導產業薄弱的問題。”
意見中明確了特色小鎮“產業主導”的定位,強調“特色小鎮應秉持少而精、少而專方向,在確實具備客觀實際基礎條件的前提下確立主導產業,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農則農、宜遊則遊,找準優勢、凸顯特色。”
特色小鎮要有產業依託,內部要具備獨立的自主造血功能,人造景點往往選址在擁有巨大人口規模、交通便利和經濟發展好的一線大城市,這從迪士尼的選址就能看出來,紐約、洛杉磯、東京、巴黎、上海無一不是清一色的世界大都市羣。
但不少特色小鎮不具備此種優越條件,因此自身的產業支撐便尤為重要,文旅行業存在週期性和季節性的特點,但自身擁有牢固的產業基礎便能很好地對沖季節性帶來的風險。
03 文旅+產業,兩手都要硬縱觀世界城市的發展變遷,以產業為依託而生的城市,往往具備更加強大的生命力和活力。
法國圖盧茲航空航天城,作為全歐洲的航空航天中心,因具有頂尖的航空航天高科技產業集羣而家喻户曉。
圖盧茲是全歐洲的宇航之都,航空航天產業的發展距今已經有100餘年。圖盧茲坐落於法國西南部,距巴黎700多公里,市區人口40萬左右,郊區人口約30萬,是法國第四大城市。
目前,圖盧茲是全世界航天迷們心中的聖地,位於城市東南端的太空城(Cité de l'espace)十分出名,這是一座以航天天文為主題的樂園,園內同時適合成人和孩子一起遊玩。
圖/圖盧茲太空城遊覽地圖 圖源/來自於網絡
太空城佔地5公頃,園內分為主題樂園、天文館和展覽館三個區域。從太空城大門進去,映入眼簾的便是知名的阿麗亞娜-5號火箭的全尺寸模型,高53米,重750噸,模擬的是在法屬圭亞那發射的真實狀態。
除了阿麗亞娜火箭外,主題樂園內還有大量其他航天器的等比例模型,包括和平號空間站、國際號空間站、美國的航天飛機等。任何一個航天迷都可以在這裏找到心心念的打卡地標。
太空城的展覽館內還會定期舉辦各種航天科普論壇和講座,講座聽累了,遊客們還可以親身體驗宇航員訓練的各種設施,嘗試失重訓練和太空行走,開一開月球和火星車。展覽館內常年遊客如織,不少學校也將這裏當作科普教育的重要場所,常年組織當地學生學習參觀。
據數據顯示,整個圖盧茲有10%的人口從事航空航天產業工作,以圖盧茲為中心的航空谷地區,創造了412億美元的航空航天產業出口額,佔到了法國整個航空航天產業出口額的80%。
圖盧茲實現了全歐洲各類航天航天生產要素的聚集,吸引了大量的航空航天企業、研究機構和教育學府,歐盟和法國政府的相關規劃和產業佈局功不可沒。
產:航空航天產業具有系統性強,協同程度高,產業鏈長的特點。
以火箭製造為例,便涉及動力系統、結構系統、電氣控制等系統,另外還必須配套相關的測試和運維服務。材料、零部件和分系統,專業的加工製造設備、試驗設施和試驗場所缺一不可。
因此,相關企業需要在空間上有緊密聯繫,十分容易產生產業集羣效應。
空客公司、ATR、賽峯集團、達索航空等企業以及大量的供應鏈企業都將研發中心和製造工廠搬到圖盧茲內,形成了協作清晰的產業體系,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
學:航空航天產業管理複雜,技術門檻高。
圖盧茲在法國也是高等院校的聚集地,法國精英教育體系典範的工程師教育名滿世界,法國國立高等航空航天學院和法國國立民航大學,每年都為歐洲培養大量航空航天領域的人才。
研:航天產業是一項需要大量實驗和驗證的實證性工程,同時也是一項涵蓋信息技術、工程技術、先進製造、能源化學等學科在內的交叉工程,不斷有新的學科與航天產業發生融合匯聚。
因此,不斷進行實驗和探索是航天產業的一大特點。圖盧茲擁有以圖盧茲航空實驗中心(CEAT)、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國家航天研究中心(CNES)為代表的400多家研究機構,這些科研院所能夠在創新和技術上為圖盧茲企業持續賦能。
太空城成為全歐洲地標性的景觀,圖盧茲成為全世界航空航天文化的中心。背後正是有強大的航空航天產業為依託,在航空航天研發、生產製造的基礎上,結合航空航天高精尖的特性,成功帶動上下游產業鏈的發展,延伸輻射出了諸多的文創和配套服務。
圖/圖盧茲航空航天產業格局 圖源/城市樣本研究
航天產業和文化產業相輔相成,產業為文旅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設施支撐,文化產業的發展又不斷吸引更多人口成為產業上下游中的一員。
航天是金字塔尖的事業,因更需要堅實的塔基。
2002年,從俄羅斯返程的航班上,馬斯克對着一張Excel表雙眼放光,彼時的他剛剛被毛子們羞辱為“沒有錢的小孩子”。
購買洲際導彈遭到俄羅斯人拒絕後,馬斯克在一張Excel表上拆解了造火箭的相應成本。之後,他在航班上大聲宣佈,“我覺得我們自己也能做到。”
他深知自己作為一個門外漢,必須想辦法進入美國的航天圈。於是,他把家搬到洛杉磯,這座美國航空航天圈的中心城市擁有包括NASA、洛馬、波音等如雷貫耳的組織,更重要的是洛杉磯擁有大量航空航天愛好者社團。
馬斯克到達洛杉磯後,加入了當地小有名氣的太空愛好者組織“火星學會”。羅伯特·祖布林博士創立了它,“火星學會”鼓勵人們去火星探險和定居。這個組織內不僅雲集着NASA的航天工程師、技術專家和研究界人士,好萊塢著名導演卡梅隆也是該學會的一員。
馬斯克在這裏確定了他殖民火星的夢想,“未來人類將是脱離母星的跨行星物種,人類文明的發展將會脱離地球引力的束縛。”
接下來,馬斯克向學會捐獻了10萬美元,獲得了學會管理層崗位,後來利用職位便利,不斷招募Space X的初創員工 。
待到2002年SpaceX成立,馬斯克麾下已經囊括了包括NASA、波音、JPL等知名航空航天公司的高管,管理過德爾塔火箭和“大力神”火箭生產的波音運營副總裁克里斯·湯普森,波音公司最優秀的火箭測試專家蒂姆·布扎,以及在JPL擔任高級機械工程師的史蒂夫·約翰遜。
Space X在草創初期就能獲得如此之多頂尖人才的幫助,除了馬斯克本人過往成功的經歷,以及他強大的個人魅力外。美國本土開放且濃厚的航空航天文化,是誕生Space X的肥沃土壤。
尾聲曾有國內商業航天企業的創始人感嘆,“國外航天的一大優勢就是他們更開放,流動性更強”。
NASA是全世界科研實力最強的機構,人才眾多,但NASA沒有閉門造車,NASA內部有技術轉移和人才流動機制,鼓勵NASA將頂尖的技術成果開放給市場,也允許工程師們去其他企業任職。
美國的的硅谷巨頭們曾經講,“從人才的角度看,我們的最大對手就是NASA。我花費不少成本從NASA挖了工程師,幾年後他們又都回去了。”不少工程師在互聯網公司裏賺夠錢之後,又會選擇重新回到NASA搞純粹的科研,NASA鼓勵流出,也歡迎回流。
反觀國內,2015年鼓勵商業航天發展的政策陸續出台,但在航天人才的流動上,比起NASA還有不小的差距。
2018年,某航天院所的工程師離職事件引起了社會輿論的大討論,體制內有很多兢兢業業的工程師和科研人員,但由於客觀因素存在,很多創新和想法無法實踐。
這不得不説是十分遺憾的,更加開放和共享的航天文化有助於航天精神在全社會的傳播和發揚。
曾經,馬斯克在接受美國記者採訪時被問到:“你是阿波羅11號登月後2年出生的,阿波羅登月帶給你了什麼?”
馬斯克回答,“阿波羅11號登月可能是歷史上最令人鼓舞的事情,也是對人類發展最有幫助的一件事。毫無疑問,它給了所有地球公民無限的靈感,它也確實激勵了我,也激勵了SpaceX的每個人。如果沒有阿波羅11號,可能就沒有SpaceX。”
當前,處在萌芽階段的中國商業航天,不僅需要更多的創業者完成航天科技攻關的艱鉅使命,也需要努力讓航天更大眾化,更破圈。
最近幾年,不斷有歐美商業航天公司發佈太空旅遊的消息,雖然從現實的角度考慮,平民太空旅遊還離我們很遠。但這也是將航天從傳統的To B市場,拉向To C市場的一次嘗試。
航天事業的發展需要前期巨大的投入,和長週期的堅持,如果沒有一個巨大消費級市場的支撐,很難想象會有人願意為十億或百億級的天文數字買單。
過往,人類航天事業的發展靠的是政府的財政投入,根本上還是納税人的錢。但未來,更多的商業航天企業們應該像馬斯克一樣,在建造更強大的火箭和飛船的同時,將傳播航天和太空文化當作自身的另一大任務。
航天不是隻有專業人士們才能參與的事業,消費級的航天市場需要不斷被教育和培育。商業航天的發展離不開強大的羣眾基礎,Space X 1000億美元的估值早已驗證了這個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