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普洛夫曾經説過:“我願意用我的生命從事科學研究。來貢獻給生育我,栽培我的祖國和人民”。誠然,作為全球首屈一指的物理學家,我覺得這句話是對於居里夫人一生最真實的寫照,她就屬於那種“用我的生命從事科學研究”的人。時光荏苒,雖然她已經遠遠地離開了我們。但是,她所傳達下來的那種精神,不僅深深影響着她的家族,而且永久地植根於全世界人民的靈魂之中。她和世界上所有的偉大的科學家們一起,創造出了價值,停滯在了永恆。我無法設想,在近代歷史下女性還未完全解放的時候她如何頂住輿論的壓力,取得物理學方面的驚人成就;我也無法想象,在戰爭肆虐的波蘭,她為了實驗研究做出了多大的犧牲;更無法媲美她對自己祖國的深深愛意,對青年人的種種關懷,對名利的鄙夷。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我清楚,這是一個偉大的人,這是一個有高尚靈魂的人。
不讓鬚眉,誰説女子不如男早在一百多年前,居里夫人就用她的行動證明,女性在科研方面也可以有屬於她們自己的輝煌,她們有這個能力。其所創造的諸多有益於人類的成果,讓她們有資格可以和伽利略,愛因斯坦,牛頓等人站在同一個維度之上。居里夫人,全名瑪麗·居里,1867年11月7日出生於華沙,波蘭裔物理學家,化學家。她出身在一個非常普通的教師家庭,不過,居里夫人的一生絕對是勵志的一生。她早早地學會了獨立,並且有自己對未來的規劃,父母也支持了她的想法。從小學到大學,從普通人家的孩子到資深科學家,一步步都是居里夫人自己努力的結果,她緊緊扼住了命運的咽喉,從未向它低過頭。從小就是大多數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孩子”的她,在1891年九月,孤身前往法國巴黎求學,11月進入索爾本大學物理系。
進入大學之後的居里夫人,沒有同大多數女孩子一樣沉迷在這所浪漫之都,而是每天從事自己的研究,她希望通過自己的發聲,讓世界知道,女人依舊可以頂半邊天,人人生而平等。三年之後,她與自己的未來丈夫皮埃爾結識,二人因為共同的志向走到了一起,開始了共同的研究。一年後,也就是1895年,大學畢業的居里夫人與丈夫結婚,開始在女子中學教書,在學校裏的居里夫人,積極向同學們宣傳男女平等的觀念,並且認為這種觀念不應該僅僅停留在道德層面,應該付諸實踐。她鼓勵她的學生參加所有男人可以參加的事業;鼓勵學生抵制種種反對女性解放的聲音。同時,她也以身作則,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表達男女平等的夙願。接下來,就是居里夫人與丈夫皮埃爾在簡單的實驗室裏提煉放射性元素——鐳。那時的他們是沒有資金支持的,沒辦法,只好用自己的工資,變賣傢俱,終於在自己家中支撐起一個簡易小作坊。為了不浪費時間,他們捨棄不必要的社交,夜以繼日地工作。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居里夫人的身體受到了難以挽回的創傷。
終於,在1903年,因為在放射性方面的發現和研究,居里夫婦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然而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當時的居里夫人差點連提名都沒進去。原因很簡單,同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還有一人,此人出身化學世家貴族,他除了引荐居裏夫人之外,再沒有別的貢獻,然而在當時,居里夫人的丈夫皮埃爾被認為是這個人的助手,所有的功勞幾乎都是這個化學世家貴族的,皮埃爾不過是跟在他身後沾點光。身為女子的居里夫人差點沒有獲得提名。居里夫人懷着一股子不服輸的勁頭,依舊在進行她的科學實驗。在丈夫故去幾年之後,她因為提純金屬鐳和釙再次獲諾貝爾物理學獎,這一次,她站在領獎台上,拋出了她的豪言壯語:“關於鐳和放射性的研究,都是我一個人獨立完成的。”這個女子總算為所有女性爭了一口氣。歷史終究會證明真相,那些魚目混珠的人,也會原形畢露。對於此,我只想説,巾幗不讓鬚眉,誰説女子不如男。
窮且益堅,富貴於我如浮雲自居里夫人成功之後,世界各國湧現出了許許多多的女科學家。這時候,她已經成為了全球知名的女性成功人士,她完全可以靜下心來,享受這幾年的奮鬥的成果;完全可以用自己的學識和地位,創造出客觀的物質財富。但她不,她將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科學。發現了鐳世人卻不相信,那就把鐳提煉出來讓他們看看,為自己爭一口氣。那之後呢?當然是繼續躲在實驗室裏做自己的科學研究了。然而那個時代充滿了對女性的惡意。
丈夫去世之後,她與小她六歲的保羅相戀,可悲的是這時的保羅已經有了妻子,不知怎麼的,居里夫人寫給保羅的情書被有心之人利用,公然發表,她被世人詬病,背上了長達半生的“波蘭蕩婦”的稱號;戰爭開始,她毅然決然地決定幫助處在水深火熱中的人民大眾,她將諾貝爾獎的獎金拿出來購買了戰爭債券;自學人體解刨學,主動去戰場救助傷員;除此之外,她儘可能地將自己的所學傳授給戰場上的婦女,鼓勵所有人抵抗敵人的侵略……零零總總所有事加在一起,我們可以看出來,居里夫人不是一個輕易向命運低頭的人,就像小時候她為了求學遠赴巴黎(當時波蘭的大學歧視女性),她堅信自己的道義,努力為全人類謀福祉,這是作為一個世界頂級科學家最值得讓人尊敬的地方。
言傳身教,我家有女初長成有其母必有其女,居里夫婦的故事人人皆知,但很少有人知道,居里夫人的女兒也是一位諾貝爾獎的獲得者。這除了她的女兒伊蓮娜自身的天賦與努力,我相信與居里夫人的影響肯定有莫大的關係。作為居里夫人的長女,伊蓮娜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了極大的數學天賦和科學熱情,居里夫婦感嘆自家孩子擁有的這種天賦熱情。於是他們決定用特殊的方法培養她,支持她養成動手動腦的習慣;獨立思考的意識。並且允許她進實驗室乾點微不足道的輔助工作,允許她坐在角落裏旁聽他們的討論。她讓伊蓮娜學習各種必備的生活、勞動技能,由此鍛鍊她獨立生活的能力。這還不夠,還要讓女兒學習各種文化藝術、知識,瞭解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不僅提起了伊蓮娜的興趣,而且開闊她們的視野,活躍她們的思想,使她們敢於大膽地想象、機敏地思考。
我們知道,一向貧窮的居里夫人連鉅額的諾貝爾獎獎金都不屑一顧,將它除了在戰爭中捐助給國家幫助更多的人之外,把剩餘的獎金贈送給了波蘭的大學生、實驗室的助手、沒有錢的女學生、教過她的老師、資助過她的親屬……很多人都不理解她的所作所為,為什麼沒有給自己的孩子留下一點點財富,但我想,居里夫人留給她子女的財富是無法估計的,上述那麼多做人處事的性格與觀點,足以讓他們受益終生。伊蓮娜最終也沒有讓自己的母親失望,她大學畢業後進了實驗室,像她的母親一樣,花更多的心思在人類偉大的事業之上。
在丈夫約里奧的實驗室,夫妻兩開始進行聯合研究。一如當年的居里夫婦一樣。1934年,他們在居里夫婦研究的基礎上發現了放射性衰變。恰恰也是在這一年,居里夫人逝世了,她的離去,是全人類的損失。而她的女兒所得到的研究成果,我相信,是送她母親去往天國的最寶貴的禮物。第二年,他們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居里夫人的靈魂,在她的女兒身上,得到了重生。居里夫人去世後,伊蓮娜擔任了母親創建的鐳研究院主任,直至去世。不僅僅是長女伊蓮娜,居里夫人的其它子嗣,也是各個領域的佼佼者,而且他們都擁有一顆悲天憫人,永不向命運低頭的心靈。1903年,鐳的發現,居里夫婦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女性諾獎獲得者;1911年,放射性元素鐳的進一步研究,居里夫人成為了唯一一位兩次獲得諾獎的科學家;1934年,居里夫人長女伊蓮娜獲得諾貝爾化學家,又一次為居里家族增添了榮光。我覺得居里夫人教育自己子女的成就,不亞於她兩次獲得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堪稱奇蹟。
時光轉瞬即逝,一百多年過去了,加起來已經有11位女性獲得過諾貝爾科學獎項,包括中國的屠呦呦。臧克家説過“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誠如斯言,居里夫人就是一個這樣“活着的人”。用了三四代人的時光,為科學做出巨大的貢獻,我們應該秉持這種精神,為人類的未來儘自己一份力,也應該歌頌居里夫人的偉大功績。她,和她的家族,都在向所有人表明,“我們終將自己的所有奉獻給高尚的科學,無怨無悔,至死方休。
居里夫人,一家兩代人三獲諾貝爾,把一生奉獻給科學事業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5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