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車缺“芯”,車企該如何破局?

全球汽車缺“芯”,車企該如何破局?

近日,全球範圍內多家汽車工廠宣佈因芯片短缺問題將實行推遲研發或暫停生產的應對舉措。這股缺“芯”的浪潮究竟為何能捲起這般風浪?車企面臨如此嚴峻挑戰,又該如何從容迎戰?

在汽車智能化時代到來之前,汽車在人們眼中只是一種滿足出行需求的交通工具,內燃機是汽車澎湃跳動的心臟。汽車智能化的變革,逐步讓汽車的角色發生了改變。汽車成為了裝着輪子的計算機,成為了人們的生活、工作場所,成為了衣食住行的智能管家,成為了可供交流的生活伴侶。

汽車的心臟也由此從內燃機變為了功能各異的芯片。從主控MCU、功率/牽引一系列動力控制系統,到傳感器、雷達和感知識別自動駕駛等安全系統,再到諸如車載影音、人機交互的娛樂系統,沒有一項能夠離得開芯片及半導體。汽車的電子成本正不斷從傳統汽車的20%增長到50%甚至更高。

全球汽車缺“芯”,車企該如何破局?

據目前披露的數據,2019年全球汽車芯片市場規模已達465億美元,較往年有11%的增幅。汽車芯片市場潛力巨大,有專家預計,2025年汽車半導體市場規模有望超過1000億美元,佔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的比例有望達到15%。

首先,車規級芯片相較於消費級和一般工業級芯片,工作環境更加惡劣,同時對其安全性、耐久性和可靠性的要求也更高,在投入使用前需要經過嚴苛的認證檢驗。成熟度是車規級芯片一項重要的評價指標,因此目前車企主流的方案以尋求穩定的芯片一級加工製造商為主。沒有自主製造商,就意味着需要和其他行業或同行業內共用芯片製造產能和產線,如今全行業都處在信息化、智能化變革中,芯片總量供不應求。因此芯片短缺自汽車智能化以來便成為了一項難以解決的長期問題。

全球汽車缺“芯”,車企該如何破局?

其次,正值後疫情時期,這本是全球車企走出疫情陰影、恢復工廠產能和解決庫存的利好機遇。可意外情況不斷。

三月以來日本地震不斷,當地半導體企業均受到不同程度影響;三月中旬日本半導體巨頭瑞薩電子位於茨城縣的主力生產基地那珂工廠發生火災,該公司的尖端半導體晶圓產品的生產線受到了損害。幾乎同期,美國德克薩斯州遭受寒潮,寒潮引發了大規模、長時間的停電停工,這也讓包括德州儀器(TI)、三星(奧斯汀工廠)在內的半導體芯片龍頭企業生產工廠被迫長時間停擺。芯片短缺問題進一步加劇。

早在今年二月,美國本土企業通用汽車(GM)便宣佈因為缺乏關鍵半導體芯片,企業不得不關閉全美多家汽車工廠以節省成本開支。3月13日通用汽車發佈最新聲明,將對已停產的工廠的停產時間延長至4月中旬。且為了最大限度減少因停產而造成的利潤損失,通用汽車計劃將生產重心放在市場需求量更大的全尺寸皮卡以及市面上熱度較高的車型。

為了應對芯片短缺的窘迫處境,通用汽車甚至宣佈將製造一些不配備燃油管理模塊的輕型、全尺寸2021年款皮卡車,這將使相關車輛的燃油經濟性大打折扣。同時通用汽車強調,鑑於發動機工藝方面的原因,即便未來芯片供應恢復正常,這些已經出廠的缺芯車輛也無法再返廠改裝。

全球汽車缺“芯”,車企該如何破局?

繼而,全球範圍內多家知名汽車工廠接連宣佈停產,引發了行業內巨大轟動。作者收集整理並製作瞭如下圖表以便更直觀展示當前狀況之嚴峻。

據悉,現階段的芯片短缺還將至少持續影響汽車行業2~3季度,解決措施的實施刻不容緩。

半導體芯片的研發與製造需要投入的資金與時間成本在數量級層面上相當可觀,車企在這方面很難一蹴而就。因此依據行業專家學者分析,車企應該積極轉型,雙線並舉。

一方面,企業要迅速向半導體芯片企業尋求兼併、業務收購或重組,解決中短期生產的燃眉之急,穩定生產效率並保持市場份額;另一方面,企業應積極儲備相關專業人才,並將成立芯片研發部門納入考慮,解決“卡脖子”問題,把關鍵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掌握自主生產話語權。

車企轉型的長期方向,是要在價值鏈、業務模式、產品特性上,都以數字化為核心。智能汽車大勢已至,車企唯有着眼長遠、前瞻佈局,方可度過寒潮、盛氣破局。

本文作者為踢車幫 張嘯宇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91 字。

轉載請註明: 全球汽車缺“芯”,車企該如何破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