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歲的GameBoy,為什麼至今魅力不減?
在年少時,我從未擁有過一台屬於自己的GameBoy。但這並不妨礙我被它屬於舊世代的魅力所吸引。
到今天為止,GB的首發已經過去了34年。經歷了時間的沉浮,眼看漸漸被市場拋棄的掌機,在最近又大有復興的勢頭。“掌機型主機”NS的銷量不見頹勢,各種老式掌機國內翻紅,就連退出了掌機市場的索尼都在前兩天發售了“串流掌機”PlayStation Portal。而GB這個曾經的“遊戲少年”,也已經成為了一個掌機、乃至電子遊戲的文化符號。
遊研社的LOGO設計靈感就來自GB家族的GBP
作為一款生命週期長達14年的掌機,GB幫助在電子遊戲市場裏資歷尚淺的任天堂率先搶佔下了掌機市場。從這時候起,他們貫徹至今的“輕硬件、重創意”的理念就已經出現了。
在GB誕生的80年代,技術上已經足夠掌機搭載全綵背光屏幕,儘量去還原家用機的遊戲體驗。但是在各家大廠競逐掌機市場時,橫井軍平卻在任天堂內部反對聲音四起的情況下,力排眾議地為GB選擇了一塊無背光單色點陣液晶屏。
遊研檔案館掌機區的GB、GBP和GBC
遊研檔案館裏同樣收錄了當年引進國內版本的GB和GBP
這塊遠遠落後於時代的屏幕對遊戲表現力的犧牲毋庸置疑,但它換來的,卻是更少的電池需求,15小時的超長續航,以及相對親民的價格。也正是靠着這個“用過時技術進行橫向思考”的策略,GameBoy最終才擊敗了雅達利的高配自研掌機Lynx,成就了一代經典。
橫井軍平在1997年的一次採訪中解釋過他的信心所在,“是因為他曾經嘗試在黑白電視上玩紅白機的遊戲。一旦你開始玩遊戲,顏色就不再重要。你的注意力會被遊戲的世界深深吸引住。”在那個像素表現力捉襟見肘的年代,橫井選擇把球傳給玩家的想象力。
而玩家在挑選卡帶、遊玩GB遊戲時,卡帶上的封繪圖往往就是他們想象力得以構建的重要基石,第一次窺見遊戲內容的窗口。如果一張張卡帶看過去,就像緩緩翻過任天堂在GB時期的歷史書,其中既有我們絕不陌生的老朋友,也有老熟人的新面孔。
和GameBoy命運牢牢綁定的《俄羅斯方塊》,關於它的版權之爭我們曾經在文章中聊到過,在去年的電影《俄羅斯方塊》中也能看到。GB在全球市場的成功,離不開這款前蘇聯遊戲,但它在圖像上的俄國元素可能就只有封繪上才能看到。
任天堂旗下知名的“粉色惡魔”《星之卡比》,它的首次亮相就是在GB上。從這個粉色的封面圖開始,它才一步步走出黑白屏幕完善自己的設定,最終成為了家喻户曉的遊戲角色。
還有《星球大戰》《蜘蛛俠》《名偵探柯南》《蝙蝠俠》等知名IP,或許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們也曾在GB上推出過遊戲,擁有一幅和遊戲畫面相距甚遠的封面圖。
還有在GB末年靠着超強的用户黏性和社交屬性,一舉把GB拖出泥潭的《寶可夢:藍/綠》。正是靠着它在這台掌機上力挽狂瀾級別的銷量表現,才幫助延長了GB的生命週期,也由此開始把自己送上了世界第一IP的寶座。
在讀庫•御宅學剛剛發售的《GAME BOY封繪藝術》一書中,就收錄了近400款代表性遊戲的封繪圖,以及對相應遊戲的介紹和封繪賞析。如果對GB遊戲封繪藝術感興趣,可以去這本書中親手翻閲下這段別樣的任天堂歷史。
包括前文中點到為止的GB開發小故事,以及更多GB Camera攝影家的故事,GB收藏家的訪談,還有更多GB的歷史,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到。不管是當做寄託情懷的收藏,還是查閲具體遊戲的工具,這本書都能勝任。
目前,簡體中文版《GAME BOY封繪藝術》已經上線我社商城。對這本書感興趣的朋友們,不妨去我們的淘寶店看看,現在購買還會隨書附贈紙主題冰箱貼掛卡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