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控智駕完成 A 輪融資,加快露天礦無人駕駛系統的產品化
新智駕按,日前,礦用車自動駕駛公司“易控智駕”宣佈已在去年底完成A輪融資,由蔚來資本和斯道資本聯合領投。本輪融資主要用於加快露天礦無人駕駛系統的產品化進度、組建上海辦公室、招募人才,為未來開拓海外市場做準備。
據瞭解,2020年7-12月,半年內易控智駕完成Pre-A輪和A輪融資,總額過億人民幣。
清晰的打法:做礦區自動駕駛運營商
易控智駕成立於2018年5月,曾在2019年獲得辰韜資本的6000萬元人民幣天使輪投資,並在2020年7月宣佈獲得興杭國投的數千萬人民幣Pre-A輪戰略融資。興杭國投是A+H上市公司紫金礦業的控股股東。
Pre-A輪融資完成後,易控智駕在內蒙古成立了鄂爾多斯市易控工程有限公司,組建十餘個編組的礦山傳統運輸車隊,在礦山開展傳統土石方運輸業務,深度參與礦山運輸運營,以瞭解現場、收集數據、落地人才,為無人駕駛的運營積累工程能力。
本次A輪投資方蔚來資本關注汽車、能源、物流等重要行業,並且在自動駕駛領域進行了系統性佈局,已投資項目包括Momenta.ai、嬴徹科技、Innovusion、小馬智行(Pony.ai)、主線科技、黑芝麻智能科技等。
在商業路線方面,易控智駕 CEO Wason 想得很清楚——要做自動駕駛的運營商,“未來技術成熟後,運營能力是更重要的壁壘”。
Wason 此前接受新智駕採訪時表示,未來三年只做露天煤礦的寬體車運營,這樣相當於持有車隊資產,而不是單純地向礦企提供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他説道,
我們看好寬體車的未來,大礦卡現在國內一年就賣 200 多台,量是很小的,但寬體車 2019 年的銷量就已經超過 1.1 萬台。
另外,根據專家測算,用大礦卡拉一方土的成本在 15 元左右,寬體車的成本大概是 8 元,從經濟效益的層面來説,寬體車也更勝一籌,這是礦企很在意的事情。
但 Wason 也坦言,做礦區自動駕駛運營,前期採購車輛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如果只是提供技術方案就不會有這方面的顧慮。
截至去年7月,易控智駕的自動駕駛車已經有 12 輛進入礦區試運營,自運營自動駕駛車輛在國內最多。自動駕駛里程數達 2 萬公里,無人運輸土方數達到 10 萬方。
不過,礦區自動駕駛不是對應單純的道路場景,而是複雜的作業場景,涉及到礦企、能源公司、主機廠、運輸隊等多個角色,各方面的資源需要打通。
而且,每個礦的工作流程、設計開採方式不一樣,在進行無人化改造時需要給車輛甚至礦區做定製化。
因此,包括易控智駕,賽道中不少玩家都在積極佈局礦山智能化整體解決方案,除了改造無人礦卡,還需要搭建雲智能平台,涵蓋自動駕駛礦卡調度系統、監控系統、地圖管理系統等。
在雲智能平台的加持下,礦卡/寬體車能與路側單元以及挖掘機、推土機、電鏟等其他機械工程車輛實現相應的協同作業,完成土石方的裝卸。
一旦出現故障或者危險預警,管理員將在控制中心啓動遠程接管模式,將車輛移至安全區域,並向周邊車輛發送警告。
如今的剛需:安全保障、人力補充
在人們以往的認知中,自動駕駛一直是屬於未來出行的暢想。不同的是,在偏遠的礦山地區,自動駕駛更像是一個屬於「今天」的剛需。
工作性質使然,不少司機兩三年就會得塵肺病、胃下垂、腰間盤突出等職業病;礦山中道路往往不規則、狹長且陡坡多,加之礦卡體積龐大,進一步增大了駕駛難度,容易發生碰撞、碾壓、側翻等事故,甚至掉下懸崖。
此外,全國範圍內礦車司機的平均年齡在 52 歲左右,總體素質不高,導致礦區對司機的日常管理難度加大。礦區艱苦的條件又讓人望而卻步,新一代勞動力嚴重不足。
然而,我國光是露天礦區就有 1000 多處,城市建設 80% 的原料都來自於礦區。人口紅利不再,解決礦區勞動力短缺的問題迫在眉睫。
自動駕駛技術的出現為礦區運輸帶提供了全新的選擇——與幹線物流、Robotaxi等場景相比,道路相對封閉、場景相對簡單、路線相對固定、不受公開道路交通法規限制的礦山場景是自動駕駛落地的最佳選擇之一。
而且,礦區自動駕駛的應用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驗證。
早在 1994 年,卡特彼勒公司(Caterpillar,CAT)兩台自動駕駛礦車就在美國的礦山中投入測試。基於該車四周搭載的掃描雷達系統以及大量其他傳感器,礦車在作業過程中能對潛在的危險提前預判,並進行減速或停車。
2005 年,日本小松公司在智利的銅礦進行自動運輸系統試驗。通過傳感器、控制器和通訊組件等設備,小松公司可實現礦車在一些控制指令之下的自動行駛。
2008 年,小松公司的自動駕駛礦用車首次在智利的銅礦實現了商業化部署。
在國外,通過自動駕駛的方式,全球已經完成了數十億噸的礦產運輸。
如今,基於客觀的需求、相對成熟的方案、不斷入場的資本加之政府政策的扶持,礦區自動駕駛正在步入發展的快車道。
雷鋒網雷鋒網雷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