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顯微鏡,一手望遠鏡,會觀察到什麼驚人現象嗎?當腦切片中的神經網絡被放大到40倍以後,1微米-0.1毫米尺度上的人腦神經網絡和500萬光年-5億光年尺度上的宇宙網呈現出了相似之處……
小鼠腦神經元分佈(左)和宇宙間物質分佈(右)
自然中什麼系統最為複雜?是大腦和宇宙。
在近期的發表於 Frontiers in Physics 的一篇論文中,來自意大利的學者通過對比人腦中神經元網絡和宇宙中的星系網絡,發現它們之間驚人的相似性。進而引發更深刻的推論:兩個複雜系統演化出的結構相似,那麼儘管兩者的尺度和形成過程完全不同,但它們自組織的過程可能由相似的網絡動力學驅動。
人腦是一個複雜的時空多尺度結構,分子、細胞和神經元現象共存。它可以被建模為一個多層網絡,也就是所謂大腦連接組:近鄰的神經元連接形成局部結構,不同的局部結構之間形成連接實現認知功能。揭開人腦連接組的結構和功能之謎,並明確膠質細胞和微環境的作用,是如今神經科學主要的挑戰。
而隨着暗物質和暗能量模型被物理學家廣泛接受,宇宙也可以被建模為網絡。目前對宇宙網絡結構形成過程具有較好解釋的,是ΛCDM暗物質模型。由於宇宙間物質密度的差異被引力作用放大,形成了無數的星系團,這些星系團物質形成了一個大型的網絡。
從大腦網絡到宇宙網絡
人腦和宇宙這兩個系統中的相互作用完全不同,但一手顯微鏡,一手望遠鏡,對神經元網絡和宇宙網絡之間相似性的觀察和猜測已有很多。在這篇論文中,研究者根據對腦組織的光學顯微鏡觀測和高分辨率宇宙網絡圖像,藉助網絡分析方法,對兩者的相似性進行了定量分析。
首先,大腦網絡和宇宙網絡,在規模上有巨大差異,在特定尺度上才具有相似性。腦神經網絡目前認為有數百億個神經元細胞組成。而宇宙網絡中目前觀測到的星系超過了1000億個。
另外,大腦的神經網絡中和宇宙網絡中,都只有少量的物質構成了網絡。宇宙網路的稀疏比較容易理解,在巨大的星系之間存在着大量的空洞,大約有70%質量是由暗物質構成的。而人腦中也同樣如此,作為一個生物器官,最主要的組成成份就是水,在人腦中神經細胞僅佔25%,而大約有75%是水份。在這一點上來説,“腦子裏都是水”也有一定的科學依據。
除了組成成份以外,宇宙與人腦的相似性,可能是特定尺度上才有的。
不同尺度下的網絡結構對比
小腦切片(上層)、大腦皮層切片(中層)和宇宙網局部圖(下層)的對比圖
我們從數據集中看到網絡結構如上圖所示,如果僅僅從圖片來看我們並沒有看到太大的相似性,在宇宙中,大密度的星系星團佔據着主導的地位,而在人腦的神經網絡中,神經纖維則會產生更加均勻細膩的小模式。不過,當研究者進一步調高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時,就可以在腦切片中看到一些與宇宙網絡的相似之處了。
被放大了40倍的腦切片神經網絡結構與宇宙網絡的對比
從上圖我們可以發現,當腦切片中的神經網絡被放大到40倍以後,1微米-0.1毫米尺度上的人腦神經網絡和500萬光年-5億光年尺度上的宇宙網呈現出了相似之處。
接着,研究者計算了兩種網絡中的特徵參數——節點的平均連接度數與中心節點的聚集係數。這些網絡結構的特徵參數也體現出了一致性。雖然星系和腦神經網絡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物體,但其網絡的連通性卻遵循着類似的物理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