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八號火箭首飛成功!不用羨慕馬斯克,中國的可回收火箭要來了
12月22日12點37分,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八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隨後順利將5顆衞星送入預定軌道,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家族再添新成員,中國航天“十三五”期間新一代運載火箭發射任務圓滿收官。
此次進行試飛工作的長征八號運載火箭正是我們期盼已久的具備重複使用功能的全新運載火箭,雖然此次試射並沒有進行可回收系統的測試,但是此次試射已經圓滿試驗了各項系統之間的穩定性,後續試射的重中之重將可能會是可回收技術的驗證。隨着馬斯克SpeaceX公司的獵鷹九號運載火箭所使用的可回收技術一直讓許多國家羨慕。可回收的火箭助推器和整流罩大大降低了火箭發射的成本,不過隨着長征八號火箭的成功,我們再也不用羨慕馬斯克的獵鷹九號運載火箭。
▲ 長征八號運載火箭點火升空
外媒關注長8發射
實際上運載火箭可回收技術的發展和航天飛機的發展都是同一個目的,那就是降低載人航天以及其他太空發射任務的成本。在獵鷹九號出現以前,人們一直認為航天飛機似乎是人類現有技術水平下降低太空發射任務成本的最佳選擇。但是隨着NASA在航天飛機項目上的失敗以及2011年航天飛機全部退役,美國不僅失去了載人航天能力,還失去了對降低太空發射成本方面的探索路徑。無論是俄羅斯航天局、歐洲航天局還是我國航天局,所有的運載火箭僅僅只具備一次性使用的能力。
成功在海上降落的獵鷹九號助推器
但是隨着SpeaceX的獵鷹九號運載火箭的橫空出世,馬斯克又給全球所有航天機構就降低太空發射任務成本提供了新的思路。單單從獵鷹九號的數據來看,其性能在現役運載火箭中一騎絕塵。為了能夠實現這個強大的性能以及可回收的能力,獵鷹九號運載火箭使用了九台老式莫林發動機改進型號。而超合金鋁鋰材料製造的外殼以及特製的擋熱板,保證了其第一級助推器和第二級助推器再入大氣層時不會被燒燬。進入大氣層之後,助推器自身的導航系統、姿態控制系統以及剩餘的燃料,將使其穩穩的降落到回收區。另外考慮到許多發射任務進行之後,火箭助推器將會濺落在大海中,SpeaceX的科研人員研發出了海上火箭降落埠(Autonomous spaceport drone ship, ASDS),並研究液體燃料火箭在發射任務後“如何自動並垂直降落於降落埠”的技術。
中國航天正在兑現承諾
而我國現階段的主力運載火箭分別為長征五號和長征七號,雖然説這兩款火箭已經能夠滿足目前的探月工程、火星探測工程和空間站建設,但是這兩款火箭的使用成本確實過於高昂。在我國航天事業總體經費相對較少的情況下,發展可回收重複利用的運載火箭就成為了節約經費的最好途徑。同時考慮到我國現有的技術儲備和立項時間較晚,長征八號的運力並不是非常頂尖,因此用來驗證我國的可回收技術以及全新的火箭燃料是相對穩妥的選擇。
即將發射的長征八號
而長征八號是中國首個實現火箭一級回收技術的火箭,這也就意味着長征八號要帶着助推器一起回收。而根據相關數據,長征八號將會採用兩級半的構型,7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4.5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7.6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2.5噸。而且其整個發射載荷,剛好是長征二號、長征四號、長征六號以及長征十一號所無法做到的。至於更大更重的長征五號和長征七號,又浪費的中型載荷的近地軌道、極地軌道、太陽同步軌道任務,因此完全稱得上是我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家族的完美補充。除此之外,長征八號還使用了模塊化設計理念,這不僅使得其靈活性提高,成本也進一步降低。另外我國的其他長征運載火箭或多或少都會使用性能穩定但污染較大的“毒發動機”,所以此次長征八號成為了我國第一款完全摒棄落後燃料的運載火箭。未來,長征八號除了對我國的航天工程做補充之外,更是對新技術探索的一次大膽嘗試。
長征家族將會愈發完善
總的來説,在長征八號運載火箭上,我國所驗證的最關鍵技術還是可回收技術。雖然説從具體數據上來看,長征八號和獵鷹九號有着不小的差距,但這也是我國航天人實事求是、艱苦奮鬥、腳踏實地的成果。這也像極了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歷程,那就是先不追求數據的先進性,首先驗證技術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簡單來説,首先解決從無到有的關鍵差距,然後在解決從有到先進的問題。而隨着嫦娥五號和長征八號的成功,意味着我國航天技術在最近幾年的到了井噴式的發展。相信在航天人的努力下,我國的航天技術將會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