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起來,還是真的很奇怪,地球上有數百萬種生物,但是這些物種之間一般都存在生殖隔離的情況,也就是説,每個物種的個體都只能與同一個物種進行交配,與其他的不同物種是沒法完成交配產生可育後代的,如牛不能和羊、馬這些動物繁育後代。也是因為生殖隔離的原因,所以整個生物圈穩定有序,不然就亂套了,説不定我們隨處可見獅身人面或者其他各種千奇百怪的生物。
為什麼會有生殖隔離
按照進化論的觀點,一個新物種的形成需要經過3個階段:羣體因為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基因重組等原因出現了可遺傳的變異;自然選擇導致羣體遺傳結構出現適應性的變化;由於地理隔離與生態隔離等原因,物種逐漸形成亞種,最後出現生殖隔離,這一個新誕生的亞種就成為了新的物種了。
從前面的情況來看,生殖隔離的出現,與地理隔離、生態隔離是有一定的關係的。同一個物種由於地理環境的障礙,如高山、大洋的阻隔等,當這些物種的種羣之間不能進行基因交流,這就是地理隔離。當這些不同地區的種羣個體出現基因變異或者基因重組時,就會被不同的生存環境選擇,最後分別將能夠適應不同環境的基因遺傳到下一代,畢竟不同的環境中,這些生物面臨的自然選擇是不同的。
久而久之,不同地區的同一個物種之間的差異就越來越大,慢慢變成兩個亞種,當然在這個階段同一個物種不同亞種之間還是可以進行交配繁育後代。隨着這些亞種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大,最後就可能會出現生殖隔離了,也就是説不同的亞種沒法繁育後代,或者產下的後代不可育。當亞種之間出現了生殖隔離,這些亞種就變成了新的物種。所以即使我們看到有一些物種外形很像,但是可能它們已經產生了生殖隔離,可能是不同的物種了。
打破生殖隔離?
從上述的情況來看,新物種的形成標誌就是生殖隔離,那有沒有例外的情況?即原本存在生殖隔離的種羣之間是否還會有機會繁育後代,打破生殖隔離呢?看起來似乎不大可能,因為不同物種之間的基因遺傳物質已經不同了,但科學家確實是發現了一些例子,烏鴉出現了“反向物種形成”的情況,也就是説不同種羣的烏鴉居然打破了生殖隔離。
發佈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的科學報告指出,美國華盛頓特區史密森尼植物保護基因組學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生活在北美洲的兩種烏鴉(一種烏鴉為Corvus corax,另一種烏鴉為Corvus cryptoleucus)生活在一起以後,產下了一個新的烏鴉物種,並將這一個現象稱為“反向物種形成”。
雖然都是烏鴉,但是這兩種烏鴉卻存在截然不同的血統,它們從大約250萬年前就已經出現生殖隔離,所以現在已經是不同的物種,按理來説是沒法相互繁殖了。但是研究人員對北美洲的烏鴉進行基因組調查時,發現了這些不同的烏鴉種羣產下了新的後代。對此,研究人員認為這些烏鴉雖然已經產生了生殖隔離,但是在數萬年時間內它們又相遇並進行了基因交流,最後克服了生殖障礙,順利產下雜交後的物種。
除了發現這些烏鴉能夠打破生殖隔離以外,研究人員還發現有一些蚊子、蝴蝶、狼、熊等動物也出現了類似的反向物種形成的現象。難道這一種現象是比較普遍存在的?那這些現象是否能夠説明進化論是錯了呢?
進化論錯了嗎?
目前還沒明確這些烏鴉是怎麼突破生殖隔離的,雖然這些烏鴉打破了生殖隔離,但是不能證明進化論是錯的。前文已經提到,地理隔離等原因導致了這些物種不能進行基因交流,但是由於這些烏鴉的活動能力比較強,不同種羣相遇機會還是存在的。如果當不同種羣的烏鴉出現在同一個環境中,就有機會進行基因交流。由於環境相同,這些烏鴉就可能會慢慢朝着相同的方向進化,因為同一個環境,它們面臨的是同樣的自然選擇過程。所以,這些烏鴉打破生殖隔離,可能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我們人類還在進化
雖然很多朋友質疑進化論,但是研究表明,生物確實是在進化,包括我們人類。一般情況下,我們人類手臂上的正中動脈在我們出生8周左右就會消失,然後會由橈動脈和尺動脈所取代。不過,現在研究人員發現,越來越多人保留這一條正中動脈了,即越來越多人手臂上同時保留正中動脈、橈動脈和尺動脈。
在19世紀80年代前後這種情況出現的概率為10%,到20世紀上升到了30%,現在有35%的人手臂都出現這樣的情況。按照這樣的趨勢,預計到2100年大多數人手臂上都保留正中動脈。除了發現手臂的正中動脈保留下來以外,我們的智齒也在消失。索然研究人員認為,我們人類在過去5000年的進化速度比以往其它時候都快100倍。所以,進化論也不一定就是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