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夯實智慧時代的算力“底座”

由 舒培榮 發佈於 科技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

站在繁忙的路口,信號燈可以實時調節等候時間,合理疏導人車流量;坐在眼底篩查一體機前,深度學習算法自動提取眼底生理結構,評估病變風險;來到智慧政務大廳,房地產過户、公積金繳納通過服務機器人實現一站式辦理……這些便捷背後,都有超級算力作為支撐。事實上,在整個人工智能的發展過程中,算力一直扮演着極為重要的角色,這種趨勢在智慧時代愈發明顯。

當前,人工智能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推動力,智慧場景對計算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需求。在前不久舉行的2021浪潮數據中心合作伙伴大會上,多位專家指出,計算正在加速向“智算”變革,多元算力融合成為關鍵,要通過夯實智慧時代的算力“底座”,為社會創新提供基礎設施支撐。

據測算,從2011年深度學習技術興起以來,對算力的需求一直呈指數級增長,每三四個月,算力需求就會翻一倍。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恩東指出,面對指數級增長的計算需求,計算技術、產品與產業面臨三方面挑戰。“一是計算場景、計算架構帶來的多元化挑戰;二是巨量的模型、數據、算力及應用引發對現有計算機體系結構的挑戰;三是自成體系、上下游脱節帶來的生態化挑戰。”王恩東説。

2020年,最複雜的自然語言深度學習模型參數量首次突破了千億大關,達到了1750億。按照當前趨勢預測,到2023年,這類模型的參數量有望達到人腦神經突觸數量,約125萬億。王恩東認為:“面向新的需求和機遇,計算技術和產業需要以多元算力融合和算力供給‘基建化’的方式,來構建新的發展格局。”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提高到10%。“打造深度數字化商業模式是所有組織未來的發展策略,而算力是未來數字經濟、數字化轉型發展的基石。”國際數據公司中國首席分析師武連峯表示,隨着全球數字化轉型加快,計算力成為衡量數字經濟活力的關鍵指標,在驅動經濟增長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

當前,國內算力供給中心建設正在提速。數據顯示,我國人工智能服務器市場規模已超過200億元。浪潮信息總裁彭震認為,面向智慧時代,關鍵是要通過推動智算中心建設,打破傳統體系結構設計,從根本上解決多架構引發的無法兼容、效率不高的問題。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單志廣表示,我國數字經濟尚處於起步拓展階段,智算中心不是傳統數據中心和計算中心的簡單升級,而是構建未來智慧社會和智能經濟的關鍵性公共算力基礎設施,是新一代智能技術和智慧產業的發展起點。要在此基礎上,繼續推動實現算力供給模型精細化、算法智能化、場景普適化和能力基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