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滅絕之後, 人類文明卻隔了6500萬年才出現, 中間地球經歷了什麼
最近的一個科學研究表明,人類活動對地球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並且許多影響都是不可逆的存在。比如導致氣候變暖、全球暖濕化、眾多物種的快速滅絕、生物多樣性減少等等,許多瀕危物種的棲息地都被人類佔領,甚至有人斷言稱地球即將迎來新一輪的物種滅絕。
這也引發了了人類的思考,為什麼人類對地球會造成如此大的影響?人類的出現於六千五百萬年前的恐龍滅絕有無關係?恐龍滅絕了上千萬年之後才出現了人類文明,那麼這段時間地球到底在做些什麼?實際上六千五百萬年前恐龍並未滅絕,人類也並不止出現了短短几千年,中間地球也從未閒着。
學術界很多人都籠統的説恐龍滅絕,並且還官方的給出了許多個可能導致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不同的人對恐龍滅絕都有着不同的見解,爭論了多年也沒有最終的定論,其中最著名也最為大家所接受的一種説法是“六千五百萬年前的一顆小行星撞擊了地球,強大的衝擊力帶來的摩擦熱和產生的塵埃導致恐龍滅絕”。
實際上“恐龍滅絕”的這個説法本身就不是很準確,因為在六千五百萬年前的時候,大部分恐龍的確是滅絕了,但是還有一小部分恐龍倖存了下來,並且一直活到了現在,而並不是所有恐龍都已經滅絕了。但是很多人都會對這一説法產生好奇,既然這些恐龍並沒有滅絕,那麼這些龐然大物究竟在哪裏呢?為什麼我們從未發現它們的存在。
實際上這些恐龍並不是傳統意義上身形龐大的恐龍,而是一些比較小的飛行恐龍。這些恐龍經過多年的進化之後,成為了如今隨處可見的鳥類。值得被我們關注的是,這些恐龍並不是在“恐龍滅絕”的白堊紀開始進化的,而是從侏羅紀恐龍剛剛出現的時候就已經在進化了。從某些角度,我們也可以説這些鳥類和恐龍並行存在了五千萬年,並且在恐龍滅絕以後頑強的生存下來,並繼續發展壯大起來。
知道了鳥類的進化歷史之後,我們可能再也無法輕視這些小部分甚至沒有手掌大的“小可愛”了。畢竟這些鳥類頂住了物種滅絕的壓力,做到了世界霸主恐龍都沒有實現的生存,我們需要對這種生存了幾千萬年的物種感到尊敬。如今隨處可見的鳥類也意味着恐龍並沒有真正的滅絕,而是以另外一種形式在地球上延續下來了。
人們對地球進化歷史產生的誤會可不僅僅是“恐龍已經滅絕”這件事,人們還有一個更大的誤會。這個誤會就是“人類文明才幾千年”。與恐龍滅絕的説法相同,這一説法過於籠統和概括,並不能代表實際情況。我們只能説淵源流傳至今的人類文明只有短短五千年,而不能説人類只出現了短短的幾千年。
實際上人類早早就出現在了地球上,人類時代也早早就開始了。根據歷史學家們的研究得知,我們目前所能接受的,人類出現的最早物種是“南方古猿”。之所以認定是南方古猿,是因為這種猿類擁有能夠直立行走的特徵,這一特徵是被我們認定為人類始祖的最深切的證據。大部分的南方古猿都能夠直立行走,因此我們把南方古猿視作是最早的人類。
然而南方古猿又是如何出現的呢?南方古猿作為一個哺乳動物,最初是由什麼進化出來的呢?在南方古猿拉瑪和原上猿之前究竟是什麼呢?這個問題可以追溯到三千萬年前甚至是四千萬年前。那時最早的猿類是生活在距今五千五百萬年前的普爾加托里猴,普爾加托里猴也是人類可以追溯到的最早的起源。
此時我們可以説人類進化的歷史不僅僅是短短的五千年,而是接近五千五百萬年,比傳統意義上的時間乘了一萬倍。然而此時距離“恐龍滅絕”的六千五百萬年前,還是有一千萬年的差距。
雖然恐龍大面積消失的年代和人類開始進化的年代中間相差了一千多年,但是這段時間並不是一個完全空白的時期。在這一千多萬年裏地球進行了一個相當長的修整和進化。在恐龍消失以後對地球的生態和環境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因此地球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修整。
但是這一千萬年的休整時間也不是像我們平時放假休息兩天,一直在家裏牀上躺着那樣什麼都沒做,地球一直在繁忙的工作,做自己分內的事情。從侏羅紀時代恐龍成為地球的霸主,再到現代人類成為地球的主導者,這中間經歷了上千萬年的進化和調整。
根據科學家們的研究發現,地球自從誕生、有了最原始的生命以來,就一直十分熱鬧,從沒有閒下來過也沒有感受過孤獨。地球上到處都有生命存在的跡象,繁榮至極。
三十多億年前,地球上最早誕生的是細菌、藻類以及孢子類植物,後來隨着這些生物的不斷進化、生態系統逐漸發展完善,魚類時代開始出現。魚類存在了一段時間以後,恐龍、哺乳類動物也逐漸出現,只是每個物種出現、發展、繁榮、衰落的時間段並不相同,存在一定的時間差異,也正是這種時間差異才給地球帶來了豐富多彩的歷史。
隨着地球存在的時間不斷增長,生物出現的時間越來越長,生命也逐漸從最低級的生物成長到高級生物,時代一直在不斷的更新和發展。雖然哺乳動物出現在恐龍時代的中後期,人類時代也比這晚了很多億年,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哺乳動物和恐龍是出現在同一個時代的生物。
我們應該為地球母親的辛勤而感動,畢竟自從地球誕生以來、生物出現以後,地球母親就從來沒有休息過也沒有停止過自己的進化。不過我們也不希望地球母親消極怠工,畢竟她的消極怠工可能會為我們帶來巨大的生存災難。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