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在2020年度阿里巴巴全球投資者大會上,阿里巴巴集團首席財務官武衞首次披露,這幾年,阿里在技術和研發上的投入每年都超過人民幣1000億元。
技術和商業的融合已成為阿里巴巴進化的核心驅動力。阿里巴巴的21年中,每一個新業務、新物種的誕生或發展,背後都有技術的支撐和創造。
11年前,在業界均不看好的背景下,阿里巴巴最先投入雲計算研發。阿里巴巴的核心繫統已全部跑在阿里雲的公共雲之上,雲成為阿里巴巴商業操作系統的技術底座。基於此,阿里的商業模塊和關鍵能力可以直接在雲上重組、遷移和打通,帶來整體效率的持續提升。同時,阿里雲多項技術實力位居全球第一,市場佔有率全球前三,成為企業和組織上雲的第一選擇。7年前,阿里巴巴聯合合作伙伴成立菜鳥,通過在IoT、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領域的持續投入,菜鳥已經建立起智能化的物流骨幹網,可以一年數字化覆蓋包裹數超400億個,不僅為成為阿里巴巴中國和全球零售、貿易平台上數千萬中小企業的物流基礎設施,也開創了物流業的數字化時代,極大降低了全社會的流通成本。如今,技術的紅利正在像水一樣滲入阿里巴巴的各個商業場景,例如,阿里巴巴國際站的小企業和外國客户談生意,用的是人工智能實時翻譯;淘寶、天貓上原創商家和新品牌的成長,有智能推薦的算法做幫手;盒馬門店裏一把新鮮的蔬菜,是大數據技術選品的結果。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曾表示,阿里是一家把技術和商業完美結合的公司,通過持續投入技術研發,孵化新業務,讓技術在市場中得到驗證,並推動新商業“自我造血”,進而反哺技術,實現創新的“履帶式發展”。
阿里對技術研發的持續投入不僅推動了自身的效率提升和機體進化,還在不斷夯實全社會的數字基礎設施。阿里雲已在全球部署了上百個雲數據中心,自研的飛天操作系統管理百萬台服務器,是亞太第一、全球前三的雲服務商。今年4月,阿里雲宣佈未來3年投入2000億人民幣,衝刺全球最大的雲基礎設施。
阿里還在加強前沿技術和基礎科研投入,用技術去解決關乎人類發展的新問題,2017年成立的達摩院承載了阿里面向未來的夢想。在多年持續投入下,達摩院如今已擁有10多位IEEE Fellow、20多位知名大學教授,研究覆蓋人工智能、量子計算、芯片技術、自動駕駛等領域,在國際頂級技術賽事斬獲60餘項第一,在國際頂級會議發表論文500餘篇。達摩院還成功孵化國內頂級半導體公司平頭哥,並已推出AI推理性能芯片含光800等多款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