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 | 為什麼説一個國家的未來“決勝於未來產業”?

瞭望 | 為什麼説一個國家的未來“決勝於未來產業”?

  圓桌嘉賓(排名不分先後,以姓氏拼音為序):

  暴 劍 北京市朝陽區委常委、副區長

  陳 勁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李 竹 英諾天使基金創始合夥人、中關村天使投資聯盟榮譽主席

  米 磊 中科創星創始合夥人、聯席CEO

  孫尚傳 深圳大富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少峯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

  王印祥 北京加科思新藥研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

  楊桂生 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上海傑事傑新材料集團董事長

  尹 燁 華大基因CEO

  張曉峯 互聯網+百人會發起人、《智能經濟》主編


  未來產業是新引擎新動能,要有標誌性技術、顛覆性技術

  數字經濟、新材料、生命健康更將成為我國在新一輪產業革命中要重點瞄準的關鍵方向

  從全國層面整體佈局,根據不同地區的優勢區別定位,將其作為“長板”不斷加強,讓中國成為更具科技內涵和實力的“大木桶”,而並非讓各地分別形成缺乏產業競爭力的“小木桶”

  文 |《瞭望》新聞週刊記者 李斌 陽娜 郭宇靖 蓋博銘

  我國發展未來產業面臨哪些機遇?有哪些未來產業正蓬勃興起?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對未來產業的佈局和發展將產生哪些影響?正在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否會對未來產業產生重大影響?我國在把握未來產業發展機遇中面臨哪些挑戰、障礙和風險?中國地區差異較大,如何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木桶”,避免各地分別形成缺乏產業競爭力的“小木桶”,各地該如何佈局發展未來產業……

  聚焦上述問題,《瞭望》新聞週刊採訪多位專家學者、政府官員、企業負責人、投資人,共話未來。

  初見端倪 呈現三大特徵

  一問:什麼是未來產業?

   陳勁:未來產業是基於前沿、重大科技創新而形成的產業。雖然尚處於孕育階段或成長初期,但未來最具活力與發展潛力,是對生產生活影響巨大、對經濟社會具有全局帶動和重大引領作用的產業,是面向未來並決定未來產業競爭力和區域經濟實力的前瞻性產業,是影響未來發展方向的先導性產業,是支撐未來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

  張曉峯:未來產業是技術驅動、創新驅動、用户驅動、協同驅動的,是以人為中心的,是共建共享、生態協同的,是全要素生產率充分釋放的,還是有機會建構未來持續競爭優勢、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有利於推動經濟發展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是環境友好、生態友好、助人成長的。

  楊桂生:未來產業是定位人類和社會未來發展需求、依託前瞻性創新科技、能影響全球社會變遷的關鍵產業。未來產業多具有多領域交叉的特點,發展過程中易產生新理論、新載體、新空間、新模式、新業態甚至新物種。

  二問:未來產業有哪些特徵?

  暴劍:從國內外主流智庫技術預測來看,未來智能時代來臨,數據“核爆”局面加速形成,技術發展呈現出羣體性、融合性、顛覆性特徵。不同技術開始互相滲透、融合。未來產業的發展也隨之呈現出三大特徵:

  一是跨界融通。技術之間、產業領域之間的深度滲透將催生“N+X”業態,以大數據與生產、消費等產業融合為代表的各類“互聯網+”成為新經濟主導產業的代表。

  二是產業發展路徑以創業到產業為主。優秀的創新型企業更可能呈現出爆發式成長態勢,與傳統企業的線性發展路線形成區別。

  三是新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將催生世界級產業集羣,即新技術賦能將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實現全產業鏈協同,加速培育產業集羣。具體而言,未來全球戰略必爭技術領域將涵蓋人工智能、生命健康、自動駕駛、細胞研究、先進材料、再生能源、節能技術、量子技術等新興產業領域。特別是數字經濟、新材料、生命健康更將成為我國在新一輪產業革命中要重點瞄準的關鍵方向。

  米磊:我認為要從兩個方面來看“未來產業”的內涵與特徵,一方面,新興科學技術在原有產業的基礎上提升效率,或者是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使用性能;另一方面,則是新的技術催生了全新的產業,開闢了過往人們想象不到的新空間。

  把握髮展主動權 創造增長新週期

  三問:為何中央頻頻要求抓緊佈局未來產業?

  王少峯:抓緊佈局未來產業是國家面向未來、面向2035年遠景目標提出的一個重要戰略思想。未來的生活要靠未來的產業去滿足,抓未來產業,實際上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進一步昇華,就是要通過供給側改革來滿足消費需求,影響和引領需求側。未來產業必須有未來技術做支撐,這就必須做好未來產業的技術儲備,同時創造好的政策環境,未來產業才能夠真正有未來。

  暴劍:未來產業代表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發展方向,是培育發展新動能、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獲取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所在。當前,信息網絡、生物科技、清潔能源、新材料與先進製造等領域正孕育一批具有重大產業變革前景的顛覆性技術,成為社會生產力新飛躍的突破口。國際科技競爭日趨激烈,科技制高點向探索人類自身、地球、宇宙等未知世界以及深海、太空、極地等領域拓進。當前的產業革命和國際經濟形勢對我們而言一方面是挑戰,另一方面也是難得一遇的戰略發展機遇,必須緊緊抓住機遇、快速精準地實現對未來產業的佈局。

  孫尚傳:中央將數字經濟、生命健康、新材料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的三個代表性產業,是非常準確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或者説新一輪科技革命必將帶來產業革命,是一個將傳統產業由線下搬到線上的過程,現在全球處於同等水平、同樣階段。我國亟需抓緊佈局,否則,將錯失良機。

  楊桂生:“一代材料一代裝備”,我國工業水平雖然近幾年進步很大,但與西方國家相比仍然存在着較大的差距,關鍵技術存在短板、過度依賴進口、出口結構單一,製造業整體上仍處於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的中低端。國內化工新材料整體自給率偏低,高端裝備產品國內市場消化率更低,知名商標和名牌產品較少,對其他產業的高、精、尖技術的突破和應用帶來極大的制約。發展未來產業,中國材料業和裝備業應率先發力。

  王印祥:未來產業要提前佈局、頂層設計、綜合協調,單個公司或研究機構的單打獨鬥難以解決未來產業的瓶頸,抓緊佈局,才有可能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

  四問:目前我國發展未來產業面臨哪些機遇?哪些領域會催生出未來產業?

  張曉峯:“未來產業”既是存量的升級、躍遷,又是增量的破局。國務院2017年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指出,要通過壯大智能產業、培育智能經濟,為我國未來十幾年乃至幾十年經濟繁榮創造一個新的增長週期。AI+5G雙引擎驅動,新基建與產業智能化結合,將推動中國向智能經濟、智能社會轉型,向高質量發展演進,從而避開中等收入陷阱,並迎來下一個長景氣週期。

  李竹:我們持續看好的領域包括先進製造,比如機器人、商業航天和芯片等,另外就是新材料和生命科技。當下形勢和國際大環境下的內循環和外循環,都要求中國的產業鏈要重構自身供應鏈,而這個過程會帶來很多新的創業機會。比如,在半導體領域,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越來越多的國內廠商選擇國產芯片,這裏面就出現很多新的投資機會。

  在新材料上,國家對基礎研究的重視,半導體、商業航天和5G等的發展,都會帶動新材料技術的發展,雖然新材料的門檻很高,但是潛力大,前景好。伴隨疫情,大健康產業正迎來黃金髮展時期,它將會是一個風口產業、藍海產業、國家戰略產業、全球化產業。

  五問:我國未來哪些領域可能誕生世界級領軍企業?

  王少峯:我國有望在“5G+”、數字健康、人工智能、新零售等四大領域形成世界級領軍企業。以華為為代表的未來通信、以中車為代表的未來交通、以京東方為代表的新型顯示、以BAT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應用領域,都已經或有希望誕生世界級的領軍企業。

  王印祥:“生命健康”既是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是未來產業,主要包含藥物研發、高端醫療器械、精準醫療與醫療數據等現代醫學的前端領域。新藥研發是生命健康領域的基石,是醫藥行業創新之源,對人類健康和生命安全有着重大意義。新藥研發是生命健康產業產值佔比最高的行業,佔總產值的一半以上,也是生命健康這些分支中技術要求最高的。我們雖然是一個製藥大國,但還不是一個真正的製藥強國。與歐美相比,我們的醫藥產業在創新研發等領域還存在較大差距。當然隨着國家政策環境的改善、資本市場的支持、研發基礎實力的提高和許多海歸科學家的創業,這些差距正在日漸減小。

  機遇大於挑戰 疫情加速成長

  六問:新發展格局對未來產業的佈局和發展將產生哪些影響?

  王少峯:從未來產業發展佈局看,這要求我們牢固樹立產業鏈和產業集羣的發展思路,既將企業置身於全球產業鏈中,又在區域(如京津冀)加強新型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本區域產業鏈體系,從而實現產業開放和產業安全的有機統一。在這個意義上,未來產業的發展就有了“雙保險”,總體和長遠都是利好的。

  暴劍:雙循環的內涵是一種新的發展格局,核心是把國內循環做起來、市場做大,而國際循環不放鬆。在內循環層面,要意識到中國本身是一個巨大市場,我們依靠人口規模、消費規模所帶來的數據量穩居世界前列,在數字經濟發展中大有可為。下一步,在消費互聯網之後便是“產業數字化”,核心是推進數字技術在製造業、服務業的的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應用。

  七問:正在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否會對未來產業產生重大影響?

  尹燁:從某種角度來講,疫情可以説是對全球社會經濟的一次重大考驗,催生了一批新興產業,我們看到了數字化技術的價值,看到了智能化的便利,也看到了生命健康產業的前景。

  暴劍: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性暴發,對人們的生產生活、社會發展、城市運轉都帶來了巨大影響。一方面,對於中國而言,強化自身科技創新實力、實現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的重要性愈發凸顯。特別是要瞄準人工智能、物聯網、生命健康、自動駕駛、航天航空、新能源、智能芯片、先進材料、3D打印、混合顯示等未來產業戰略必爭點,打造未來發展新優勢。另一方面,中國的數字產業對緩解疫情帶來的不便和負面影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這場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也為中國數字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意料之外的“場景”,甚至加速了一些“未來”產業的到來。

  楊桂生:新冠肺炎疫情成就了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新興業態的提速發展和滲透。疫情期間,從紅外線體温智能檢測,到雲辦公、雲課堂、遠程醫療診斷、健康碼、智慧物流等,從生活、辦公、醫療、物流、製造等方方面面初步從傳統方式向未來方式邁進,產業快速融合的趨勢也得到突顯。新技術和新應用的湧現充分體現5G網絡、人工智能、工業物聯網、區塊鏈、大數據、無人機等技術是“未來產業”關鍵基礎,“智能+”是未來產業的核心模式之一。

  遵循產業規律 培育眾創空間

  八問:我國在把握未來產業發展機遇中還面臨哪些挑戰、障礙和風險?

  李竹:近年來,我國在工業互聯網、智能製造、5G等方面已積累一定比較優勢,但是對標發達國家核心技術仍存在較大差距,要以強烈的危機感,搶抓機遇、主動佈局、狠抓落地,有所為有所不為,搶佔未來產業發展制高點。

  尹燁:主要風險和挑戰有以下幾點:一是關鍵核心技術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瓶頸,亟待突破。二是受疫情和全球經濟衰退影響,我國供應鏈產業鏈的安全性、穩定性,以及在全球中的地位受到極大挑戰。三是後疫情時代世界經濟格局面臨結構性洗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正在謀劃和推進製造業迴流,亟需重視和警惕。

  楊桂生:我國在把握未來產業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主要挑戰,從內部來看,一是目前國內國際經濟形勢下,企業資源配置和融資成本面臨壓力。二是中國材料業和裝備業基礎相對落後。三是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尚待完善。從外部來看,一是全球化經濟合作分工走勢及進程的破壞,為中國未來產業發展設置了重重障礙。二是技術變革轉化為社會變革時所面臨的衝擊和阻力。三是工業信息實現爆發式增長且相對集中地彙集在少數平台型企業,信息安全問題引發擔憂。

  九問:我國應形成怎樣的未來產業空間佈局?

  米磊:國內更有希望構築未來產業高地的,一定是在領導層面擁有更開闊的視野、更靈活的思維,在環境層面有着豐富科技創新資源,或者雄厚產業基礎的地區。目前國家重點培育的科創中心北上廣,以及其他創新資源相對聚集的城市應該是最有希望的。

  暴劍:以北京的經濟強區朝陽區為例,數字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超過50%,國際化資源豐富、市場化要素齊備、商務配套成熟、科技創新土壤深厚,具備未來產業發展的產業基礎優勢、創新服務優勢、產業載體優勢。近期,朝陽區出台了《朝陽區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年)》,強化以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十問:對國家和各地佈局未來產業,有哪些政策性建議?

  尹燁:一是建議以問題為導向,在“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在政策上大力促進自主創新,圍繞“卡脖子”的問題清單,鼓勵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去攻關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研發顛覆性新技術。

  二是以重大需求為引導,鼓勵瞄準關鍵核心技術進行重點攻關。對於需要突破的關鍵核心技術項目,建立一套選賢任能、讓能者脱穎而出的體制機制,以解決問題成效為衡量標準,以市場競爭機制激發創新活力,調動各方資源,培育世界一流的創新型企業、學術和科研院所。

  三是在已經實現了“不卡脖子”的技術和產業上,要持續擴大優勢,防止“滿目山河空念遠”,只想着自己沒有的,而忽略了已經在手的優勢。

  陳勁:一是打造未來產業策源地。積極發揮央企、一流大學、新型機構、中小企業等四類未來產業創新主體以及各地的科創中心在未來產業的原始創新、顛覆性創新方面的重要作用,在人才和資金等方面給予充分的支持。

  二是打造未來產業孵化平台。圍繞未來產業重點領域的創新創業需求,建設未來產業孵化器、加速器等各類眾創空間。

  三是積極探索設立面向未來產業的天使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引導產業資本、金融資本、社會資本支持未來產業發展。

  四是加強未來產業的政府服務和政策支持。政府的重要職責是強化未來產業頂層設計,通過編制未來產業發展專項規劃,理性選擇優先發展的重點領域。

  孫尚傳:世界歷史已經多次證明,一個國家的未來“決勝於未來產業”。但只有科技和工業的強大,不能保證這種強大可持續,只有給強大科技和工業加上道德之錨,工業強國才能成為可持續的真正強國,人類文明才能延續。

  米磊:對於各地方來説,一定要避免同質化,以防出現不同地區進行重複性競爭;應從全國層面整體佈局,根據不同地區的優勢區別定位,將其作為“長板”不斷加強,讓中國成為更具科技內涵和實力的“大木桶”,而並非讓各地分別形成缺乏產業競爭力的“小木桶”。

  張曉峯:一是優先發展科技驅動、創新驅動的產業。如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國家網絡安全空間、深空探測及空間飛行器在軌服務與維護系統、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智能電網、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大數據、智能製造和機器人、重點新材料研發及應用,以及“新一代人工智能”。二是既強調產業,也要重視生態與智力資本。通過知識管理、知識封裝、知識複用,知識的函數化、APP化等實現知識資本化,並進一步延伸為智力資本。三是強調生態的力量,在生態建構上加大引導與投入。生態基因鮮明、生態能力強大的公司與產業才有未來。這樣的未來企業、產業會形成非常強的領袖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6170 字。

轉載請註明: 瞭望 | 為什麼説一個國家的未來“決勝於未來產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