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堅持科學規則推動溯源工作

由 解洪海 發佈於 科技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2日上午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新冠病毒溯源情況。國家衞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新冠病毒溯源是一個科學問題,中國政府一貫支持科學開展病毒溯源,反對將溯源工作政治化。溯源的目的是把病毒的源頭搞清楚,能夠有效地採取措施,防止類似疫情再次發生。所以一定要本着科學原則,按科學規則推動這項工作。

中國秉持公開、透明、科學、合作的原則,全力支持世衞專家組工作

曾益新介紹,今年年初,世衞組織國際專家組正式來華開展病毒溯源全球研究中國部分的工作。中國秉持公開、透明、科學、合作的原則,全力支持世衞專家組工作。“我們和地方政府一起盡全力組織協調相關單位,完全滿足世衞專家參訪的要求。”

曾益新介紹,這次溯源研究報告是全球溯源研究的中國部分,專家組得出以下結論:蝙蝠和穿山甲中發現的與新冠病毒關係最密切的冠狀病毒,從序列來看和新冠病毒同源性最高,但是這些病毒仍然不足以證明是新冠病毒的直接祖先。儘管同源性很高,但還是有一定差距。結合臨牀流行病學、動物和環境檢測等各個方面的研究結果,聯合專家組最終確定了病毒出現途徑的幾種可能性:人畜共患病直接溢出是“可能到比較可能”;通過中間宿主引入是“比較可能到非常可能”;通過冷鏈傳入是可能的;實驗室引入是“極不可能”。

“報告發布幾個月來,越來越多科學證據表明,這份報告是一份很有價值、權威的、經得起科學檢驗、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報告。報告的結論是科學的,產生的過程也始終堅持科學原則。”曾益新説。

關於下一階段的溯源工作,曾益新表示,對於中國部分報告中明確需要補充完善的任務,正在積極支持相關單位和科學家持續開展、努力推進,會及時向世衞組織反饋。另一方面,報告也為下一步全球框架下多國多地共同開展溯源研究指明瞭方向,應該沿着這個方向繼續前進。

病毒溯源要以科學為依據,尊重科學才能有效溯源

針對“有關病毒從實驗室泄漏”等謠言,中科院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主任、武漢病毒所研究員袁志明表示,新冠病毒是自然起源的,已經成為學術界的普遍共識。作為生物安全等級、防護等級最高的實驗室,武漢P4實驗室在2018年正式投入運行以來,沒有發生過任何病原泄露和人員感染事故。

對於世衞第二階段溯源計劃將“中國違反實驗室規程造成病毒泄漏”這一假設作為研究重點之一,曾益新表示,到目前為止,武漢病毒研究所的職工和研究生沒有一人感染新冠病毒。武漢病毒所沒有開展過冠狀病毒增益功能研究,沒有所謂的人造病毒。世衞專家組親自到武漢病毒所進行實地考察,也得出病毒由實驗室泄漏“極不可能”的結論。“所謂第二階段溯源計劃,可以説是既不尊重常識,也違背科學。我們是不可能接受這樣一個溯源計劃的。”

曾益新表示,第二階段病毒溯源應該在第一階段病毒溯源的基礎上延伸,應該以WHA73.1號決議作為指引,經過成員國充分討論磋商後開展。對第一階段病毒溯源時已經開展過的,尤其是已經有了明確結論的,就不應該再重複開展,而應該在成員國充分廣泛磋商的基礎上,推動在全球多國多地範圍內開展早期病例搜索、分子流行病學、動物(中間)宿主等方面的溯源工作。

“我們希望世衞組織能夠認真地考慮中國專家提出的考量和建議,真正地將新冠病毒溯源作為一個科學問題,擺脱政治干擾,積極穩妥推動在全球多國多地範圍內持續開展溯源。要加強各國溯源科研的合作交流,要儘快找到最有可能的病毒源頭,盡最大努力預防類似的疫情再次發生。”曾益新説。

關於早期的原始數據的提供問題,中國—世界衞生組織新冠病毒溯源聯合研究專家組中方組長梁萬年表示,對溯源工作最重要的就是早期的信息和資料。早期174例病人的數據,專家們在武漢期間已經進行了全部展示。“當時我們把這些數據庫集中起來,和國外專家一起進行分析研究。為了保護病人的隱私,我們不同意提供原始數據,也沒有讓他們進行拷貝和拍照。當時,國外專家也給予了充分理解,也認為這是一個國際慣例。”

持續攻關、加強合作,回答好“病源從哪裏來”這一重大命題

為了回答好“病源從哪裏來”這一重大命題,我國組織科技力量、盡鋭出戰,圍繞動物溯源、人羣溯源、分子溯源、環境溯源等重點方向,積極開展了科學溯源研究工作,目前取得了一些階段性進展。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舉例説:“疫情發生之初,我們就組織對31個省份的野生動物、家禽家畜進行了病毒檢測,共檢測了8萬多份樣品,沒有發現1例新冠病毒抗體或核酸陽性。此外,我們還對蝙蝠、穿山甲等攜帶的冠狀病毒進行研究,研究它與新冠病毒的相似性到底有多大。”

徐南平介紹,通過與各國科學家的共同努力,溯源研究取得了積極進展。截至今年7月19日,中國與國外團隊聯合發表溯源相關論文225篇,國內研究團隊發表論文352篇;依託國家生物信息中心建立的全球共享的新冠病毒信息庫,已經收集分享全球範圍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253萬餘條,為全球177個國家和地區近30萬用户提供了服務。

已經有多項研究結果表明,新冠病毒在全球多地的出現時間要早於我們先前的已知時間。對此,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北京協和醫學院校長、國家呼吸醫學中心主任王辰認為,這些結果提示了新冠病毒可能有多源性。“溯源過程是如此複雜和多元,因此我們要‘真求起源’,就不要侷限視野,而應當拓展視野。這是全球各地進行多點、多方位、立體溯源的方向性問題。”

梁萬年表示,下一步無論是早期病例、生物樣本、基因序列、天然宿主、中間宿主還是冷鏈,都離不開全球多國多地共同開展研究;要了解可能導致病毒跨物種傳播,進而在全球蔓延的整個的科學過程,就必須深入瞭解病毒的多樣性和在動物宿主中的進化,動物、環境和人類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有助於病毒在人和人之間傳播的影響因素。

“病毒是人類的共同敵人,無論是預防還是治療,都需要我們團結來共同應對,在溯源這個重大的科學問題上,需要全世界科學家的合作,也需要各國政府、民眾的共同努力和合作。”梁萬年説。

作者:本報記者 谷業凱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