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評論丨必吃榜屢屢踩坑,信息氾濫時代的“致盲效應”

封面評論丨必吃榜屢屢踩坑,信息氾濫時代的“致盲效應”

□蔣璟璟

近日,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執法總隊聯合各區局,根據線索對上海市涉嫌從事“刷單炒信”業務、組織虛假宣傳的6家公司開展集中執法。經初步調查,疑似委託“刷單炒信”商户約150餘家,涉案刷單金額約80萬元,擬立案5起。失真的好評,惡意的差評,讓用户根本無法瞭解到真實情況。隨着必吃榜屢屢踩坑,曾以評價體系搭建而起的點評網站,也因為商家的商業化導流行為,逐漸變了味道。(中新社)

移動互聯網大行其道的今天,公眾的消費決策,高度依賴各類APP內的“體驗反饋”。許多以UGC內容為核心的社區,簡直成了消費者吃喝玩樂的指路明燈。最開始,此類工具是神器,而隨着時間的推延,則越越來越像是“挖坑設陷”。現實情況是,跟着網紅大V走,十有八九會被賣人頭;循着“必吃榜”打卡探店,很多時候也是難吃到讓你懷疑人生。

一個信息氾濫的時代,也是一個信息遮蔽、信息致盲的時代。打開各類點評APP,我們能很直觀看到訂單量、評分以及各類內容詳實的“點評”。這種基於消費者自發分享真實消費感受的市場評鑑機制,在理論上是成立的。然而從實踐情況來看,則是另一回事。首先,願意無私奉獻、無償點評的“活雷鋒”還是太少太少;在此前提下,某些組織化的、有償化的刷單團隊乘虛而入,並以人數之眾、行動之整齊劃一,迅速接管了點評網站的信息生產與輿論導向。

事實上,非但是刷單公司,相當一部分網紅大V在其間也是起到了極壞的作用。一個基本的道理是,網紅大V均有變現的需求,所謂的探店推薦,往往就是收錢打小廣告罷了……哪裏有評價,哪裏就有刷單。哪裏有帶貨,哪裏就有掉坑。一個被源頭污染的網絡意見生產機制,必會引發市場競爭和消費秩序的連鎖混亂。直面風險,專項執法、集中執法,必須投入更大的氣力,既要嚴查刷單、帶節奏的團伙,也要進一步壓實平台的主體責任才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02 字。

轉載請註明: 封面評論丨必吃榜屢屢踩坑,信息氾濫時代的“致盲效應”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