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似電穿月翩如風送鸞--紫禁內外的冰嬉之樂
《中國美術報》第259期 副刊
北京之冬,寒風凜冽,水澤腹堅。紫禁內外,上至皇室貴族,下到平民百姓,都有一項共同的娛樂--冰嬉。
冰嬉,是中國古代北方地區冰上運動的總稱。清早中期,冰嬉被奉為滿洲國俗,宮廷的冰嬉項目主要有三種:搶等、搶球和轉龍射球,具體規則和表現形式在各個時期皆有差別。
搶等,類似今天的速度滑冰比賽,通常在距離皇帝冰牀數里外設起點,在冰牀前皇帝的最佳視線範圍內設終點。參賽兵士腳踩冰刀,排好隊形,在長繩後等待發令。發令後,兵士爭先恐後向前滑行,比賽場面火熱激烈,率先到達終點者可得一面小旗。最終,參賽者以到達先後評定等級。
搶球,雖被清人視作冰上蹴鞠之戲,但比賽規則更近似於今天的橄欖球。參賽人數不等,少時一隊十人,多時一隊數十人,通常以服色區分陣營。乾嘉時期文人李鼎元《師竹齋集》中介紹了搶球比賽的規則和盛況:“金海冰上作蹴鞠之戲。每隊數十人,各有統領,分位而立。以革為球,擲空中,俟將墜,羣起爭之,得者為勝。或此隊之人將得,則彼隊人蹴之令遠,以便捷勇敢為能。即黃帝練武之遺。”
在冰上列隊轉龍並較射天球,是乾隆朝創立的新項目。清早期的射天球並不在冰面上,多是應端午節令為之。具體規則為:演武場上置旌門,上懸一天球,其內放置瓦器,瓦器內又放一對信鴿。射箭者射穿天球,射碎瓦器,又不傷信鴿,助信鴿飛出樊籠,翔於寰宇,可得重賞。與上述射天球相比,冰嬉中的較射天球,考察的不是精準度,而是在移動中射中目標的能力。故所用天球為皮質,內無瓦器、信鴿之屬,其上還裝飾八角寶蓋,垂下八條各色流蘇。八旗兵弁在冰上列隊繞旌門滑行,待滑行至旌門附近,拉弓控弦,射中天球,即可得重賞。
在故宮博物院藏張為邦、姚文瀚合繪《冰嬉圖》中,可見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正紅旗、鑲白旗、鑲紅旗兵弁按照尊貴程度依次出場,較射天球(圖中未見正藍、鑲藍二旗,當是參與人物眾多而畫幅有限之故)。有趣的是,冰嬉中融入了百戲的元素。每旗仍是八組表演者,每組通常可再分為四個亞組。第一、第三亞組是負旗者和射箭者各一名;第二、第四亞組通常是一名或數名百戲表演者。其中,第二亞組以表演樂舞、雜技居多,第四亞組以表演武術居多。雜技、樂舞表演包含舞叉、頂杆、疊羅漢、倒立、吹笛子、舞中幡、擎舉海東青等;武術表演則涵蓋刀、槍、劍、戟、斧、棍、盾等兵器及拳術等。在各旗雜技表演者中,有多名小兒登場,蓋以其體輕靈活、便於託舉而入選。
遲至嘉慶朝,轉龍射球的名稱被確立下來,較射的內容還添加了射地球一項。射地球本是乾隆朝增設的武科鄉會試中的馬射項目,這也反映出嘉慶朝注重冰技、騎射的傾向。
【清】張為邦、姚文瀚冰嬉圖(局部)絹本設色故宮博物院藏
逮至道光朝,內外交困的社會現狀迫使統治者捨棄一些國俗、祖制,故冰嬉的規模日漸縮小。道光十一年起,內務府三旗首次作為冰嬉表演的一支隊伍出現在文獻記錄中,且出現得愈來愈頻繁,有取八旗陳冰技而代之之勢。此時期清宮冰嬉的參與人數、表演規模、恩賞數量,皆大打折扣。自1840年始,清宮連續三年停閲冰嬉。之後,冰嬉在清宮消失了半個世紀之久。
光緒十九年重興冰嬉時,宮中上下對冰嬉的記憶已然模糊,還需內務府調閲圖冊、成案,經過一番學古創新,呈現出一套全新面貌的冰嬉:創於乾隆朝的轉龍射球已經被拆解成大龍、小龍、射天球和射地球四個項目;搶等易名為搶旗,搶球易名為抓行頭;另有單人滑、雙人滑等新項目。此外,彼時僅僅依靠八旗兵弁已經無法呈現精彩絕倫的表演,故許多民間的冰嬉能人、高手得以參與其中。童子拜觀音、夜叉探海、王祥卧魚、左右朝天燈、蝶戀等有技術難度的冰上表演在禁中連番上演。
值得一提的是,冰嬉在北方民間具有廣泛的羣眾基礎,是得益於自然環境的娛樂活動。在皇家冰嬉盛典之外,冰嬉活動異彩紛呈,別具意趣。清乾隆朝畫師金廷標曾繪《冰嬉圖》。圖中,十名小童結伴來到結冰的池塘邊,其中幾名膽大的孩子已經率先走到了冰面上。金廷標着重刻畫了冰面上孩童或仰面摔倒、或相互攙扶、或欲爬又跌、或小心翼翼的情態,憨態可掬,天真可喜,令人忍俊不禁。岸上的四個小童手持如意、懸磬戟、紅色蝙蝠玩具和爆竹等物,以諧音寄寓事事如意、吉慶有餘、洪福齊天、竹報平安等吉祥祈願,暗示歲朝之際的節日背景。
【清】 金廷標冰嬉圖紙本設色260cm×98cm故宮博物院藏
冰嬉起源自中國北方人民的生產、生活,與其勞作和娛樂息息相關。其中藴含的技藝和智慧來源於萬千百姓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追溯其發端不應限於某個人、某個民族或某個機構。在清廷停閲冰嬉的歲月裏,民間對冰嬉熱情不減、高手輩出,便是明證。
紫禁內外的冰嬉之樂,兼容天家恢宏浩大之聲威,幷包市井煙火歌哭之悲欣,或訴諸丹青,或載於文翰,或演繹成一段段坊間傳奇,隔着靜默的時間,留待有緣人尋見。■
(作者系故宮出版社宮廷歷史編輯室副主任)
編輯 | 楊曉萌
製作 | 馮雅穎
校對 | 王密林
《中國美術報》藝術中心內設美術館、貴賓接待室、會議室、茶室、視頻錄播室,背靠中國國家畫院,面臨三環,功能齊全、設備完善,誠邀您到此舉辦藝術展、品鑑會、研討會等活動。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西三環北路54號
聯繫人:顏培大 聯繫電話:010-68464569 15711102835
《中國美術報》為週報,2022年出版38期。郵發代號:1-171
1.全國各地郵政支局、郵政所均可訂閲,190元/年
2.直接向報社訂閲,發行聯繫人:吳坤 電話:13071178285
新聞熱線
電話:010-68469146
郵箱:zgmsbvip@163.com
【來源:中國美術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