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地球兩場持續上百萬年的雨,一場孕育了生命,一場將恐龍推向王座

由 費莫白竹 發佈於 科技

地球上曾經下過兩場持續上百年年的大雨,第一次大雨發生在地球剛形成後不久,這場大雨孕育了地球最初的生命;第二場大雨發生在晚三疊紀時期,距今約2.3億年前,這場大雨讓獸族一蹶不振,卻讓恐龍登上了王位。

原始海洋的形成

地球形成於大約46億年前,在地球剛形成時,地球表面一片炙熱的岩漿,温度高到生物無法生存。

在如此高温環境下,水也無法以液態的形式存在,大量的水分子被蒸發到大氣層中,還未降落時就又被蒸發,因此它們無法以降雨的形式落下。

隨着地區温度的不斷冷卻,地面温度終於降到了沸點以下,被蒸發到大氣層中的雨終於可以降落在地球表面,就這樣,在地球最初形成的一段時間裏,地球上持續下了一場幾百萬年甚至上千萬年的雨。

這場大雨匯聚到地球低窪地帶,形成了原始江河湖海,不過雖然稱那時的海洋為原始海洋,但其實原始海洋的鹽分較低,和如今的海洋成分天差地別。

原始海洋的形成,可謂是為地球生命誕生奠定了基礎,這是因為在早期地球上,大氣層中還沒有臭氧層,紫外線能夠直接照射到地球表面,這使得地球生物無法在地球表面生存。

然而紫外線的另一個好處是,紫外線以及宇宙射線,雷電等釋放的能量有利於有機物的合成,所以在過去原始海洋中存在着許多有機物,這一點通過米勒實驗就能看出。米勒實驗是將原始大氣,原始海洋放在與外界隔絕的玻璃瓶中,並使用電火花來模擬早期地球上的閃電,結果過了一段時間發現有機物的生成,證明了有機物可以從無機物中產生。

原始海洋中充滿了各種有機物,為生命誕生提供了一定的條件。而且,原始海洋可以隔絕紫外線,使得生命能夠在海洋中誕生。

所以目前主流科學理論認為:地球生命起源於海洋。後來科學家們又從海底熱泉口找到了原始生命出現的依據。而現如今,科學家在搜索地外生命時,也把擁有液態水作為最重要的依據之一,甚至科學家們預測木衞二以及土衞二上存在生命,原因就是因為它們存在着液態水,並且海洋底部擁有和地球一樣的海底熱泉口。

卡尼期洪積事件

如果説地球上第一場持續上百萬年的大雨催生了地球生命,那麼第二場持續上百萬年的雨則使恐龍登上了地球霸主的寶座。

在晚三疊紀時期,板塊運動到了最緊密的時期,此時幾乎所有的大陸都緊緊的粘合在了一起,形成盤古超大陸,這也導致來自海洋的水汽無法深入內陸,以至於當時地球上許多地方都呈現出了荒漠景觀。

除此之外,當時地球上的火山也非常活躍,火山持續不斷地向地球噴發岩漿以及大量温室氣體,導致氣温上升。

然而在距今2.3億年前左右,不知道是什麼因素導致了地球環境到達臨界點,一瞬間狂風夾雜着暴雨,地球上開始出現了一場持續兩百萬年的大雨。

在這場大雨之下,地球板塊也開始鬆動,開始逐漸分離,這大大緩解了超大陸內部的乾旱,使得原本的荒漠、草原地區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森林景觀。

從理論上講,森林裏植被眾多,能夠提供的能量也更多。但是對於已經適應了以蕨類為食的食草動物們來説,裸子植被能量匱乏,而且難以消化,於是大量食草動物倒在了這場大雨之中。而恐龍由於能夠更好地消化這些植物,所以迅速佔領地球空缺的生態位。在卡尼期洪積事件之前,在地層中發現的脊柱動物化石,恐龍只佔了5%,但是大雨之後,恐龍化石佔了90%。

而哺乳動物所屬的獸族在這次競爭中失敗,徹底淪為邊緣角色,並在恐龍統治的那段時間裏以體型較小,並且以樹棲或者地下挖洞的形式生存。

雨為什麼能持續幾百萬年?

我們知道,即使大氣中的水汽再多,也無法持續上百萬年的時間,既然如此,那為什麼地球上曾經下過兩場持續上百萬年的大雨呢?

其實這是因為全球變暖。當地球温度大幅度升高時,此時地球上的蒸騰作用也會更加強烈,就像在熱帶雨林地區,當地温度較高,所以這裏的蒸騰着作用非常強烈,而蒸騰之後的水汽又會以降雨的形式落在地球上,所以這裏的降雨就非常多。

在地球剛形成之初時,地球温度雖然在不斷地下降,然而地球温度總體而言依舊較高,所以降落在地面上的水汽又會重新被蒸發,又以降雨的形式落在地球上。

而在卡尼期時期,由於火山運動,導致地球上温室氣體含量較高,所以温度也偏高,因此降雨也較多。

從這兩場持續上百萬年的大雨中我們可以看出,如果我們放任地球温度不管,任由全球變暖,那麼在不久後我們或許也會面臨一場持續上百萬年的大雨,只是我們能不能度過這個超長“雨季”,就無從得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