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怪獸充電還剩多少電?

由 慕容亦凝 發佈於 科技

撰文\相話三言

編輯\藍山

融資、招股、上市,怪獸充電在資本加持下,一路橫衝直撞闖進納斯達克。

不過四年。

隨着美債收益率回落,四月第一天的科技股普遍走高。截至週四收盤,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中有193只上漲、99只下跌。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頂着“共享經濟第一股”成功IPO的怪獸充電,早盤一度破發,即使午後拉起了幾根陽線,尾盤也再次跳水。

從後來者到“三電一獸”再到行業第一,怪獸充電從挑戰者到領導者的逆襲之路,上一個這樣的標杆企業還是拼多多。

在招股書中,怪獸將自己定義為“消費科技公司”。然而,除了佔到營收95%以上的移動設備充電業務之外,幾乎沒有任何第二增長點。有意思的是,他們在年初內部孵化的白酒品牌“開歡”,已在線上線下同步發售。

難道他們也想靠這個入圍兩院院士?

怪獸上市當天,街電和搜電兩大共享充電寶品牌宣佈合體,並宣佈合併後的主體市場份額行業第一。

正如怪獸在招股書中披露的風險,他們難以保證現在的增長率能維持多久。盈利模式單一、資本規模小、競爭者眾多、進入門檻低,似乎每一個風險因子都在暗示市場:EM的電池並沒有處於自身理想的温度帶之間,掉電速度正在越變越快。

01

和怪獸充電IPO消息一同發酵的,還有公司CEO被兩位天使投資人起訴的負面輿論。

訴訟原因倒也簡單,是早期投資人認為蔡光淵曾承諾給予他們共計3%的股份,至今仍未兑現。

市場有一個傳言是,B站早期的投資人之所以退出,是因為B站方面希望引入騰訊、阿里這樣更有資源、實力更加雄厚的資方,怪獸和天使投資人的糾紛,是否也是如此?

除了當事人,沒人知道真實原因到底是什麼,總之B站處理得不錯。

言歸正傳,説回怪獸。在它的發展過程中,有兩個人物至關重要,殷志華和徐培峯。

殷志華其人,業內傳言是王興的表弟,歷任美團華東大區總經理、全國大客户負責人、智慧餐飲事業部總經理。

作為互聯網史上高管流失最快的公司,美團的派系之爭一直是外界津津樂道的話題,其中最喜歡被拿來説的,莫過於掌握財權的老闆娘郭萬懷和主管人事的表弟殷志華。新美大合併之後,殷成為智能餐廳的負責人。

而徐培峯,怪獸充電COO,曾是美團眾包事業部總經理,早餐業務、線下超市、浙江大區域總經理。

兩人於2017年5月相繼從美團離職,而在此之前,便有消息稱這兩人加入怪獸充電創始團隊。

隨着股權糾紛一同爆出的,還有大量微信聊天截圖。在一個名為“開戰!共享充電Go”的微信羣裏,殷志華和徐培峯赫然在列。

在馮一名提供的怪獸早期BP中,光明正大亮出“美團9大高管直接持股 ”的名號,其中就有殷志華。據説殷當時提供了一份名單給馮,並承諾這些高管都可以安排參股怪獸。

《美團成功秘密:農村包圍城市戰略的運用》一文中,提到殷志華2013年從華東大區調任上海大區城市經理,一年多時間,就讓上海站的業績從每年6000多萬增長到一個多億。

巧的是,怪獸在創業初期,就能在上海地區做到15000個點VS競爭對手2000。

在共享充電行業,怪獸算不上先行者,但它卻能後來居上。

和怪獸與街電不同,來電最早是選在地鐵口、車站、商場等人流量可觀的場景進行布點,而不是進入店內。街電與怪獸的運營模式極為相似,都是把目光投向B端商家,如酒吧和ktv這樣的小場景。

但怪獸的擴張之路,要比同行迅猛許多。

艾媒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3月,怪獸充電成立僅10個月,城市拓展數量便達到200,光速躋身共享充電寶第一梯隊。而自2015年開始運營的來電,3年的城市拓展數量才剛剛達到270個。

在公開報道中,除了美團地推背景的聯合創始人,怪獸創始人Mars第二個找到的機構是清流,並通過清流結識了高瓴、順為、小米等天使輪投資。

IT桔子顯示,2017年4月,怪獸充電在產品上與紫米科技達成合作,紫米作為小米移動電源及相關配件的生產商,是雷軍口中那個“紫米從開始三年有可能做到100億”的供應鏈代表企業,也是小米充電寶佔了80%市場份額(這話不是我説的)的不二功臣。

招股書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以及2020年12月31日,怪獸對紫米的應付金額分別為人民幣1.933億元、人民幣7,790萬元,用於購買移動電源和機櫃。

至於小米的供應鏈有什麼優勢:

02

即便是含着金鑰匙長大,但根據怪獸招股書披露的數據,增長乏力的問題已經暴露無遺。

與2019年相比,2020年淨利潤出現明顯回落。怪獸充電把原因歸結為疫情影響,但這是表象,導致其盈利能力大幅下跌的核心原因應該是營銷費用和入場費的大幅飆升。

怪獸充電有兩種運營模式,直營模式和網絡合作夥伴模式。直營模式由怪獸自己管理充電寶和機櫃,根據預期收入向POI合作伙伴支付入場費,這筆費用大概佔到設備產生收入的五成到七成。在網絡模式中,怪獸和合作夥伴共同管理充電寶和機櫃,這筆佣金則佔到總收入的75%-90%。

數據顯示,怪獸充電的入場費從2019年的1.1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3.8億元,同比增長260.2%;付出的佣金則從2019年的8.22億元增加至2020年的11.96億元,增長45.5%。

這麼一看,怪獸似乎只是個信息服務的撮合商,要命的是這個撮合商還不是輕資產運營。

入場費和佣金支出擴大從側面印證了行業競爭的加劇,而擺在怪獸面前的問題是,不僅要面對來自同行對點位的爭奪,還要在巨頭入場的陰影下艱難求生,也許這就是他們在上市前夜匆忙投向阿里的原因?

背靠美團建立的市場優勢,在正主宣佈入場的那一刻顯得搖搖欲墜。

去年3月,美團共享充電寶事業部成立,同時開啓名為“百城大戰”的地推戰略,並在一個月後提交了“美團充電寶”商標的註冊申請。

美團在做新業務的時候,很喜歡“戰略性虧損”這個概念,所以放置美團充電寶的商家只需提供場所,不用繳納任何押金就能獲得美團充電寶60%的收入分成。並且消費者每使用一次,美團點評上商家的真實點擊量就會增加一次。

原本需要付費的業務,現在只需要擺個充電寶櫃機就可以白嫖。如果我是商家,當然是選美團啦。

03

對於初創公司,商家分成比例不斷提高讓經營成本一升再升;反饋到消費層面,就是共享充電寶一次又一次地漲價。

1元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以怪獸為例,普通場所已經上漲至4元一小時,而酒吧、夜店等人流密集的場所已經達到10元每小時,多用幾次買一個充電寶的錢也就出來了。

市面上的共享充電寶都存在一個共性,就是充得比較慢,兩三個小時就得花費十多元。

共享經濟發展的普遍規律是前期通過低價以及補貼搶佔市場,待用户基本盤擴大到一定規模,通過走量覆蓋成本乃至盈利。共享單車打得就是這個算盤,但只有共享充電寶做成了。

二者實際上有很大差異,單從使用頻次來看,2017年5月,ofo單個用户日均使用次數為5.49次,摩拜為3.79次。相比之下,來電的平均日調用頻次只有0.7-0.8次。

這主要是由於共享單車對用户來説是日常剛需,而共享充電寶更多時候是急需。雖説急需的價格敏感度不那麼高,但用户對共享充電寶的付費意願同樣存在價格臨界點。

當#共享充電寶漲價#的話題頻頻出現在社交媒體上,我們已經可以隱約窺見怪獸續航不足的未來。

怪獸充電的營收主要由三部分構成:移動設備充電業務、移動電源銷售以及廣告等其他收入。

近兩年移動設備充電業務即共享充電寶的收入佔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5.2%、96.5%,整個公司的營收高度依賴充電租賃業務,營收結構單一且至今沒有找到下一個財富密碼。

王興和張濤最親密的時候,能因為志趣相投從台上聊到台下,最後結伴返回上海。但到公司交割之時,即便張濤心裏明白賣與不賣應該是一個理性思考過程,也忍不住在最後的告別會上和同事抱頭痛哭。

據説怪獸最早的機構投資者清流資本,給被投企業拉了個微信羣叫“食色性也”,因為他們認為投資就是投人性。

不知道今年三歲的怪獸在不在這個羣裏,又對所謂的人性有多少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