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閆雯雯 吳德玉
清明節前夕,南京雨花台功德園上了熱搜。原來,為了避免清明祭掃民眾扎堆,園區建成了5G基站開通5G網絡,為“雲”祭掃提供更加高清、流暢的視頻畫面,民眾可通過網絡平台輸入逝者的姓名,觀看代客祭掃直播,在線上獻花、進香、點燭,寄託哀思。
從2000年在中國出現,網絡祭掃已經21年了。封面新聞記者採訪擁有60多萬用户的網同紀念網站負責人王曉彥獲悉,祭掃網站沒有傳統殯葬業利潤高,網上紀念館除了基本的服務外,還可以自助上傳祭品,比如花或歌曲等,也可以個性設計家族的網絡祭祀空間等。
廖啓智去世當天即建紀念網頁
大家最難忘懷的明星是張國榮
幾乎每一個網絡祭祀平台都會有先烈、英雄、科學家和明星等名人紀念館,而目前一些名人去世時,不少祭祀平台也會第一時間上線其紀念館。
3月28日,香港著名男演員廖啓智因病去世。網同紀念網便第一時間將廖啓智的紀念網頁掛在首頁上,接受網友的追思紀念。
在網同站上,有一個分類叫做“演藝明星紀念園”,有240多位明星的紀念頁面。除了梅蘭芳、梅豔芳、趙麗蓉等中國演藝名人外,甚至還有好萊塢影星馬龍·白蘭度、費雯麗等人的粉絲為他們建立的紀念網頁。明星們的紀念館名字也多樣化,包括紀念羅文、 永遠的蓉兒、不朽的翁美玲、海闊天空念家駒、一生何求——陳百強紀念館、 永遠的“圍城”永遠的李媛媛等。
瀏覽人數最多的演藝明星主頁是張國榮的頁面,已經有485萬人次瀏覽,而且每到他的忌日,還會有粉絲參與到網絡祭掃中來。此外,有細心的粉絲還在張國榮的主頁上將他生前接受的採訪,好友們的悼文等都集納起來,更有上千名粉絲在頁面中留言紀念他,儼然成了關於張國榮的一個小型資料庫。
另外,黃家駒和翁美玲的個人紀念主頁也有百萬次的瀏覽量。
今年清明祭掃黑科技加持
5G“雲祭掃”和VR祭掃
在南京雨花台功德園的網站上,可以看到有300多個網絡祭祀的紀念館,其中包括著名畫家傅抱石、大屠殺見證者李秀英等。傅抱石夫婦的紀念館已經有10多萬次的瀏覽量。
在網上的紀念館中,除了點歌、獻花、點燭、上香、祭酒五大祭奠功能之外,還有增值業務,包括在線追思,自助上傳祭品等。
網上紀念館的建館費最高為340元,除此之外,每年的維護費為40-50元不等。除了基本的費用之外,還有各種增值服務,比如自助上傳祭品,比如花或歌曲、相冊費等,還可以個性設計家族的網絡墓園等。
南京市雨花台功德園幾乎每一年都在網絡祭掃上進行創新。早在2017年,該園便推出“代客掃墓”服務,並提供全程3D直播。死者家屬可向雨花台功德園提出服務申請,然後通過其官方微信公眾號進入“墓區祭祀”直播間,觀看“代客掃墓”的全程3D直播。
如今,已經有很多墓園擁抱了互聯網,提供各種各樣的線上祭祀方式。除了5G的“雲祭掃”之外,還有祭祀平台推出了VR祭掃。讓親屬們能夠通過VR技術全方位在網上進行祭掃。而今年有祭祀平台推出了全國各區縣VR全景網上祭掃,將這種祭掃的新方式推廣到了全國的範圍。
在國外,有澳大利亞的獨立遊戲製作商曾經想要研發一款VR應用,玩家通過這款遊戲將可以和已經逝去的親人見面,讓死去的親人在虛擬現實世界裏復活。
祭祀網站沒有傳統殯葬業利潤高
只要不虧就算滿意
2000年可以算得上是中國網上祭祀的元年。在那一年開始,國內陸續出現了幾十家網上紀念服務平台。這類的平台都有很多相同點,比如説頁面非常簡單清爽,使用方便,用户註冊後即可免費在網上進行祭掃,而建立紀念館,上傳逝者照片,添加生平簡介,事蹟、文集等,並供大家祭拜留言等功能的花費可忽略不計。這類型的網上祭祀平台在最多的時候發展到了上百家。
雖然網絡祭掃到如今已經邁入了第21個年頭,一些網站也積累了幾十萬的用户,但即便如此,網絡祭祀行業仍是一個不賺錢的行業。
擁有60多萬用户的網同紀念網負責人王曉彥透露,由於網站的公益性性質,只有一部分紀念頁面是付費的。而付費用户們所交納的費用也僅僅是網站運營所需的物質和人工成本。網站本身不賺什麼錢,所以費用非常低廉:“應該説不會虧太多,賺錢就別想了。據我所知,不光是我們,我們的同行也都是這樣。”
除了賺不了錢,如何為公司尋找人才也是個讓人頭疼的事兒:“最大的困難還是人才,估計整個殯葬行業的困難都在這裏。一是有些人不太認可這個行業,二是很難賺到大錢。其實傳統殯葬企業還好,畢竟利潤高,但我們祭祀網站就很尷尬,互聯網領域做哪個細分都比這塊好推廣,好賺錢,所以好的技術人才不願意踏入這個行業。”
王曉彥經營這個網站靠的是情懷。
她當年去北京工作時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這家網站,後來辭職去上海發展,卻因為老闆兼老友的因病離世迴歸並接手了這個公司。在接手的4年時間裏,王曉彥儘量保持公司的財務平衡,生活上的開支用自己別的公司的收入來貼補。
王曉彥的大量時間都花費在了經營網站方面,而且幾乎不賺錢。家裏也有人勸她算了:“又不賺錢又累,何必呢?”她卻認為這不是賺錢不賺錢的事兒,有一次網站意外出故障,曾經有網友留言:我逝去的親人紀念館在此網站已13年了,每天晚上都要上網和親人談心,前幾天卻上不了網了,使我很傷心!王曉彥説:“我覺得這一塊做的就是情懷,雖然是一個小眾化的產品,但是對有需要的人來説,它的存在特別有意義。”
王曉彥
怕後輩不再記得祖輩
年費最遠已交到2067年
看看親人們的留言,很多讓人淚目,有紀念父親的“懷念爸爸.....十八年的思念”,有媽媽給孩子留言“晚餐來了,嚐嚐”。有很多親人用逝者最愛的美食來呼喚“韭菜盒子!”‘“雞絲涼麪!”“牛肉鍋貼”“今天帶去的花喜歡嗎?”瑣碎如話家常,卻有着濃濃的親情。
王曉彥透露,由於每年年費的數額比較小,因此很多用户都是以10年為期限來進行續費的,其中年費最遠的單人紀念館用户預付費已經到了2067年,而目前付費建立紀念館最久的也已經21年了:“我們目前服務期最早的是在2000年4月由用户付費建立的一座紀念館,預付費服務期到2047年5月。”
為什麼一次性會交如此長時間的費用?背後的故事略心酸,王曉彥講道:“有一位老先生在2004年就為去世的父親建了一座付費紀念館,多年來一直自己精心打理。2017年他的母親在89歲高齡去世了,他便將單人紀念館升級成雙人館,而且支付了1000元的預付款。他説,我也不知道等我再老一點還能不能記得這件事,我也不知道將來等我離開這個世界之後,我的孩子們還會不會記得爺爺奶奶的紀念館,所以就一次性多付些年費吧。”
這位老先生父母的紀念館成為目前網同網站上預付費服務年限最長的雙人館,服務期到2061年11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