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德報告:腦機接口用到軍事領域還有多遠
圖片來源:蘭德報告《腦機接口:美國軍事應用和意義的初步評估》(Brain-Computer Interfaces: U.S. Military Applications and Implications)
新京報訊(記者 鄭偉彬 實習生 王雅晨)近日,美國蘭德公司發佈了一份名為《腦機接口:美國軍事應用和意義的初步評估》(Brain-Computer Interfaces: U.S. Military Applications and Implications)的研究報告,分析了“腦機接口”在未來作戰中可能的應用領域,以及未來可能面臨的潛在風險及挑戰,並對此給出了建議。
報告認為,雖然存在一定風險,“腦機接口”很可能在改進未來作戰中的人機協作方面提供相應的支持。然而,運用該技術時仍需採取預防措施,並減少開發和運用“腦機接口”技術中潛在的倫理和法律風險。
“腦機接口”可提高人類決策的速度和準確性
報告指出,在未來,作戰人員對“腦機接口”的潛在應用主要面臨以下兩方面的要求:處理大量數據來提高決策效率、增強作戰人員與大量自動/半自動作戰系統之間的協作。
實驗室研究表明,“腦機接口”可以提高人類決策的速度和準確性。理論上,人工智能可以把飛機或無人機上的初始數據分析直接傳輸到操作者大腦的相關認知中心,繞過物理感官,從而加速操作者的“觀察-定向-決策-行動”(OODA)循環,提高決策效率。
此外,“腦機接口”還可以幫助操作者在未來作戰中有效控制機器人。研究人員指出,未來作戰中將會運用更多的自動/半自動系統。“腦機接口”可以增強作戰人員與這些系統之間的互動,實現對車輛、機器人、無人機的“免提控制”。操作者的雙手就可以用來執行其他任務,例如攜帶傳統武器。
通過“國家安全博弈”測試“腦機接口”
為測試“腦機接口”在國家安全和未來作戰中的運用,蘭德團隊通過“國家安全博弈” (National Security Gaming)對其進行了測試。測試中,測試者設置了7種“腦機接口”功能以及2種作戰場景:清除建築物、伏擊和傷員撤離。測試結果表明,在這兩個作戰場景中,3種功能被最經常使用:人機決策、人機免提控制、作戰人員身體機能提升——如提高作戰人員的視覺和聽覺能力。
然而,測試也表明“腦機接口”的軍事應用存在一定的風險,可能被敵方利用並對目前的軍事組織結構產生影響。研究者認為,“腦機接口”技術可能會在未來加劇網絡安全風險,如黑客攻擊、拒絕服務、電子戰等。
“腦機接口”存在潛在風險
報告首先指出,“腦機接口”技術可能對未來作戰帶來操作性漏洞。
因為過度依賴中間媒介,人機“網絡”存在拒絕訪問的風險,敵方可以干擾網絡傳輸信號從而降低作戰人員的單位效率。同時,網絡傳輸信號還有可能被敵方截獲利用,危害作戰信息安全。此外,由於“腦機接口”技術直接連接人類的大腦,敵方可以使用超聲波等技術對人類大腦進行破壞。
“腦機接口”技術還可能存在組織性漏洞。
由於“人腦接口”技術的應用更多是由於技術進步的“推動”而不是軍事領域要求的“拉動”,因此該技術在軍事領域的實用性可能會被質疑。同時,“腦機接口”可能會侵蝕單位凝聚力和單位領導力。人類作戰人員更多地與機器進行交流,這將對戰爭中的人際關係造成影響。高級指揮人員直接與作戰人員的大腦進行交流可能會破壞軍隊原有的管理秩序。
此外,“腦機接口”技術也可能存在道德和法律風險。
“腦機接口”是一種“身體侵入性”技術,必須考慮其可能為作戰人員帶來的健康風險。同時,該技術也會對戰爭中的責任劃分帶來挑戰。一旦戰爭中出現錯誤決策,一個人機共同決策的體系很難劃分法律責任。
對“腦機接口”技術未來應用的建議
報告認為,在“腦機接口”技術的未來應用中,首先要進行充分的試驗和研究來闡明該項技術應用的必要性和風險性。此外,需解決信任赤字問題,也就是要解決作戰成員(尤其是初級作戰成員)對該技術的信任問題。
該報告還建議美國國防部在“腦機接口”技術的研究上與民間機構合作。在民間也開始應用“腦機接口”技術可能有助於解決“信任赤字”問題。
最後,報告建議軍方要在該技術的研究和運用階段對可能出現的倫理和法律問題“未雨綢繆”,制定相應的政策,預防技術的潛在風險。
報告全文下載地址:https://www.rand.org/pubs/research_reports/RR2996.html
「聲明: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智庫觀點」
編輯:柯鋭 校對:李立軍
投稿、合作、聯繫我們:futurecity@xjbsmartcity.com
來源:新京報